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导论复习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626362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导论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学导论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学导论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学导论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学导论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导论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导论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二,概念释义(选做五题(共 8 个),多做不加分,每题2分,共 10分)三、简述题(选做五题(共 8 个),多做不另加分,每题4分,共 20分)四、论述题(选做一题(共3个),多做不另加分,共 10分)一、名词解释1. 荒诞 p121荒诞的对象是与人敌对的东西,但却不像崇高显可怖,它是看不到可怖的可怖。因 此荒诞不像崇高那样使人从痛感转向快感,因为这里不可能有胜利;荒诞与悲剧一样展 现出宇宙人生中的最大最深矛盾,但却不能像在悲剧中那样去抗争去战斗,因为这里没 有具体的对象。荒诞与悲态一样,否定人的是无法战胜、甚至根本就无法去战的东西, 但它不像悲态中

2、那样,对无形之物有一个理性的理解,因为荒诞本就意味着理性的失败。荒诞表现的是与人的趋美本能和美好理想完全相反的宇宙人生的荒诞性。 因此,荒诞中没有崇高的心灵,也无悲剧英雄,也没有悲态中怀着理想信仰而哀叹 自己被理想所抛弃的深悲,只有荒诞世界中的荒诞的人。 在荒诞中: 1 、悲的思考和理性主体(人之为人)的消失,这不悲之中包含着另一种更深沉的悲。 2 、人与人不能沟通,人与社会、与宇宙不能同构,这悲的基础的消失包含着一种无 名之悲。 3 、人生宇宙的理性结构的消失,人进入了不可悲之悲的荒诞之中。2. 滑稽 p131 滑稽,从感性形式讲,是事物、事件、言行不伦不类的组合,从内容上讲,是被历 史否定

3、了的东西,它偏离或低于正常的历史尺度。怪和丑的主要流向是滑稽,但还有其 他流向,从而不全都是喜的对象,怪和丑成为喜也主要在其显出滑稽。滑稽则全都是喜。 滑稽三类:1意识到偏离而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偏离。2意识不到自己的偏离,而把偏离作为正常的东西显示出来。3明知自己的偏离却要掩盖自己的偏离,甚至炫耀自己的偏离。总结:1滑稽对象偏离和低于历史尺度,因此人不会严肃来对待,只能是笑。2由于对象是认真的,以正常来表现,力图要求人按正常来严肃对待,而当人以正常 尺度来严肃对待时,结果突然落空,发现对象的本质低下和可笑。3对象形式与内容与不协调,而主体期待落空,感到自己的优越,于是开怀大笑 滑稽的笑分为三类:

4、1知道何为偏离而不由自主的偏离,笑主要是善意的幽默。2对不知偏离而把偏离作为正常来进行,笑主要是善意的戏 3对明知偏离而掩盖或炫耀自己的偏离,笑主要是犀利的讽刺。3. 原型:p243即原初的一,主要指在人类诞生以后,作为人的原初的一。人是通过周围的环境来 展现和思考自己的,说人,就已经包括了它的环境,因此人的一已经内在的包含了宇宙 的原始之一。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宇宙通过人来展现和反思自己。4. 移情 p69移情:1. 移情是以内模仿为基础的。它从内模仿的完结处开始,虽然表现为一种主体的 主动性,但主体把什么样的情感移入对象,是受对象的形象制约的。2. 移在客体上面的情感的性质总与客体自身

5、的性质或性质的某方面有同质之处。3移情讲的是由主体移向客体,突出的是主体的作用。有了主体的向外移情,主 体就感受到了美感;有了情感的移入于客体,客体就成了美的客体。4.移情是主客体的浑然合一。移情说(移感、输感): 由德国美学家,大、小费肖尔提出,另一位德国美学家立普斯确立的。 立普斯说,“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在 它里面,我感到愉快的自我和使我感到愉快的对象并不是分割开来成为两回事,这 两方面都是同一个我,即直接经验到的自我。” 移情,就是指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舍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 看成有生命的,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

