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阶段测验试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629522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阶段测验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阶段测验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阶段测验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阶段测验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阶段测验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阶段测验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阶段测验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班级姓名考号初三语文阶段测验试卷命题人:崔丽本试卷包括两道大题,共28道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 2.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5王维在使至塞上这首诗中,描写千古壮观的大漠雄浑壮阔之景的句子是: , 。6.有诗云“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塞北的漫天飞雪中亦有无限生机,岑参就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 , 描绘了冬雪带给他

2、的浪漫遐想。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诗人杜甫在自己艰难困窘之时,却仍怀博大胸襟和炽烈情感的句子: , ,风雨不动安如山。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千里冰封,愁云万里的景象的句子是: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

3、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左传旧传为 (朝代)末年鲁国史官 (人名)所撰。(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又何间焉( ) 小惠未徧( )小大之狱( ) 望其旗靡( )11.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

4、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1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1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刘氏顺从明张晋妻刘氏。贵家女也。其姑悍妒常以虐闻于乡里,有三媳。均去。刘乃第四媳也。于归后。甚得姑意。人骇究其由。惟“顺从”二字:“凡有教训指使。罔不唯命是遵。即非礼之事。或断非妇人所能为者。当命之时。亦无推却。久之。则将其事之是非。从容

5、请命。往往有言。姑未尝不从。”事之三年。姑竟化为慈。续娶三媳。不再以虐闻。【注释】:姑:丈夫的母亲。 归:女子出嫁 罔:没有。 往往有言:往往所说的话。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人骇究其由( )姑未尝不从( )15.文段中的哪个地方最能体现出张晋母亲的“悍妒”?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16.如此婆婆确实令人谈之色变,避之不及。但刘氏嫁人张家后却深得张母喜欢,甚至到了后来,张母竟也变得慈祥,不再虐待儿媳了。请结合文段内容具体说说这其中的奥妙在哪里?(2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清香的榆钱花哟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挥洒着,柳树尖细的幼叶不经意间绿满了枝条。

6、前日芽苞满身的榆树,今日已经开满了嫩绿的榆钱花,小小的榆钱,一嘟噜,一嘟噜的在枝头摇曳,仿佛也把我思绪摇回了那久远的童年时代。我的童年是一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每年春天家里吃的东西常常很少,像似我的肚子从来没有吃饱过,一天到晚被饥饿纠缠着。每每初春,冬天储藏的白菜土豆吃的也所剩无几了,望着满树绽开绿茸茸的榆钱花,母亲总会对我说,榆钱用玉米面一蒸可好吃了,我从母亲那渴望的眼神里,仿佛看到新的希望。于是,每天一放学,我便和邻家的女孩,一人一个小筐儿,去大田边的榆树林捋榆钱。我们挑一些高大的榆树,像男孩一样的骑在树杈上,捋长得又大又肥的榆钱花,筐子满了,往衣服袖子里装,然后再吃一肚子,才慢悠悠地往树下溜

7、。邻家女孩胆子大,常常攀的很高,有时连树尖上的鸟窝,也让她给端了,惹得鸟儿唧唧喳喳在我们周围一阵乱骂。林间的绿草地上,开满蒲公英黄色的花朵,像似一颗颗微缩的向日葵好看极了。我们采来一大把,用一个柳条编成一个环,把花儿用线扎在环上,一个漂亮的黄色的花环做成了,往脖子上一挂,想象自己变成一个美丽的公主,花枝招展地在林间欢快的疯跑。竟然忘了夕阳已经快落山了,当红色的霞光染红树林时,母亲那乡音浓重呼唤声,便在林间响起时了,我们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离去。回到家,母亲大锅里的水也沸腾了。她把我捋回的榆钱在开水里一过,然后拌上玉米面上笼蒸,不一会儿,一股浓浓的清香便弥漫了小屋,父亲闻到香气磕掉烟锅,问又蒸榆钱了

8、吧!母亲笑着说:“你那宝贝丫头,才摘回来,新鲜的很!”“那我要多吃一碗了”父亲高兴地说。母亲把蒸好的榆钱,装满了一大盆子,端到桌子上。热气腾腾的榆钱伴玉米面,散发着浓烈的香气,惹得人垂涎欲滴。母亲拿出冬天自己用甜菜疙瘩熬制的糖稀,放在我碗里,那香甜的榆钱,又有了蜜一样甜的感觉,我的齿间荡漾着一丝丝甜甜的喜悦,心中也体会到了母亲暖暖的爱意。父亲不喜欢放糖,母亲专门为他调和好了醋伴辣子,我看着父亲津津有味吃着,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煤油灯温暖的灯光,映红了一家人爱意融融的笑脸,和谐欢乐的笑声溢满温馨的小屋。如今许多年过去了,想起这些久远的往事,仍让我温暖如春。那些清香榆钱花,在那些清苦的春日里,在母

