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营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王烈琴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62494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营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王烈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石家营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王烈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石家营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王烈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石家营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王烈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石家营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王烈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家营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王烈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营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王烈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石家营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高效教学导学案授课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主题千克和克任课教师王烈琴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1课时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2、掌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系简单的换算。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 点难 点 重点:掌握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难点:初步建立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关 键问 题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千克、克和吨;2、

2、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初步形成千克、克和吨的质量概念,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教 学方 法1.小组探究,全班合作交流展示。2.问题训练评价法:学生通过完成问题训练单,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达到全优的学习效果。教 学准 备教师准备:问题导读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课件等。学生准备:预习学习内容;与老师共同完成问题导读生成单。教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情景引入激发兴趣1分钟创设情境引入主题1(导语)师:前几天,同学们到超市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重量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你有什么收获?师:刚才同学们所读到的“克”、“千

3、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学生自然进入角色,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生1: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生2:我调查到一包方便面105克。生3:一袋家庭装洗衣粉是3千克。自主合作初步探知17分钟创设思维情境一、(课件)出示主题图。围绕主题图说出自己对重量单位的认识。二、在生活中学习1、认识秤。(1)师: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师:这个方法不错,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3)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

4、方法(课件展示)A、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B、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C、识秤练习。说出课件展示的称面上重量克数。2、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1)师:同学们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么1克有多重呢? (板书:1克)(2)让学生掂一掂1枚1角钱的硬币,说说感觉如何?(3)学生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4)师: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书:1千克)(5)让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与1枚1角钱的硬币比较,说说感觉如何?(6)称一称1千克大米,看盘秤指针变化,并在盘秤上做个记号。3、“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5、。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那么1千克会是多少个1克呢?咱们来做个实验吧。这儿有标有不同克数的沙子,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拿物品放在盘秤上称,使它们的重量刚好是1千克,再把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加起来,完成记录表。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克与千克”小组活动记录表每 包 重 量 数量100克 袋200克 袋500克 袋800克 袋总重量 克师:从以上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1千克=1000克)4、小结:生活中较轻的物品我们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我们用“千克”作单位。三、在生活中实践师:请每个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这袋红豆有多重?(学生活动)师:小组合作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生:

6、200克。师:请每个小朋友再掂一掂这袋花生有多重?(学生活动)师:小组再称一称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生:500克。师:请你们再掂一掂这袋沙子有多重?(学生活动)师: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生:2千克。师:那1个苹果有多重呢?请同学们先掂再称,再说说大约 多少个这样的苹果是1千克。四、应用拓展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巧陪玻璃杯1、 发放问题生成评价单。2、生生、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学生小组生: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生:可以用秤来称。内讨论、探究,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生生互评。问题训练小组评价10分钟创设评价情境根据课后“练一练”第1、2题,教师逐组检查、指导。学科长组织组内完成,

7、并准备展示汇报。规范指导提升能力9分钟创设自主、合作学习情境1、发放问题训练评价单。2、教师进行规范指导。1、学生自主完成,小组评价。2、小组竞赛,全班评价。知识拓展1分钟创设思维情境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拓展视野。总结归纳提升意义2分钟创设反思情境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习中你有何收获与体会?2、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大约是多少吗?3.教师补充。1、学生总结所学知识。2、分组交流学习体会与思考。板书设计克和千克1克 1千克1千克=1000克反思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问题导读生成单班级: 姓名: 组别: 指导老师: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奥秘,只要仔细观察,动手实践就一定会发

8、现!解决问题:问题一: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问题二: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A、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B、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C、识秤练习。说出课件展示的称面上重量克数。问题三:同学们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么1克有多重呢? (板书:1克)(2)让学生掂一掂1枚1角钱的硬币,说说感觉如何?(3)学生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问题四: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书:1千克)(5)让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与1枚1角钱的硬币比较,说说感觉如何?(6)称一称1千克大米,

9、看盘秤指针变化,并在盘秤上做个记号。问题五:“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那么1千克会是多少个1克呢?二、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问题训练单班级: 姓名: 组别: 指导老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心完成下面的练习:一、.填空题。(24分) 9000克 =( )千克 8千克 =( )克5000克 =( )千克 40千克 =( )克 7000克里面有( )个千克。 1袋大米重100千克,( )袋大米重1000千克。二、.计算。(18分) 1600千克600千克 =( )千克 10千克4 =( )千克 380千克80千克 =( )千克

10、 480克520克 =( )克 =( )千克 6千克700克 =( )克三、 做一做: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1)6000克 8千克 9000克(2)4吨 7千克 3900千克 4200千克2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76米,她每天上学往返2次,一共要走多少米?3一只羊重50千克,一头骆驼重450千克,那么8头羊和一头骆驼哪个重?重多少?4今天是星期三,再过8天是星期几?如果今天是12月23日,再过20天是几月几日?四、应用拓展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巧陪玻璃杯,你们想看吗?动画:星期天,小猪和机灵狗一起到花狐饮料屋去喝饮料。小猪不小心打烂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猪一笔,要小猪陪1

11、00个玻璃杯。面对一地的碎玻璃,谁也说不清打烂了多少个玻璃杯。让学生伸张正义,自由发言,为小猪出主意。再放动画:机灵狗想出一个巧主意,先把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称一称它的重量(200克),再称一称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让学生算一算小猪应该陪几个玻璃杯。五、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1 吨有多重教学内容:P21 P22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感觉并认识质量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2. 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 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同学们猜一猜,一头大象重多少?引入单

12、位吨。2、 看一看,算一算教师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建立1吨的计量观念。3、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吨。4、 练一练。完成课本P22页的练习。5、 数学故事请同学讲述曹充称象的故事,再讨论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然后完成课本上的计算。并谈自己的想法。练习四教学内容:课本P23至24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千克、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其单位的进率进行比较大小的判断。2、进一步巩固吨的认识。3、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1、完成第一题。注意,在评价学生的

13、学习时,要强调看称的单位,不同的称的单位是不一样的。2、完成第二题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完成各物体的质量的连线。3、完成第三题比较大小,注意不同的单位,数是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只有将它们改写成同一单位才能比较大小。4、第四题,学生独立完成。5、5、6、7、8题,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完成。搭配中的学问教学目的:1、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感知搭配的全过程,同时训练学生有序思考。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自主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教学过程:1、创设“配菜”的情境,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师:同学们说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吃什么样的菜?通过情境的创设,一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