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652269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学基础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学基础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学基础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学基础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名词解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基础解释名词题第一章 心理学的性质 解释名词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3、情绪过程: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态度体验。第二章 人格与学校教育解释名词1、人格: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需要、 动机、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 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2、社会化:是指人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3、气质:是指依赖于人体的遗传素质和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它使个体的所有心理活动 都染上独特的色彩。4、性

2、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倾向。第四章 行为的动力机制解释名词1、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2、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3、价值观:是指人们用以评价事物价值的标准,并以之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4、兴趣:是指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5、双重趋避冲突:是指个体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都带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因素的目标是 所发生的冲突情境。6、内知内驱力:是指出于了解和理解事物,掌握和运用知识以及系统阐述和解决问题的 需要。7、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出于想要通过学习成绩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8、亲和内驱力:又称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与别人

3、亲近的心理倾向。9、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个体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有的能力的主观 评价和确信,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10、内驱力:是由于人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稳态的一种内在推 动力。第六章 认知学习解释名词1、知觉整体性:是指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握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2、知觉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会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 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3、知觉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而 把其他事物当做知觉的背景。4、知觉恒常性:是指由于知识与经验的参与,知觉往往并不随知觉条

4、件的变化而变化, 而表现出相对稳定性。5、元认知: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指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加工的认知和控制。6、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续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7、倒摄抑制:新学的材料对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8、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调查,从而获得问题答案和 形成观念的一种学习方式。9、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10、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首次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的 人。他把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采取重学法,也叫节省法进行实验研究。艾宾浩 斯据此绘制出了遗忘曲线,发现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5、,先多后少。11、程序性知识:是指我们所知道的如何进行有先后顺序的一系列操作步骤或算法,也就 是“怎么做”的知识,它包括动作技能与认知技能两部分。12、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13、表象:是指人脑中与实际事物外表性质相类似的表征。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解释名词1、思维:是指一种指向解决问题的间接和概括的认知过程。2、问题解决:是指在有特定目标,而没有达到目标的手段的情景中,运用特定领域的知 识和认知策略实现目标的一种思维活动。3、功能固着:是指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思考物体的定势。4、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问题解决的倾向性

6、。5、直觉思维:是指跳跃式的、没有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就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6、灵感思维:是指大脑经过紧张思考和专心探索之后产生思维质变的思维方式。第九章 智力与智力开发解释名词1、比率智商(含公式):指个体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其计算公式是:IQ=(心理 年龄/生理年龄)X1002、离差智商(含公式):指一个人的智力偏离本年龄组平均水平的方向和程度。其计算公 式是:IQ=100+16X(X-x) /S3、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心理学基础简述与论述分析题第一章 心理学的性质简述1、为什么说个体的心理现象具有复杂性? 答:个体的心理之所以具有复杂性

7、是由于: 个体心理具有多维度多层次性; 个体心理具有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个体心理具有能动性。2、个体心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个体心理的能动性表现在: 心理对行为具有支配和调节作用; 心理对环境具有选择和建构作用;心理对脑的活动具有调节作用。3、心理的实质是什么?答:心理的实质是指:心理产生的器官是脑。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论述分析 联系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谈谈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答案要点: 心理学知识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影响活动效率的提高; 教育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有助于教师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学 生的行为,使学生朝着教学

8、目标方向变化; 教育实践又不断地为心理学家们提出研究课题,并检验着心理学理论,促进心理学的繁荣 和发展。第二章 人格与学校教育简述1、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涵义是什么? 答: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四个基本特征。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虽有多种成分的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态度、 价值观等,但在一个现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组 织;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2、个体通过自我修