9、亲用爱的调和下,让我家度过许多饥饿的日子。现在,我随手摘下几片榆钱,放在嘴里轻轻咀嚼,然而,无论如何也尝不出当年的那个味道。也许,这么多年我忘了些什么。可是面对眼前白发飘飘的母亲,我又怎么能忘记呢?榆钱花如一串串绒绒绿肠,鲜嫩诱人,在枝头轻轻地摆动着,像似在等待我去采摘它们,我默默地在榆树林里徘徊,追寻着童年的足迹,追忆那些天真烂漫的时光。榆林已经长成了密不透风的大树林,也不知有没有孩童像我们一样来捋榆钱,我急急的找寻着。静寂的林子除了几声鸟鸣,只剩下风穿过树林那沙沙如雨般的响声。忽然,朦胧中耳畔传来了邻家女孩的喊声,“我上这颗高树,你上那颗吧!瞧,那榆钱多大呀!”我不由循声望去,一个瘦小的身

10、影骑在树杈上,像似骑在自家的自行车上自由自在的,夕阳映红她的小脸,像一朵鲜艳的小红花,稚嫩眼神里,透着无忧无虑的光芒。小筐挎在左臂弯,娴熟地把榆钱捋进筐子,那是我吗?我扪心自问。然而那分明就是童年的我,是啊!那颗榆树记得,那片榆树林记得,林间的蒲公英花朵记得,我恍然回过神了,自己正站在那颗小时候攀过榆树下出神。清香的榆钱花哟!你曾给我留下一段香甜的回忆。每每榆钱花开满了枝头,我都会走进那片榆树林,让温馨的记忆,荡漾在榆树的枝头,和鸟儿一起飞翔,捋一把香甜的榆钱,一片一片地细细品尝,让丝丝笑纹爬满脸颊。真的仿佛又回到了那纯真的童年,榆树林里也飘起了我们的笑声,满地的绿草笑吟吟地,像似在欢迎久违的

11、老朋友,轻轻地摇摆着身子跳起舞蹈。黄艳艳的蒲公英花,轻盈的抬着头认出了我是那个爱花的女孩,向我点头致意。林间细细碎碎的阳光,洒下斑驳的影子。风儿轻摇着指头的榆钱花,向我巍巍地招手。榆钱淡淡的清香,随着风儿轻轻地氤氲在空气里,闻着这熟悉的味道,我仿佛觉得心身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心情也像个孩子一样愉悦兴奋。树枝亲热地拉扯着我的衣衫,榆钱花开的绿茸茸的,让我忍俊不住去品尝它的香甜。我沉浸在甜蜜的回忆里,林间仿佛又响起了母亲那熟悉的呼唤声,那声音轻轻地随风飘荡,像似春风一样吹拂着我的心田,我的心儿在温暖的母爱里,如喝多了米酒似的渐渐醉了,然而,那些清香的榆钱花,浓浓的香气又让我猛醒。望着满树的绽开的榆钱

12、花,我由衷的赞叹:“这清香的榆钱花哟!你必定会成为我人生最美丽的风景,美丽着四月的春天。”1.给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2分)摇曳( ) 垂涎欲滴( )徘徊( ) 久违 ( )2.春雨挥洒、绿满柳枝、榆树花开.文章一开篇便以优美灵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春意盎然、万物生长的的景致。联系全文来看,这样的开篇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3.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请从下面两句话任意选一句,从语言表达效果角度去加以赏析。(3分).邻家女孩胆子大,常常攀得很高1,有时候连树尖上的鸟窝,也让她给端了,惹得鸟儿唧唧喳喳在我们周围一阵乱骂。.榆树花一串串绒绒绿肠,鲜嫩诱人,在枝头轻轻地摆动着,像似在等待我去

13、采摘它们。4.我的童年是一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特殊的年代童年回忆往往更加令人印象深刻。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深情回忆了与榆钱花相关的哪些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5.作者说“在那些痛哭的春日”里伴着全家度过饥饿的榆钱,如今放到嘴里咀嚼,“无论如何也尝不出当年的那个味道”。并感慨“也许,这么多年我忘了些什么。可是面对眼前白发飘飘的母亲,我怎么又能忘记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一慨叹的。(4分)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班级姓名考号6.多年后的“我”再一次走进那个榆树林,又一次目睹了那里“满地绿草”“黄艳艳的蒲公英花”“细细碎碎的阳光”“榆钱淡淡的清香.这段生动的景物描写有何用意?(4分)7.文章以作者望着满树绽放的榆钱花发出由衷的赞叹结尾,细读文章最后一段,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4分)(四)名著阅读(5分)传了号令,看看近夜,严颜全军尽皆饱食,披挂停当,悄悄出城,四散伏住,只听鼓响:严颜自引十数裨将,下马伏于林中。约三更后,遥望见张飞亲自在前,横矛纵马,悄悄引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