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购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63205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跨国购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跨国购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公司跨国购并摘要:跨国购并方式正在成为国内公司“走出去”战略中一种重要的模式。本文通过度析研究中国公司跨国并购的因素、现状、以及国内公司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得出经验以及教训,从而提出进一步的改正措施和建议。核心词:中国公司 跨国购并 模式选择 典型案例 0世纪0年代以来,最初海外并购活动重要集中在少数有实力的国有公司,海外并购的数量少、规模小,并购地区重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印度和香港等地区,所波及的行业重要为航空、矿产资源等带有垄断色彩的行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来,国内公司海外并购迅速增长。与世界并购总交易额相比,国内公司海外并购无论从实际金额还是占世界并购交易额的比重都很小。日本占

2、世界的2.84,亚洲的.;世界头号并购大国美国的海外并购交易额在占世界的2774。,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规模为29亿美元,占全世界并购总额的比重从的03%上升到74%,在亚洲的比重为9.85%1。近年来以并购方式进行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全球公司跨国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随着中国加快实行“走出去”战略,一大批有实力的公司更多地尝试以并购方式对外直接投资。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 跨国并购又称越界并购,有学者觉得跨国并购是指一国公司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公司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购买下来,以实现对另一国公司的经营管理的部分或完全控制的行为。也有学者则觉

3、得是指跨国公司并购。2对兼并与收购有关的联合国贸发会议有关文献是这样界定的:“在跨国兼并中,本来分属两个不同国家的两家公司的资产与经营被结合成一种新的法人实体。在跨国收购中,资产和经营控制权从本地公司转移到外国公司,前者成为后者的子公司。”3笔者觉得,跨国并购具体在于公司间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跨国移动,因此联合国的定义可以比较精确和完整的阐释跨国并购的内涵,同步在实践中也便于具体的操作与判断。 二、公司跨国并购的因素 随着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一步,作为过去二十年间在对外开放政策和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受益最大的中国制造业、能源业以及部分I行业已经初步完毕了对国内市场份额的划分,其中的

4、佼佼者出于对海外市场的向往和“走出去”政策的响应,也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充足分析了全球经济的市场构成后来,中国公司意识到了对外新设项目进行投资的巨大困难,于是转而将自己既有的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到海外并购中去,寄盼望于能通过海外并购国外优秀公司来获取涉及技术研发、管理方略、品牌推广、市场认知等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中国公司已经十分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仅仅透过国内市场中无休止的价格战和出口便宜的“中国制造”已经不也许使公司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了,于是区别于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以谋求减少成本,掌握市场主导权为重要动因的,所谓的中国式的跨国并购浮现了,其对外并购的重要因素有如下几点: 、国内市场已经饱和

5、由于在过去十几年中,国内一般的民用及工业产品的投资与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国内市场逐渐趋向饱和,大量公司产能过剩。如果仍然像以往同样,在融资后投入新设项目,扩大生产势必浮现巨额亏损。因此,市场的竞争压力逼迫中国公司依托并购整合来推动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而对海外公司并购还由于可以调节公司的生产构造而被大量优秀的国内公司所施行。 2、绕过贸易壁垒 跨国并购避开了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壁垒,迅速进入战略性行业。近年来,随着各国关税的普遍减少,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昂首,谋求合法而隐秘的保护工具的国家越来越多,她们为公司出口设立重重障碍,对这些贸易壁垒措施,中国公司为扩大国外市场,特别打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不得不通过并购

6、或直接投资绕开贸易壁垒。例如CL收购施耐德电子、海尔收购意大利一冰箱厂,这些并购都使公司生产本地化,从而立足东道国,绕开关税非关税壁垒,同步也通过兼并减少市场竞争对手。 、获取国外的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的公司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的资源匮乏的国情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矛盾。并且世界许多国家对初级能源资源出口采用了限制的方略,于是中国公司不得不采用跨国并购的方略,运用国外的资源发展经济。中石油的几次大的跨国并购举动颇为引人注目,其于1月耗资41亿美元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K),得到了已证明的和也许的.5亿桶石油储量,缓和了国内对石油需求的紧张局势。 4、运用国外先进技术,吸

7、取经验 在目前跨国公司对国内大规模的制造业转移中,核心技术空洞化已经成为转移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缺失是中国公司的最大软肋之一。通过并购的方式直接接受外国公司的技术研发部门是中国公司尽快提高自己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且在并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吸取外国公司在经营上的某些先进的经验,有助于改善国内公司的经营模式。更可以运用国外的高素质人才,提高管理能力,塑造公司形象。 5、拓展发展空间,抢占国际市场 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中国公司一般采用贸易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但对于欧美高度发达和成熟的市场,新品牌的进入是异常困难的。因此,通过跨国并购尽快建立起中国公司的国际品牌并形成自己的

8、营销网络,既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又能迅速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领有效份额。 三、跨国并购的现状 中国公司海外并购自开始迎来火爆的四年,然而,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热潮似乎开始消退。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2日发布中国公司并购市场中期回忆与前瞻称,“上半年中国大陆公司海外并购数量仅为78宗,出乎意料地低于的下半年。”该数据也创下了自以来新低。 上述报告指出,在中国领导层换届、政策转型、逐渐紧缩银根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状况下,中国地区并购交易买方普遍持观望态度,这导致了上半年中国地区并购交易数量环比下降。普华永道报告进一步指出,上半年中国公司海外并购降温重要来自民营公司海外并

