小米供应链战略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653565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米供应链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米供应链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米供应链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米供应链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米供应链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米供应链战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要的蓝色字体标出了,中间的芯片之争可以不要。小强你提炼一下。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与小米达成合作的A股上市公司达到9家之多,其中深圳公司占绝大多数。另一方面,自主研发芯片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小米通往高端品牌的必经之路。小米总部位于北京朝阳区,这里是小米手机以及一系列智能硬件技术的研发中心。每年雷军都要从这里出发,带着团队夜以继日开发智能解决方案,与各地方的供应商商 谈,将这些想法落实成一件件小米产品。从一开始的智能手机到如今的各种智能硬件,小米靠着顶尖的元器件供应商和紧贴成本 的定价体系笼络大批“米粉”。支撑起小米手机品牌的是旗下完善的供应链团队。此外,雷军对于供应商也十分重视,为了维持与供应商

2、的关系,从2014年开始每年召开供应商大会。供应商与品牌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构筑起小米手机的每个生产环节。从产品定价、谈供应商到确定供应量,每一环都彰显着雷军营销的艺术,而对于供应链 的管理,业内也是褒贬不一,有的供应商认为小米量大压价,竞争对手批判小米供应链靠的 是营销的技巧。小米的供应链到底有什么优势?又有哪些隐患?供应链扩张3月25日,小米科技携全球几百位主要合作伙伴,召开了第二届供应商大会。相对于 小米2014年出货量6500万左右的亮眼成绩而言,这场并未事先预热的“联欢会”似乎有些 低调。当晚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在微博中总结称,“1.小米手机是小米和供应商一起做的产 品,成绩是大家共

3、同的成绩,谢谢大家。2高度重视品质管控,一定要让小米成为质量最好 的手机。3小米今年发货目标是8000万台到一亿台,希望大家确保完成生产任务,让用户 更容易买到手机。”雷军还爆料了会后第二天的行程:先陪几十个供应商爬山,再与各位老板召开单独会议 讨论合作策略、供货和品质管控。从2011年30万台、2012年719万台、2013年1870万台到去年6500万台的销量,小米的快速崛起与它身后日益庞大的供应商队伍密不可分。作为一家互联网创新企业,有着“电商基因”的小米,生态链相对简短,只涉及研发组、 供应商、代工工厂、核心企业和顾客几个环节。在供应链模式上,小米采用饥饿营销、缩短 供应链的方式,依靠

4、专业的代工厂为其代工,减少中间代理商和流转环节,直接对接生产商 与用户。与传统厂商相比,小米的这种互联网模式带有极强的掠夺性。生产上,它不能达到供求 平衡的水平,但这也正是它的销售策略,饥饿营销的手段。不过随着小米手机的销量增加, 成本曲线会逐渐向下倾斜,产品生命周期越长,累积利润也越多如果说苹果凭借自身IOS系统圈起一个完整的生态链,那么小米则是依靠饥饿营销的互 联网思维,以资金为纽带,在取得规模效应后绑定大批硬件供应商,进而形成成本优势狙击 其它竞争对手。在小米相关负责人看来,“小米供应链在全国是最强的那档。我们基本上都选择在各领 域当中最优秀的供应商”。尽管雷军也一直强调与供应商之间保持

5、着非常好的关系,双方是 “真金白银结成的雨水之情”。但随着品牌影响力扩大后买方实力的不断增强,小米与上游 供应商们的博弈势必变得复杂。例如在芯片合伙人的选择上,小米先后与高通、英伟达合作, 在红米系列芯片上反而与高通的“死对头”联发科结盟,而后又搭上大唐电信旗下的联芯科 技并与其协议合作研发芯片,引起了联发科方面的不满。从小米供应链的布局上来看,分散供应商,向内地转移的趋势已经显现。据记者不完全 统计,与小米结盟的国内供应商有上百家之多,其中上市的公司达到了12家,为小米提供 不同的芯片、结构件等手机零配件。目前小米的整体供应链中心以台湾和中国大陆为主,其中小米台湾系供应商主要有负责 组装的代

6、工厂富士康和英业达,手机芯片制造商联发科,提供面板的友达,开发驱动IC方 案的联咏、相机镜头厂大立光等。小米的大陆合作伙伴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深圳零配件制造商加入到小米的 供应链中,如玻璃加工商蓝思科技和伯恩光学,触控面板厂商欧菲光,电感供应商顺络电子, 以及提供锂电池与移动电源的欣旺达与卓翼科技等。据业内人士透露,仅小米手机每月就为 深圳供应链贡献数亿美金的业务量,深圳现在可以说是全国甚至全球手机行业的供应链中 心。芯片之争苹果一直是小米学习与赶超的对象,整个小米供应链生态体系是对苹果的借鉴与吸取。小米目前使用的芯片制造商同时也兼备苹果、三星等大牌手机芯片生产。而与高通建立 合作关