6、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 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和事物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状态。 特点是将人类的“生气”投射、灌注入对象当中,然后翻过来受到灌注生气之后的 对象的影响,物我交流。移情内容:1,给无生命的静止客体灌注以生命。 2,在对动物、植物和非生物的观照中,通过移情将之拟人化。 3,心情外射,人把自己心中的情感,认为是客体具有的情感 。5. 美在形式6. 意境 p63 中国“意境”理论 1. 景:强调事物组合的客观性 2. 意境或境界,往往简称为“境”:古字为“竟”本义上界或域,说文:“竟,乐 曲尽为竟。”因佛教而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境是由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去感受外界

7、色、声、嗅、味、触、法(六识)而产生。法境 境主客体合一。王国维曾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吾心 而见于外物者。”7. 悲剧 p115 悲剧是对不能把握的强大的敌对物的一种抗争 ,抗争的结果的失败,通过失败而 产生一种思想升华。悲剧类型有:希腊的命运悲剧,文艺复兴的性格悲剧,近代的社会悲剧。8. 悲态 p113 悲态是由人生失意的沉痛升华为宇宙人生本体询问的感伤情怀。悲态基于对宇宙规 律的信仰,源于对宇宙规律正常性的偏离,悲态在偏离中询问的,不是对宇宙规律何以 要设置偏离的询问,而是对“为什么是我碰上

8、了偏离”的询问。 三大悲源:1 离愁别绪: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2 人生追求3 伟大抱负 揭示人的有限性、暂时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对立。但在悲态中,与人对立的自 然和社会不具体化为有形的对象,人说不出离别、失意、死亡应该怪谁。它就是一 种自然大化和人生命运。 理解虽然不能改变悲态,却可以把握悲态,使情感的深悲通过理性的把握而平静下 去。黑格尔说,当给情感以形式的时候,理性就把握住了情感。9. 崇高 p117 悲剧是走向崇高的死,崇高却是在崇高中走向生。 崇高与壮美在外形上相同,内容上不同,与人同一即壮美,与人敌对即崇高 崇高的感受是:极度的痛感到极度的快感10. 怪 p126怪是对正常的物的尺

9、度的一种变形(变形包括 1.事物的变形 2.事物关系的变形 3.整 个世界图景的变形),即不是按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是以一种不可能有的、变了形的面 貌出现,这种变形不是集中化、典型化、概括化、简括化、甚至抽象化,如西方现实主 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所创造那样,而是各种夸张和古怪的组合。11. 丑 p128 丑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 怪主要是变形,丑主要是畸形。变形重在对正常的巨大扭曲和夸张,畸形则是对正常 的略微偏离。变形是人的一种主动追求,畸形则是人不情愿的遭遇和无可奈何的结果 。 丑的多种流向:1. 丑加上邪恶转为崇高和怪。2. 丑有了内质可化丑为美。3. 丑要掩盖其丑或炫耀其丑之时,丑就

10、成了滑稽。12. 对称 p231 对称即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两侧相等(“相等”包括内在质量与外在形式两方面)。 对称是世界中最常见的现象:人体是对称的,动物是对称的,很多植物是对称的,不少 建筑对称,书本翻开,构成对称。中国文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法则,就是对偶。 建筑凡采用对称形式,是要给人稳定感,秩序感,庄严感,神圣感。反过来,凡是 在建筑的功能上对这四感或四感中的一感有要求的建筑,都会采用对称形式。 地球上的一切事物,受重力影响。最稳定的形状,就是对称。对称的物体由于两边 相等,与地球引力达到了最好的平衡。生物沿着对称路线进化而来,依照的正是 宇宙的平衡规律。世界上物种千万,皆成对称。13.

11、直觉 p60 直觉是彻底地拒斥概念之后,主体经过完形转变为审美主体后的感受。直觉是对概 念的超越。克罗齐:直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觉是一种形式把握。 柏格森:直觉是最高的认识;挣脱了概念系统的认为限制,达到了对客体本真的提示和 主体的解放。直觉理论:克罗齐/柏格森直觉与概念无关,不为逻辑、规律、程序等所左右,但 也不是对自然和事物的感受,它是一种创造或表现。美感中直觉具有下面几个特点:1. 依赖抽象概念,最终成果也不以概念的方式来加以表达2. 觉是一种具有洞穿力的经验妙悟(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间)3. 感体验性和模糊性“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 也,天上人间。”14.

