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案例分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63197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案例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案例分析篇一:2013 心理案例分析论文姜赟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姜赟 摘要: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由于考试失利,而产生焦虑情绪。案例采用心理咨询初诊接 待程序,充分了解求助者的一般资料和个人成长史,详细了解问题发生发展过程和求助原因, 结合临床观察,对求助者心理状态进行认真分析诊断,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基础上,采取合理 情绪疗法来矫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经过 6 次咨询,求助者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都明显改善, 达到预期效果。关键词:高中生 考试焦虑 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求助人:李琦,女性,汉族,17 岁,高二学生二、个人成长史 独生女,性格文静敏感,做事追求完美,个性要强。父母均为农民

2、,对求助者要求较 高。求助者高一学习成绩优秀,深得父母和老师的器重。1、求助者精神状态 求助者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但意识清醒,思维正常,言行一致,未发现幻觉、 妄想及其他障碍。2、求助者身体状态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和传染病史,否认有家族精神病史,近期体检无任何躯体异常症状。3、社会功能 与同学人际关系紧张,上课容易分心,成绩下滑。4、心理测验结果(1)SCL-90 测试结果:人际关系敏感 2.1,抑郁 2.3,焦虑 2.8,测验结果显示抑郁、焦 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其余因子分在正常范围。(2)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5分, 提示有轻度抑郁。(3)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8分,提

3、示有轻度焦虑。三、主述和个人陈述1、主述 升到高二后求助者感觉学习压力大,近两个月注意力不集中,常常失眠,无食欲,由于 考试失利自信心受到打击。2、个人陈述 从小学到高中,考试成绩一直很好,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我,父母对自己也很放心。 可是到高二以后,期中考试却只考了班级第18名。老师和同学也没有以前对我那么好了, 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至少应该考进前10 名吧,没想到竟然这么糟糕!我觉得同学都 在背后议论我,瞧不起我。我真失败透了,还特别对不起父母,让他们都失望透了,爸爸妈 妈为我花了许多钱,要再考不好不知道怎么跟家里交代,我以后肯定没什么前途了。马上又 要期末考了,我不想读书了,我现在一坐

4、在教室心里就感觉很烦,上课总是走神,也无法专 心学习,脑子很乱,吃不香睡不好。觉得学习越来越吃力,有时候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 不如别人,比她们笨。我觉得很难受,所以来找您帮帮我,尽快尽快摆脱目前的状态。”四、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1、咨询师了解及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仪表整洁,举止得体,思路清晰,说话流利。有礼貌,求治心切,合作主动。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幻想。谈及与考试有关的话题时无精打采,紧张痛苦。2、求助者同学诉述 李琦以前性格开朗,自从考试感觉没考好后,话明显少了,情绪低落,不怎么搭理人, 偶尔和同学交流也会说害怕以后考试还是这样甚至更糟,对不起父母。五、评估与诊断1、诊断结果: 该求助者

5、为一般心理问题。2、诊断依据有以下几点:(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 且主客观世界统一,无幻觉和妄想,个性也相对稳定,因此属于心理正常范围内的心理不健 康。(2)求助者是由于现实压力(考试没考好)而产生的内心冲突,并且具有明显的道德 性质;(3)求助者不良情绪持续两个月时间;(4)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社会功能未严重受损,但效 率下降;(5)求助者的情绪反应内容尚未充分泛化,仅局限与考试有关的范围内;(6)心理测量量表测验结果支持本诊断结果。3、鉴别诊断(1)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对

6、自己的心 理问题有自知力,且主客观世界统一,无幻觉和妄想,个性也相对稳定,因此可以排除精神 病。(2)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鉴别:求助者心理问题有明显现实色彩,情绪虽然有抑郁 和焦虑,但基本局限在与考试相关的部分。父母方面压力很大,有明显的道德色彩。(3)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不太强烈的现实刺激即考试不 理想引起的,持续时间短,仅一个多月,反应也仅局限在学校,没有明显泛化,对社会功能 未造成严重影响,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4)与其他疾病鉴别:来访者无家庭遗传疾病,自幼身体健康,可排除躯体疾病4、来访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1)生理原因: 无明显生理原因;(2)社会原因:求

7、助者即将面临高考,对冲刺高考的学习生活不太适应;经历了考试 失利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很少与其他同学交往,缺乏相应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和指导。(3)心理原因:性格敏感,做事追求完美,自尊心强;认为自己本身很优秀,一次考 试不理想自己就没有希望了,对不起父母等。行 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不能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结果,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改善抑郁、焦虑、烦躁的情绪状 态,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其自信心。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不 完美,走向

