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科技减灾处工作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624380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科技减灾处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科技减灾处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科技减灾处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科技减灾处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科技减灾处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科技减灾处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科技减灾处工作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减灾处工作总结科技减灾处一年来认真部署工作并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下面是 出国为大家的:科技减灾处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更多内 容出国年科技减灾处紧紧围绕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精神,按照中国气象 局下达的目标考核要求和省局的重点工作认真部署,较好地完成了各 项工作任务。(一)强化管理,创新思路,切实增强气象服务能力规范了上报省政府的各类服务材料的格式、发布规程,政府领 导批示数量明显增加。建立了全省决策服务产品库,实现了全省决策 服务产品的共享。设立了气象服务首席,成立气象服务联席会议办 公室,优化了服务产品制作的工作流程,较好地整合了业务资源, 提高了工作效率。(二)科学建议,及时预警,重

2、大气象服务效果良好1、科学应对春季干旱。按照科学抗旱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与 农业、水利等部门沟通协商,周密部署抗旱工作,及时向国务院抗旱 督导组、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报送重要气象专报等材料40余 期。组织实施全省人工增雨(雪)作业,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赞誉和 广泛认可。2、做好初冬暴雪气象服务。预报准确,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适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连续发布7次暴雪预警信号,8次道路 结冰预警信号,通过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发布预警信息2000余万条, 组织制作相关科普宣传片,为社会公众提供科学应对建议。3、做好关键期气象服务工作。春秋季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及有关 部门报送防火期气象服务材料,同时通过各

3、种渠道做好用火安全宣传。 麦收期间,与农业部门联合召开麦收气象服务启动会,深入田间地头 给麦收一线的农民群众送去最直接的气象服务,为我省连续第六年小 麦丰收做出了贡献。(三)需求牵引,不断开创气象服务新局面1、建设新农村现代气象服务示范县。通过座谈及调研,编制了 河北省新农村现代气象服务示范县建设方案,与保定市人民政府及相 关单位共同启动了示范县建设,为探索新形势下现代气象为农服务的 新模式奠定了基础。2、做好各项应急工作。与省局应急办共同制定了河北省重大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河北省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参 加了长城6号和霹雳3号反恐处突紧急拉动演练。国庆期间,组 织省局派员进驻联勤指挥部

4、值班备勤,受到反恐办表彰。3、公众气象服务取得优异成绩。在国家统计局进行的全国公众 气象服务调查评估中,河北省公众气象服务综合满意度以91.9分的 成绩列全国第一。在第七届全国电视气象节目观摩评比中,河北省获 团体第一名。4、组织实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按照新的软件开发理念和 技术,在充分分析了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础业务框架核心业务插件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设的 思路,并在满城农业示范县业务建设中得到了应用。5、积极推进风能项目建设。全省35个风塔全部建成,并按时 传输数据,风能资源评估、数据库、数值模拟等专项建设进展顺利; 向省政府提交了河北省太阳能资源状况及

5、开发利用的报告,受到 省政府领导高度关注。6、气候可行性论证取得突破。制定了加强气候可行性论证和资 料管理的规定,召开了河北省气候可行性论证研讨会,为曹妃甸装 备制造标准厂房太阳能发电示范工程、燕山石化大炼化工程等重 大项目工程设计、建设提供了气候条件可行性论证。7、历史资料档案上收工作圆满完成。历时8个多月,对全省 142个观测站,19个撤销站,共计161个站,平均每个站40多年的 资料进行了 20%的抽查检验,并达到100%合格。截至10月29日全省 档案陆续移交省气象档案馆,四改二工作顺利完成。(一)开展了全省预报员业务能力考察工作,结合不同季节的主 要影响天气过程不定期进行考察,建立了

6、预报员档案库,充分调动了 预报员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在基础研究方面,实施了 “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 论和方法研究”、“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等8个重大基础研 究项目,在重大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报、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取得了一 些重要进展,如火灾风险评估、地质灾害成灾机理及安全监控等方面 成果已在国家大剧院、龙羊峡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与运行;系统地开 展了亚洲沙尘暴研究,建立了亚洲沙尘暴数值预报系统并实现业务化 运行。实施并完成了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气象数据预报创新 研究、强地震短期预测及减灾技术研究、海洋环境预报及减灾技术研 究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面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重大进展并在业务

7、系 统中得到应用,有力地提高了我国防灾减灾的技术水平。如研制开发 成功的新一代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在变分与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多尺度 通用大气数值模式动力框架、全球同化预报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 展,已具备业务化的技术基础。再如,建立了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构造 分区的强地震短期预测方案,自主研制了 7种新型地震前兆仪器和完 成了三种探生仪器,其研究成果和相关软件在日常预测、年度会商和 地震现场及应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急启动“煤矿瓦斯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松花江水污染 应急科技专项”等重大项目。积极推动灾害领域的数据共享工作,在推动地震、气象、海洋、 洪水等方面的数据共享试点基础上,启动实施了 “公

8、共安全科学数据 网”项目;推动社会公益性研究,实施了一批社会公益性科研课题; 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工作,与防灾减灾有关的 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得到进一步发展,取得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推进并完善国家特殊环境与灾害观测研究站网络,新建国家藏北高原 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南极中山雪冰和空间特殊环境与灾害等2个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点结合唐山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和科技活动周等活动, 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举办了公共安全与紧急避险专项展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开展了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服务,上报了 90期遥感信息监测简报,受到国办的肯定;实施了一批科技救灾项目, 投入经费400万元,支持灾害恢复重建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