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8项核心条款至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62346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8项核心条款至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8项核心条款至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8项核心条款至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8项核心条款至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8项核心条款至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8项核心条款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8项核心条款至(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8项核心条款第一章至第六章评审结果要求项目 类别第一章至第六章基本标准其中,48项核心条款C级B级A级C级B级A级甲等 90% 60% 20%100% 70% 20%乙等 80% 50% 10%100% 60% 10%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早节条款核心条款()页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631334 (1 4)1第二章医院服务833385 (59)3第三章患者安全1025264 (10 13)5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2716337927 (1440)7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530532 (41 42)22第六章医院管理116010

2、76 (42 48)23合计67342636481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第一款(P 4-5)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 3. 1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 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1. 3. 1. 1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 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 院)及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 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 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 方案,专人负责。()【C】1 支援下级医院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管理,有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2 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下级医院支援协调工作。3 .针对受

3、援医院的需求,制订重点扶持计划并组织实施,在一、二级专 业中选择23个重点,实施系统的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及管理帮扶。4 .参与支援下级医院服务纳入各级人员晋升考评内容。B符合“C”,并主管部门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监督管理,尤其是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医 疗质量与安全等方面,定期对受援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总结,提高帮扶效 果。【A符合“B”,并通过三年对口帮扶,使受援县医院整体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原来受 援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的,通过帮扶,其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二款(P 7-8)四、应急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 4. 2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

4、 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1. 4. 2. 1建立健全医院应急管理组 织和应急指挥系统,负责医 院应急管理工作。()【C1有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应急管理。2 有医院应急指挥系统,院长是医院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3 主管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4 .有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在应急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与任务。5 医院总值班有应急管理的明确职责和流程。6 .有应急队伍,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7 .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B符合“C”,并1.有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有明确的协调部门 和协调人。2 .有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相关制度。3.应急队伍组成垂直和水平

5、关系明晰,跨度合理,覆盖应急反应的各个方面,确保应急行动的协调和高效,能够得到后勤系统和医学装备部门 的支持。【A】符合“E”,并1 有应急演练或应急实践总结分析,对应急指挥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价, 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2 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授权履行信息发布。第三款(P8)四、应急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 4. 3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1. 4. 3. 1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明确 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 事件及应对策略。()【C】组织有关人员对医院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分 类排序,明确应对的重点。B

6、符合“C”,并有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医院的承受能 力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加强医院应急管理的措施。【A符合“B”,并定期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对应对的重点进行调整,对相应预案进行修 订,并开展再培训与教育。第四款(P 8)四、应急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 4. 3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1. 4. 3. 2编制各类应急预案。()【C1 .根据灾害脆弱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2. 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 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

7、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3. 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 包括 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B符合“C”,并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 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A】符合“E”,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第二章医院服务第五款(P 17)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 3. 2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2. 3. 2. 1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 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 重症患者()【C】1 有专人负责急诊检诊、分诊工作,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2 落实

8、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3 落实急会诊制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4 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保障患者优先收住入院,制 定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患者转接流程,保障患 者得到连贯抢救治疗,保持绿色通道畅通。B符合“C”,并急诊抢救登记完善,病历资料完整,入院、转诊、转科有病情交接。【A符合“B”,并有急诊信息网络支持系统, 有急诊与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各相关科室、 急诊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对接,急诊科能够在患者送达前获取急救中 心转送或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患者信息,院内相关各科室在患者收住入院 前获取病历资料,提咼效率。第六款(P 17-18

9、)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 3. 2. 2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 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 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 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 服务流程与规范。()【C1 .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 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2 有重点病种患者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3.重点病种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熟悉本科室重点病种急诊抢救流程和职 责。【B符合“C”,并有重点病种急诊抢救登记、总结、分析、反馈及持续改进措施。【A符合“B”,并持续改进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有成效。第七款(P 20-21)六、患者的合法权益评审标准评审

10、要点2. 6. 1医院有相关制度保障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了解其权利。2. 6. 1. 1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 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 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 的权利。医院有相关制度保 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C】1 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并得到落实。2. 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利,对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 进行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告知的同时,能提供不同的诊疗 方案。3. 医务人员熟知并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B符合“C”,并1.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医务人员的告知情况能充分理解并在病 历中体现。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

11、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第八款(P 22)七、投诉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 7. 1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 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2. 7. 1. 1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 法(试行),实行“首诉 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 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 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 答复投诉人。()【C1 .有专门部门统一受理、处理投诉。2 .有投诉管理相关制度及明确的处理流程。3 .有明确的投诉处理时限并得到严格执行。【B符合“C”,并1.实行“首诉负责制”, 科室、职能部门处置投诉的职责明确,

12、有完善 的投诉协调处置机制。2 .有配置完善的录音录像设施的投诉接待室。3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第九款(P 23)七、投诉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 7. 1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 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2. 7. 1. 2妥善处理医疗纠纷。()【C】1 有医疗纠纷范围界定、处理制度与操作流程,妥善处理医疗纠纷。2 有法律顾问、律师提供相关法律支持。3 相关人员熟悉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B符合“C”,并1 以多种形式对相关员工进行医疗纠纷案

13、例教育。2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1 .建立发言人制度。2 持续改进有成效。第三章患者安全第十款(P 26)、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评审标准评审要点3. 1. 2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冋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 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3. 1. 2. 1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至少同时使 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 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 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C1 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 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

14、属陈述患 者姓名。2 .至少冋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 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3 .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B符合“C”,并1 .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2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查对方法正确,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洛实,持续改进有成效。第 一款(P 29)评审标准评审要点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评审标准评审要点3. 3. 3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C】1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2 实施三步安全核查”,并正确记录。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 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 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 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 影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