8、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七、咨询方案的制定(一)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 心理动力学认为:考试焦虑与近期考试的创伤性经历和个性缺陷有关。由于家庭教养 的方式,导致求助者性格文静内向,过分追求完美。对于考试失利的认知产生偏差,对自己 的要求过高且常常绝对化,以偏概全或糟糕至极,即认为考试失败会导致可怕的后果。加上 父母对其要求较高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由此导致情绪上的紊乱和行为上的异常。如果 不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加以治疗和矫正,发展下去,求助者将会出现严重的人格障碍。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RE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A. Ellis)

9、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它在许多著作中也被译作理 性情绪疗法”。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 释和评价。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 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如果某个人有正确的观念,他就可能愉快地生活,否则,错误的 思想及与现实不符的看法就容易使人产生情绪困扰。因此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 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才能帮助求助者 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 面发展。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

10、核心理论,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在ABC理 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 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八、双方的权利与义务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 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了解具体的咨询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和更换合适的 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和中止咨询;(

11、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 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 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 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 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 介或中止咨询。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 证件;(2)遵守咨询机

12、构的有关规定;(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4)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三)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 次,每次50分钟咨询收费:校内咨询免费九、咨询过程:(一)咨询大致分为三阶段(1)诊断阶段 (2)咨询阶段 (3)巩固阶段(二)具体咨询过程:篇二: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 案例报告文章题目: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申请者姓名:身份证号码:所在省市:所在单位: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例因未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引发的与焦虑有关的一般

13、心理问题 的咨询过程。求助者为女性,安徽某大学学生,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失败而自我评价低,为 前途担忧,无法安心学习,出现焦虑、失眠、多梦等症状,持续近一个月。求助者主动前来 求助,迫切希望改变现状,能够正常的学习生活。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 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 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可以正 确看待困难,取得了比较好的咨询效果。通过回访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一、一般资料求助者王某,女性,22 岁,大学本科,未婚,安徽某大学学生。身高1.61 米,体重 53 公斤,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无精神疾病家族史。近期 因

14、研究生入学考试失败而心情烦闷,失眠,自己独自来诊室咨询。目前精神状态:感知觉、记忆及思维未见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紧张焦虑,人格 相对稳定。身体状态:失眠、多梦,躯体医学检查正常。 社会功能状况: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心理测验结果:SAS标准分为63分,SDS标准分为54分。结果提示该求助者存在焦 虑、抑郁情绪,但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度焦虑。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焦虑,失眠,多梦近一个月。个人陈述: “我一直属于学习好的,所以这次失败让我的心里难以接受。 ” “身边的同学 很多都考顺利进入复试,有些同学平时学习成绩还没我好,所以在同学面前感觉抬不起头来。”“我害怕和同学们交往,特别是听

15、到他们讨论有关考研的事情心里就特别难受。”“我独处时,觉得压抑, 焦虑,苦闷,也不想与家里人交流。”“一天的学习结束后感觉没有什么效率,到了晚上,独 自想着今后的事情,无穷的烦恼不断涌现,为此情绪更加消沉,会因为小事对母亲发火,经 常失眠”。求助者从小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是父母的骄傲,家庭教育比较严格,从小到大的 学习和生活一帆风顺。上了大学依然如此,在班级里还曾担任班干。在学校积极参加校内外 组织的活动,也多次得奖。每年因为成绩优异都拿过奖学金,是同学们心中的榜样。但是由 于对自己要求严格,所以在每次考试前夕都会特别紧张,害怕自己成绩不如别人。据求助者 诉说,这次考研的准备工作相当充分,但

16、在考试的前两天,由于心情紧张而未能保证睡眠质 量。考研结果出来之后,求助者未能过初试,而身边的很多同学都顺利进入复试,这让从 小成绩优异的求助者难以接受,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尤其是看到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都 如愿以偿,心里就更加难过。渐渐地,求助者不愿与人交往,害怕听到别人谈论有关考研的 事情,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不愿与家里人沟通。王某第一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信心满满却意外失利,让一直顺利的她觉得很抬不 起头来,渐渐地开始否定自己,觉得自己真没用,经常处在无精打采的状态,开始出现失眠、 焦虑、疲乏等感觉,学习的专注程度都受到了影响。学习刚刚开始,就会由于不安而中断。三、咨询师观察与了解求助者进入咨询室时,衣着整齐,举止得体,愁容满面,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