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绪-厌恶-愤怒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区分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62230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情绪-厌恶-愤怒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区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道德情绪-厌恶-愤怒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区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道德情绪-厌恶-愤怒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区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道德情绪-厌恶-愤怒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区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情绪-厌恶-愤怒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区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情绪-厌恶-愤怒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区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情绪:厌恶愤怒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区分 一、道德判断概述(一)道德判断的定义作为道德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道德判断一直以来就是道德心理的研究重点。由皮亚杰最早提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科尔伯格在此基础上认为道德判断能力是基于内在的道德原则对哪些是道德的作出决策和判断的能力。Greene认为,道德判断在本质上是一个高度自觉、自主、自为的心理过程,是个体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徐平等人认为,道德判断可以定义为对一个人的行为或特性的评价(好或坏),而这种评价是在考虑到一系列由文化或亚文化所限定的美德基础上做出的。吴磊明认为道德判断是指个人对于行为是否道德的看法。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道德判断即人们基于自己内

2、在的道德原则,在考虑特定文化背景所规定的美好品质的基础上,对个体的行为或特性做出的一种好坏评价。(二)道德判断的相关理论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本文源自如需职称论文代写发表请上星论文网!皮亚杰主要通过对偶故事法,对4-12岁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他通过研究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道德他律阶段(约5-8岁)和道德自律自律(约8-12岁)。在道德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具有刻板和简化等特点。儿童在过渡到自律阶段后,开始可以根据行为的动机,而不仅仅是行为结果来进行道德判断。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劳伦斯柯尔伯格在受亚杰的研究带动,提出了自己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柯尔伯格也采用两难故事情

3、境来进行研究,其中包括著名的海因兹偷药,并将道德推理发展至人一生的全部过程。该理论认为个体一生的道德推理发展可分为三个大的时期,每个水平又分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的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手段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习俗水平的人与人之间的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的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3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Haidi认为情感在道德判断中起有重要作用,而不是像之前研究者所认为的无关紧要。Damasio等人(1990)所做的研究就支持了这一点。在道德情境当中,人们往往是首先做出道德判断后,之后再进行推导,为所作的判断寻找依据,这一过程很想

4、事后归因,而不是像理性道德判断模型所假设的那样,个体在进行了严密的思考后才做出判断。4道德判断的认知情绪整合观Greene和Haidt(2002)以整合的观点,在分析了相关脑区在道德判断中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得出,道德判断是情绪与认知的复杂组合,认知与情绪的整合形成了最终的道德判断。在此基础上,Haidt等人(2007)借鉴Wilson(1975)有关伦理的生物社会学整合的观点,将来自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以及灵长类动物学中有关道德的研究成果同决策的双过程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的自动化理论以及进化论相结合,提出了道德判断的认知-情绪整合观,详细的说明了道德判断的认知与情绪的加工机制。5道德判断的五基准理

5、论Haidt在此前社会直觉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进化心理学的概念提出了道德判断的五种基准理论。又称为“道德直觉规范的五种基准”,用以研究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及认知机制。该理论在突出社会文化因素在道德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人类的道德信息加工是通过进化来的心理机制与所面临的道德难题相互作用的结果。该理论核心观点认为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长期面临着各种适应性挑战,自然选择保留了那些抓住规律、善于应变且经受住挑战的个体。二、道德情绪:愤怒、厌恶,在道德判断下的差异愤怒和厌恶属于道德情绪范畴,是两种较为相近的情绪。在已有的相关模型中,对三种(愤怒,厌恶,轻蔑)较为近似的情绪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描述

6、。在简单模型中,愤怒,厌恶和轻蔑被认为在语义是相同的,是人际关系所激发的相同的潜在负性情绪状态的同义词(Nabi,2002)。在半分化模型中,可以区分两种情绪家族,通常根据攻击/接近和避免/撤回的维度进行划分:愤怒为一极,厌恶/轻蔑在另一极。这种类型的模型已经开始出现在刻板印象和偏见的文献当中。在完全分化模型中,三种情绪是截然不同的。该模型的一个实例即CAD三因素模型,在此模型中,通过包含三大类的(自主权,神圣,内群体)单一的道德领域的评价,区分出三种不同情绪。每种模型都有很多实证研究的支持,但目前还不清楚如何调合这些冲突的结果。(一)愤怒与厌恶的内涵愤怒(anger)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

