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教学案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62560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教学案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教学案例观察鸡卵的结构的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位于教材的第18页至19页。主要讲述鸡卵的结构特点与功能。鸡卵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并使学生掌握,实验过程先由教师演示,再由学生亲手操作。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观察鸡卵的结构,认识鸡卵各部分结构;(2)理解鸡卵各部分结构的功能。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实验并想办法解决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使学生增强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意识。三、重

2、点和难点(1)重点:观察鸡卵结构的实验操作过程。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并注意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将实物与图片相结合,认清鸡卵的各部分结构。(2)难点:探究鸡卵结构的特点与功能。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鸡卵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理解鸡卵的发育过程。四、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通过引用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进入新课堂。在第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实验教学法,使学生的主导作用充分的发挥,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实验来总结出所要教授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和领悟。在第二教学环节过程中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活动。五、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用提问、启发的方式与学

3、生交流、互动,而学生较多的使用小组讨论与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六、课时安排:一课时材料用具准备:分八组,每组一个新鲜鸡蛋、一个培养皿、一把镊子、一把解剖剪、一个放大镜、一根牙签。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创设、问题激发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鸡卵的结构与功能陈述:在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中,有着许多种鸟类,他们或有着美妙的歌喉,或有华丽的羽毛,或有优雅的身姿(多媒体展示),他们一代一代能不断的延续和发展着,靠什么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教师放映提前准备好的录像短片,短片的内容是有关“孵小鸟”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就来探索这自然界的精灵-鸟类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讲解 (鸡

4、卵)大家回忆一下在有性生殖中雌性产生卵细胞,雄性产生精子。那么母鸡下的蛋其实是母鸡排出的卵,所以鸡蛋的学名就叫做鸡卵。引入 现在我手里拿的是一个新鲜的生鸡蛋,可爱的小鸡就是从这样的蛋内发育出来的。这些蛋为什么能发育成雏鸡呢?是不是与它的结构有关?1、课前自主预习、课本第18页观察鸡蛋的结构图,描述鸡蛋各部分组成。、观察实验桌上的鸡蛋(分组交流)。、选取怎样的鸡蛋合适?、凭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鸡蛋的哪端有空隙?尖端还是钝端?、为保证卵黄能从卵壳内完整倒出你认为卵壳上的开孔多学生观看幻灯片,产生兴趣。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走进下一步的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共同交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先观察鸡卵的结构

5、,增加感性认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大?、完成后小组交流,写下你的疑惑:?2、实验过程:讲解 现在请大家看老师做演示实验:现将鸡卵放在手心,用手掌握住鸡卵,轻轻的用力,感受一下最外边这层卵壳的承受力。接着用放大镜观察一下卵壳有什么特点(或是用试验验证),观察完卵壳后,找到鸡卵比较大的一端(钝端),用小镊子轻轻敲裂钝端的卵壳;然后用小镊子小心的将碎裂的卵壳片夹开,观察此时暴露出来的部分;接着继续用小镊子夹去卵壳,最好能在鸡卵的侧面夹去13的卵壳,让卵黄等暴露出来,如果在操作时卵壳破裂严重,可以将卵白、卵黄等完全暴露在玻璃杯内观察。(一)方法步骤1、探卵壳比一比:谁发现的结构最多?谁能

6、描述所观察到的结构特点(提示:颜色,状态,形状。)思考:单手握鸡蛋,看看会不会轻易捏碎。是什么结构在起作用?这说明卵壳有何作用?这个握不破的卵壳上有孔吗?在教师做演示实验时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操作方法及其过程。观察完演示实验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并观察记录。每个小组的代表试一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卵壳的保护作用。让学生推测胚胎发育需要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观察鸡卵的结构,使抽象的鸡卵结构问题具体化和直观性。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观察鸡蛋的形状,思考:这种形状(一头钝,一头尖)有什么意义?3、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为明确操作目的,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猜测: (1)、生活

7、中,鸡蛋被作为人类必要的食品,是因为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你认为卵白、卵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卵黄始终位于卵白的内部。根据系带在卵中的位置,你认为系带有何作用?(3)、卵黄与卵白界线分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透明结构呢?你能用什么办法验证吗?气。从顿端开口对比从尖端开口,发现顿端的卵壳膜较厚,容易分开,而尖端的不易分开,粘连较紧。发现了两层膜,外壳膜是不透明的,白色的,内壳膜是半透明的,无色的。两层膜之间有空隙-气室。气室提供氧气。卵白和卵黄提供养料,卵黄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部分。系带:固定卵黄、悬挂、减震的作用。根据情况学生可用牙签尖端刺入卵黄,观察现象。卵黄由透明膜(卵黄膜)包裹