9、养塑造良好性格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个体通过自我修养塑造良好性格的主要途径有: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要有不断地强化自我修养的决心 要在克服困难中磨炼自己。3、简述遗传与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答:(1)遗传所决定的个体特征是由受精卵内23 对染色体中的大量基因支配的,遗传对人格 发展的影响通过成熟表现出来:通过家谱分析和血缘关系的研究,人格特征在家族中出现的 频率要高于普通家族;通过双生子的对比研究,一起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在人格特征上比异卵 双生子相关程度高;通过对分开抚养的双生子进行对比研究,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分开抚 养的同卵双生子在多项人格特征上的相似性仍高于异卵双生子。(2) 环境对

10、人格发展的作用:学校在学生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学校精神、班级气氛、教 师特征、教育观念、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如教师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对学生人格施加有意 识的影响,教师本人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同伴的相互作用 也影响人格的发展。(3) 家庭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起重要作用,在教养子女问题行动坚决和一贯、对子女表示慈 爱、尊重子女意见的父母,倾向于造就有能力、有自立精神、乐于交往、有自控力的儿童。4、性格的特征是什么? 答:性格是由多侧面、多成分的心理特征构成的复杂的心理结构,通常认为性格的结构包括:(1) 性格的态度特征(2) 性格的意志特征(3) 性格的理智特征(4)

11、性格的情绪特征论述分析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在情感、动作、学习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如果你是教师,该如 何对待这两种气质类型的学生,才能使他们在各方面都获得良好发展?答案要点:1、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作为教师,应做到: 认识每一个学生气质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他们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 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组织教育活动,例如:胆汁质的人的优点是热情、积极、精神振奋, 但其缺点是急躁、易激动、缺乏自制力;抑郁质的人的优点是敏感,富有同情心,但其缺点 是要求不高,易受暗示,优柔寡断等。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发扬他们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 同一

12、种教育方式和方法对于不同气质特点的学生产生的实际影响可能很不相同。例如,教 师尖锐严厉的批评,可能会使抑郁质的学生更加萎靡不振,而耐心细致的关怀,可能会使他 们倍受感动;粗声大气地同胆汁质的学生讲话,容易激怒他们,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而如 果采用轻声细语的方式,就会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总之,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学生在各方面获得良好 发展。2、有些学生受到表扬,学习积极性就高,受到批评,学习积极性就差;还有些学生考了高分, 就有学习兴趣,考了低分,就没有了兴趣。试从人格动机培养的角度,谈谈如何改变这种情 况?答案要点: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该活动朝向

13、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个体的动机可分 情境动机和人格动机两类,情境动机是暂时性的,而人格动机才是个体持久的、不因情况改 变而有所变化的稳定的人格特征。 以表扬、高分为学习目标的学生稍遇挫折便对学习失去兴趣,正是表明了他们的动机体系 中还未建立起求知动机,所以教师可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利用说服、练习、动机迁移等对 他们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有关学习活动的正确的人格动机。第四章 行为的动力机制简述1、强化物与诱因的区别是什么?答:两者的区别在于: 诱因作为一种刺激物,呈现于个体行为发生之前,旨在激发动机,引起个体当前的定向行 为; 强化物作为一种刺激,往往呈现一起个体行为发生之后,旨是影响个体后继行

14、为的反应倾 向。2、根据不同标准可把动机区分为哪些类型?答:其动机类型可分为: 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分为生物性动机、基本社会性动机与高级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与不合理动机; 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分为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根据动机所涉及的活动名称,可分为学习动机、游戏动机、劳动动机等。3、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具体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具体影响体现在: 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性; 影响个体对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个体对活动中所遇困难的态度; 影响个体在活动时的情绪状态; 影响个体在活动中新行为的习得

15、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青少年理想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答:青少年理想的发展趋势是: 从具体到概括; 从幻想型发展到现实型; 从偏于感性的认识发展到偏于理性的认识。5、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答: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应做到: 避免学生出现高度的焦虑; 有合作化的教学取向; 满足学生的一些基本的合理需要。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当前一个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 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直到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总体上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求知和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论述分析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答案要点: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有; 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增进民族责任感、社会使命感; 发展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 促进动机迁移。2、结合实际谈谈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