7、本情绪,是道德情绪的一种,也是情绪研究中的重点,现代汉语词典将愤怒解释为”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是个体受到诸如攻击,侮辱等外界的刺激后或体验到意愿被压抑,受到挫折或伤害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通常会伴随有更强的自我唤醒,强烈的防御或攻击等高能量消耗的行为。厌恶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也是重要的道德情绪。早先在达尔文的著作人类和动物表情当中,认为厌恶是令人恶心反感的味觉所引发的情绪。多数心理学家们将厌恶分为生理层面的厌恶(核心厌恶)和社会层面的厌恶,而社会层面的厌恶主要由社会道德违背事件所引起,情绪体验较为复杂。(二)愤怒与厌恶在道德判断上的区分怎样区分“分化”情绪?这个问题曾是情绪研究领域最热点

8、的话题之一。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者试图去探索一个理论和实证框架,来描述何时,为什么我们运用的不同情绪词汇会从根本上影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尽管大量研究资料,对情绪的结构以及个人情绪有不同的观点(例如:维度理论VS分化模型)仍大量存在。有关行为判断和其他性格倾向的社会负性情绪的合适的区分看起来更加困难。我们可以从社会功能当中道德的角度即通过情绪活动不同目的的程度来区分情绪家族。它检验了情绪在个人、团体和文化当中的角色适应功能。通过区分不同维度的社会相关行为可以推断出不同的社会道德情绪,进而做出一系列不同的行为、认知、动机方面的改变。其中最基本的社会问题可能是区分他人行动对自身影响的途径、方式。当这

9、些行动导致直接威胁时,强烈的防御或攻击是解决危险的最迅速的方式,尽管它存在潜在的威胁和能源消耗。当自身没有直接参与其中时,消极的回避可能是花费更少的减少威胁的手段。为了很好的适应社会,个体需要对所在环境做出适当的区分和回应,在这个环境中,威胁可能来自于社会成员的积极的但有潜在消耗的策略性的行为,或被动的,保守的策略。在此认为愤怒属于这一功能。不同于其他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通常会促进规避行为的发生),愤怒往往以攻击的形式促进接近的趋势,尽管其他人也指出回避行为也有所增加。因此,更强的自我唤醒,行为活动和更愿意承担风险的意愿证明,愤怒导致更高的能量消耗。这些高成本的行为可能会防止或阻止一些特定的行

10、为,如被察觉为对自身即刻的威胁行为。并且,愤怒也会增加因为为了惩罚背叛而增加成本的意愿。这个观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道德本身的社会行为(在决定愤怒反应的问题上)与对于自身的影响相比可能不是很重要。此外,尽管含有道德色彩,与被认为是人们道德意图和处理的回应相比,愤怒更容易被人们看做是对他们的行为回应。虽然,愤怒为了满足需要,以对即刻的社会威胁作出回应,对于个体来说,这里还有另外一个需求,即对目前还不构成威胁,但过去的行为表明这些行为应当避免,花少量时间但要更广泛可行的反应作出合适的反应。我们认为,这一点是道德厌恶和轻蔑的最主要功能:告知个体那些代表着威胁的行为,并对这些行为加以避免,因此,减少了受

11、到伤害的风险。此外,gross 2011年的研究表明,当社会或非社会性厌恶被被试清晰的区别出来时,厌恶可以与所有形式所有领域的(这里的领域为道德五基准了理论中的概念)道德违背相关联,厌恶对道德违背情境具有更加普遍的联系。三、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将愤怒与厌恶情绪在道德判断中的区别进行总结归纳。人行动导致直接威胁构成威胁,当应当避免强的自我唤醒间,较低的自我唤醒烈的攻击或防御,接近趋势,积极地行为,消极的行为,被动的,保守的与特定领域道德情境相关联域道德情境效果关联身参与其中,高能源消耗直接参与,较少的能源消耗。参考文献:1HaidtJ.(2007).TheNewSynthesisinMoralPsychology.Science,316:9981002.2张彦彦,陈浩西方道德心理学研究新进展:道德判断的五基准理论道德与文明20093Darwin,C.(1872).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in Man and Animals. London: John Murra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