7、系之时,小米还只是个不具备知名度的中国品牌。当时高通在芯片研制方面已经处于 领先地位,并且为苹果主要的芯片代工商。两者结缘是由于高通被小米的非传统业务模式所吸引,尤其是其中搭载的基于Android 的“MIUI”操作系统。50万用户基数、30万活跃用户让高通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刮 目相看。而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小米一直是高通最新芯片的首发平台,小米与高通关系可以用如 胶似漆来形容,小米1和2都是采用高通的处理器。这种关系止于小米3的出现。在这之前,小米已经开始重新审视与高通之间的合作关系。 作为上游供应商,高通并不仅仅对小米开放。其他手机品牌完全可以拿到和小米相同的产品, 推出相同规格的手机

8、,这对主打性能的小米来说很容易失去市场竞争力。此时,另一家芯片制造厂商出现在小米视野里,英伟达芯片在图片处理技术上拥有更为 领先的技术,同时,与其合作也能与高通互联制衡,避免“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风险。 因此,小米3出现了两个版本,一款搭载高通骁龙处理器,另一款搭载的则是英伟达的Tegra4 处理器。英伟达的存在,给了小米更多的战略回旋空间,使得其可以在和高通的谈判中更有底气。然而,这并没有完全为小米规避风险。2014年,高通受到中国“反垄断”制裁,而英 伟达决定退出手机市场无疑对小米是沉痛一击。雷军苦心营造的制衡关系随着英伟达的退出而被打破。目前在市场上,除了英伟达的 Tegra,在性能

9、上可以和高通相抗衡的主流厂商几乎不存在。小米芯片很大程度上要依仗高通,而在垄断制裁下高通制定了“不捆绑、不强制交叉授 权”的措施使得小米必须为芯片的专利费用多支付成本。这无疑削弱了小米的性价比优势, 也抬高了之后专利授权的门槛。创立小米之时,雷军就曾公开表示,小米的目标就是希望在十年后做到全球第一。芯片无疑是小米扩张路上绕不开的障碍。在芯片问题上,小米的前辈三星和苹果都有着 业内承认的领先地位:三星拥有芯片制造工厂,可以进行自主研发以及生产;而苹果虽使用 高通代工,但芯片技术为自主研发。而国内品牌只有华为有自己的芯片部门,且拥有自主设计的基带模块;小米、联想、中 兴、酷派、魅族等厂商都要完全依

10、赖第三方供应商。小米要成为第一之前先要超越这些品牌,提供有小米基因的芯片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而之前也有消息指出小米正在筹划自主芯片的研发。虽然如此,小米相关负责人却表示“芯 片研发这块目前没有可以披露的信息”自主研发芯片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了小米通往高端品 牌必经之路。产量压价以达双赢出名的供应商造就了小米,小米也带动起了一批企业的发展。除了芯片制造之外,小米 将大部分元器件制造交给国内工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与小米达成合作的A股上市公 司达到9家之多,其中深圳公司占了绝大多数。华南地区可以说是小米手机的生产中心。这些厂商代工的产品除了小米手机之外还包括小米旗下的智能硬件。由于这些技术不像

11、芯片技术一样无可复制,往往一样的产品会分给许多不同的工厂完成,以此相互牵制。据记 者了解,小米旗下代工厂达到上百家之多,而据这些上市公司公布年报看来,小米并未成为 任何一家公司的前五客户。一位小米电池代工厂内部人士透露:“小米只能算是我们的前8 客户。”与此同时,小米手机产量不断增加,智能硬件的开发也加大了小米的产出,在这个过程 中,为了保证小米手机高性价比的特点,小米对于价格的掌控也引发了一些供应商的不满。小米整体供应链相对简单,在整个上游中,通过批量采购。采用量大的优势去压价也是 比较正常的现象。“产量大,议价能力也会增强。”此外由于小米供应链比较分散,对于单个供应商依赖性并不强,这也直接使得小米在价 格当中更占据主导地位。小米通过整合产业链达到效率最大化的同时也增加了对于整个手机产业的控制。而供应 商们通过小米既提高名气也提升利润净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