9、购步伐放缓。从并购数量看,民营公司海外并购1起,比下半年的起和上半年的0起,均减少了约30;从金额看,上半年民营公司海外并购额74亿美元,低于下半年的177亿美元和上半年的81亿美元。而国有公司海外并购数量和金额则基本保持平稳。 普华永道中国公司并购部合伙人路谷春表达,中国大陆国有公司在资源领域的投资仍然是中国大陆公司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的最大驱动因素,相比而言,民营公司的诉求更加多元化,更加积极地在海外寻找消费品、品牌、知识产权和技术购买机会并将其引入中国市场。 “国有公司的海外并购更多基于战略层面考虑,例如对某种战略性资源的使用,而不仅仅是短期盈亏的”经济账“;而民营公司更看重投资回报率,技术

10、层面的考量和计算会比较多。”路谷春分析说“同步民营公司在海外并购融资中,递交材料、获得贷款的难度都不小于国有公司”。 普华永道报告也预测,鉴于目前海外并购活动已处在低谷水平,下半年以及中国大陆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活动将恢复稳固增长的态势。 跨国界的公司并购是一种硝烟弥漫的战场,而不是一种铺满了玫瑰的温床。有许多公司的跨国并购败北了,据记录,一般并购的平均成功率只有40%,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只有20%30,“蛇吞象”式的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几。跨国界的公司并购障碍重重,我们必须冷静应对。4 四、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 3月2日,吉利与福特汽车签订最后股权收购合同,吉利以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

11、的股权以及有关资产。作为一家中国民营轿车生产公司,吉利通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成为中国民营轿车公司的“老大”,其在全球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轿车品牌均属于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吉利商标属于中国驰名商标,同步吉利还建有自己独立的研发中心和实验中心,走自己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吉利致力于国际市场的开拓,这次成功收购沃尔沃不仅再一次拓展了吉利的国际市场,并且获得了沃尔沃品牌和其核心技术,对于吉利此后的发展将产生中不可磨灭的影响。 那么吉利可以收购沃尔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一方面在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就已经开始了从低端品牌向中高品位发展的战略转

12、型。刚入市时,吉利以低价获得市场;为了尽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吉利又提出了“生产世界上最环保、最安全的车”的主张,正是基于这一战略思想,沃尔沃成为吉利的首要购买对象。吉利收购沃尔沃,得到的是Volv品牌。虽没有奔驰、宝马出名度高,但仍然是全球出名豪华车品牌。沃尔沃这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安全和环保,沃尔沃近年来致力于实行双零即“零伤亡,零污染”战略正是其品牌价值的体现。除了沃尔沃老式的汽车安全技术方面的优势之外,吉利更看中的是沃尔沃的低碳技术,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与潮流。知识产权问题始终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公司海外并购进行袭击的内容之一。吉利100购买的做法,彻底杜绝了这一后患。 另一方面吉利做出了许多方

13、面的努力:(1)有政府的支持 吉利不是一种人在战斗,其背后有国内银行、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商务部明确表达支持吉利收购沃尔沃。本次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出席了签字典礼,自身就体现出政府对转变增长方式和实行更有效的国际合伙的期盼和鼓励。(2)良好的把握住了收购时机 当时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坏的时刻已通过去,正逐渐的复苏,全球汽车市场特别是中国等新兴市场正在回暖。目前全球资我市场已经苏醒,在目前状况下进行融资要相对容易且通过股权融资能获得较高的估值。()良好的准备早在,吉利就在为并购沃尔沃进行人才储藏。任职于政府公关、公司并购部门的袁小林成为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的新闻发言人和重要谈判成员

14、之一。同步招揽中国车业精英人才构成团队,奠定了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的重要基本之一。本次收购获得了来自于国有银行以及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也为吉利在本地的低息贷款提供担保。这位吉利收购沃尔沃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同步,吉利成功进行了一系列国际化运作,在资本运营方面获得了一定经验。如收购英国锰铜公司和澳大利亚汽车自动变速器公司、在香港成功借壳上市,这都为吉利进行海外国际化运作提供了实战参照。最后吉利拥有专业的并购团队支持,吉利聘任了全球专业的投行、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分处中国、伦敦、瑞典、美国的两百人团队为此项并购服务。并购团队在公关、收购后整合、公司估值、卖方协调等方面发挥了

15、极大作用和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和收购后整合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本。(4)中国市场优势 吉利可以成功收购沃尔沃很大限度上依托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的主场优势。作为国际出名的顶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轿车将在发展迅速的中国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沃尔沃品牌本土市场较小,随着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沃尔沃将拥有中国和瑞典两大本土市场,有助于沃尔沃品牌发展更好。 但是,吉利在收购的过程中也遇到了某些问题。双方在文化上存在着差别,沃尔沃在瑞典已有八十近年历史,它的根在瑞典,它是瑞典人的骄傲,虽然后来底特律文华的介入也没能变化根植于瑞典的文化情节,这是一种自它诞生就形成的文化特质。而只有十三年历史的吉利正处在蓬勃发展之中,活力十足,同样有着中国文化特质。两者之间的文化鸿沟该如何来填充的确是个伤脑筋的问题。在管理上存在着差别,中国市场就和欧洲市场有很大的不同样,它强调客户至上,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车就造什么样的车来迁就消费者。但是沃尔沃管理层却坚持走自己的路,照着目前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低碳环保的方向走,而忽视市场的需求。这种战略方向上的分歧很难协调,成为吉利和沃尔沃牵手之路上不小的障碍。吉利缺少高品位的品牌管理经验,吉利公司从创立以来始终都在坚持做中低档车的生产销售,从未涉足过高品位豪华车的生产销售领域,而本次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