12、 内模仿 p681. 内模仿是知觉身体心理的三位一体的运动,但以筋肉运动为主。突出筋肉 运动,一方面使前面讲的知觉方式进一步深化,另方面从身体到心理情感,使内模 仿与移情理论联系起来。2. 内模仿讲的主体模仿客体,突出客体的遵从与模仿。身体运动的性质是由客体的性 质决定的。3. 内模仿突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动态联系,“写气图貌,故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 心而徘徊”(刘勰)。身体模仿运动说明了何为美感,那么主客体的动态联系,则说 明了主体(美感)和客体(美)的同一是怎样具体达到的。16. 节奏与韵律 p237 (节奏 韵律)节奏是有规律的重复。彩陶图案中水波纹不断的重复,希腊神庙,圆柱隔相同的距

13、 离重复,现代建筑中,相同的窗格横向竖向不断的重复,小雨天的屋檐,雨珠在相同的 时间间隔中沿檐边滴下。中国律诗,四声平仄有规律的出现。一种因素在一个整体中不 断重复,就构成了整体的秩序和整一的美。重复是看到了相同的东西出现,相同东西的 出现使对象变得有规律,使视觉变得稳定,使心理变得安宁。你可以由预期前面将会出 现什么,而前面果然出现了,人感到了自信,同时也感到了周围世界的可靠性。节奏与韵律都是指的相同因素的不断出现构成事物的整体性、秩序性、规律性、生 动性。节奏是简单的重复,韵律是有变化的重复。从同一层面说,节奏是简单的韵律,韵律是节奏的丰富;从不同的层面说,节奏是 外在的韵律,韵律是内在的

14、节奏;从感受上面说,节奏强调的是秩序,韵律突出的是生 动。17. 形式美的规律 p219形式美规律(形式原素)西方文化重视抽象形式的实的一方面,即重视点、线、面本身。由于点、线、面 表现数的直接性,就具体地体现为对点、线、面本身的重视,从而体现为对“可见同 一”的重视基本的声音不过五,宫、商、角、徵、羽,但五音的变化,却可生出千千万万的 乐曲,基本的颜色不过五,黄、白、青、红、黑,但五色的变化,却可以产生万紫千 红的色彩,基本的味道不过五,甘、辛、酸、苦、咸,但五味的变化,却可创造形形 色色的美味佳肴。中国文化重视抽象形式的虚的一面,即重视使点、线、面得以形成的宇宙之气, 在具体的关系上,是气

15、形成物,由物的整体形成部分,中国更注重面、线、点后面的 “内在同一”。形式美规律(结构原理)1,对称与均衡2,比例与尺度3,节奏与韵律4,主从结构18. 美的形式元素 p11919. 美 p102 美(优美、壮美、典雅)1 美是最重要的审美对象2 美的特性3 优美与壮美4 典雅 从审美发生学看,最初的,从审美意义完全可以称为审美对象的是美。在审美意识业已建构的基础上,人们用审美方式去观照不美的、丑的、凶恶的对象时 悲的对象和喜的对象才成为审美对象。美的特性:1 美具有一切审美对象都有的形象可感性 。2是事物的正常尺度。3是正常中的优秀者。4 美的对象符合人的尺度,与人有由历史实践活动而来的内在同一性 。 优美与壮美1空间上形的大与小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3力量上的强与弱4性质上的刚与柔20. 心理距离 p54 心理距离,首先是指主体心理活动。人是多种属性的统一,有认识、功利、审美等多种属性。 心理距离,用一个现象学的术语,就是人把自己心理中的其他属性暂时“悬搁”起来,或者 用另一个现象的术语,把心理中的其他属性用括号括起来。只剩下审美属性(现象学加括号 的大意义是自我把自己的个人性、阶级性、时代性、民主性、文化性统统括起来,使自我回 到无一丝一毫个人性等偏见和局限的“纯粹的自我”,这里暂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