8、。因为当用牙签刺入卵黄后,一会儿就能发现卵黄流入卵白。部分学生认为:气室下面是半透明的膜,膜的面积只有一元硬币大小。就这个问题进行探究,鼓励学生继续耐心细心的往下剥,终于发现,半透明的膜也是一整圈,包容了整个蛋白。这个发现引起了学生们的惊讶!通过触摸卵黄膜,体验卵黄膜的存在及其意义,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物科学实验能力的提高。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4)、未受精卵的胚盘小而色浅,已受精卵的色浓而略大,你认为卵的哪一部分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鸡?(二)总结鸡蛋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完成填空。(三)、完成后小组交流,写下你的疑惑:?(四)、画一画:根据自己的实验体验,

9、自己画出鸡蛋结构图,看谁画的最完整、准确、美观。A壳膜 ( g )B气室 ( a )C卵白 ( b )D系带 ( c )E卵黄 ( d )F卵黄膜 ( e )G胚盘 ( f )H卵壳 ( g )a储存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b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c 固定卵黄d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e 保护卵黄f 胚胎发育的部位g 保护师生互动,共同交流。师生互动,共同交流。实验后,对于学生试验过程中的不正确操作给于纠正,让学生给于反思,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请小组汇报结果的同时,请同学来画鸡卵的结构图, 即加深了学生对鸡卵结构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生物绘图能力。使整个的实验过程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动教学环节教师

10、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当堂反馈、强化训练。(五)、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器材。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用过的鸡蛋怎样处理才不会造成浪费呢?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石灰泥墙不透缝,里面住着个大黄杏”,这是小时候妈妈经常让我们猜的一个谜语,我们不难想象这是鸡蛋。那么,鸡蛋壳真的“不透缝”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将仪器擦拭干净。实验材料:新鲜鸡蛋20个、清水、水盆、胶水。实验原理:鸡蛋壳内有气室,蛋壳上有小孔,气室内的气体受热后可以从小孔冒出。实验步骤:取20个 的新鲜鸡蛋,分成A、B两组,每组 个鸡蛋。将A组鸡蛋全部涂一层 ,B组不作处理。将A、B两组鸡蛋同时放进 左右的温水中。观察鸡

11、蛋表面有无气泡产生。实验现象及分析:A组鸡蛋 ,手操作,合作探究、表达交流的能力。实验后妥善处理实验材料也是科学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可以使学生的观察活动有目的,随着师生的交流,以及学生手、脑、眼的并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拓展延伸、预习导航。博乐市小营盘镇有很多人工孵鸡专业户,请同学们调查了解下列问题:1、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吗?为什么?2、要使鸡蛋能孵出小鸡、你认为还需要有什么样的外界条件?结束语:鸟类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中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他们生命同样来之不易,也为这个世界增添了几多色彩和生机。让我们一起

12、顷听观看我是一只小小鸟吧。想想自己能为它们做些什么。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册p2426页。原因是 。B组鸡蛋 ,原因 。得出结论: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册。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预习下节课内容。在感人的歌声中体会鸟类生命的脆弱,使学生形成爱护鸟类,保护身边的环境的共鸣。五、板书设计:实验课第四节观察鸡卵的结构1实验步骤:1摸2观3剖2结构与功能:卵壳: 坚硬、有小孔,保护作用,使空气流通壳膜: 薄、双层,保护作用气室: 储存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 保护作用,为胚盘提供营养卵黄膜:保护作用卵黄: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胚盘: 含有细胞核,受精后可以发育成胚胎。(已受精的鸡卵胚盘色浓而略大和没有受精

13、鸡卵的胚盘色浅而略小)系带: 固定卵黄设计意图:板书是课堂的提纲挈领,不仅体现了学习的要点和思路,更是学生复习的提纲。鸡卵的结构是本节的重难点,我把它放在学生探究实验以后,学生汇报结果的同时在上展示鸡卵的结构图,使学生对鸡卵的结构模拟图与实物标本一一对应。六、课后反思:虽然该实验较过去的验证性实验有了较大的改进,但按照教科书中的步骤操作,教学目标不具体,实验结果不明显。我根据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对本节课作了进一步的改进,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一定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计划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过程中自己去摸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另外呢,也是由于面对这么多的学生,课内教学时间又十分有限,我不可能逐一去辅导到每一个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