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初探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621723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评价初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 读”或 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要靠自己的体验和语文基础去思考,领悟,理解的过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虽然电化手段得到广泛运用, 但是始终代替不了学生主体 在阅读中的读。

2、语文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教学中,指导朗读的的方法很多,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探索和实践,我在课堂采用以导 促读、以问促读、以讲促读、以悟促读等方法,学生的朗读开始融入自己的感悟和真情。而 这个过程里,朗读评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可以说,它是开启阅读教学大门的一把钥匙。朗读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 过程,使其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及时反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阅读教学而言,经常地让学生朗读是

3、对教学的反馈,及时地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又是对朗读的反馈评价的过程也是训练 读的过程,评价语不但是朗读水平的鉴定语,也是教学过渡语,还是朗读的指导语。朗读训练必须抓好评价环节。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朗读,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教师指导朗读的评价语言主要有三类:1 .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做出反馈。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描写暴雨的猛烈有这样一句话:然而,不知过了多少1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道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学生第一次读完后,情感平平,教师问道:雨下得大不大?”学生都说: 不大。”于是让学生再读,果然读出大雨滂

4、沱的感觉。又如翠鸟中描写翠鸟捉鱼动作快的句子: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一位学生读得比较流利,但不够生动,教师问同学们:这只翠鸟的动作迅速吗? ”同学们笑着回答说: 不够迅速。”再请一个学生读的时候,他能抓住蹬、飞、叼、贴”等动词重点读,突出了翠鸟捉鱼时的灵活、麻利。这样的评价语能贴合文本, 使学生始终处于课文传达的氛围中。2 利用修辞手法来评价学生的朗读感悟。记得有一次听乡下人家一课,文中有一句话: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教师在学生读完后这样评价:你们读得像这歌声一样,真好听。”这一评价看似顺手拈来,用通感

5、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评价,恰到好处地表扬学 生读得轻柔优美,读出了欢快的情绪。3.用亲切幽默的言语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幽默亲切的语言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它不仅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翠鸟最后一段有这样几句话: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不容易呀!课上,一位学生故意放低了声音来读,但仍不乏童声稚气。老师说:你这么读,我觉得你不是老渔翁,而是个不到 10岁的感冒了的小渔娃。谁能把老渔翁的年纪读出来?”第二个学生读时,声音就立刻变粗了,速度也放慢了。于是第三个,第四个,一个

6、比一个老”,一个比一个读得有意思。老师见好就收,连忙说:别读了,别读了,再读你们就都变成八、九十岁的老人了,早就该退休了。”在读声中,笑声中,让孩子们感到朗读是多么有意思!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也领悟到朗读此段的处理方法。阅读教学中,如何将朗读指导落到实处, 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评价性语言来提高学生的朗读 水平,是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也是一门较难把握的教学艺术。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在课堂指导学生的朗读训练中,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朗读感悟,朗读训练的评价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21 评价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朗读水平。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能用

7、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不仅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正确,指的是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读准确,不不错字,不添字、不减字、不重复,要按句读停顿,不指读、不顿读、不唱读。流利,是要求学生把句子读完整,不断句。要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间歇。 要读得连贯自然、速度适中。有感情,是指朗读时, 要读出不同语气,语调适中,有轻重、缓急,表情达意要真实自然。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 要注意将教师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首先,教师要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评价。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8、 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评价: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 ”教师要注意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组织他们参与评 价,发表意见。在评价中帮助别人,完善自我。2 评价要能使学生正视自己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的教 师,而应是一个教育家。在阅读课文朗读训练中,不同的学生,语文基础不同,朗读水平不 同,加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同,朗读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每个学生,只要能勇敢地站出 来朗读,即便不通顺,不流利,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应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刚开始在学生互评过程中, 学生们站起来

9、,大都是指出别人的缺点, 说这儿不好,那儿不行。 比如 我觉得他读得不好”、我觉得他的声音不响亮”、他读得没有感情”、有的学生对 别人的朗读评价甚至十分苛刻,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这也很正常,因为学生们是没能学会正确地评价,需要老师引导,先评价别人的长处、优点(比如他能举手完成朗读,我觉得他很勇敢),其次才是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训练,学生们能找出越来越多的有点了。同时,评价时教育学生在指出对方不足时,语言要委婉得体。比如说我觉得他声音洪亮,如果再加上点感情就更好了 ”、“他读得很大声、很有感情,不过,我对他还有个小建议 ” 之类的话。久而久之,学生们在学会朗读评价的同时,还能善于发现别人长处

10、,取长补短, 不断进步。3.评价要能激励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不断进步。3朗读评价要富有激励性,才能学生在朗读训练中获得不断进步。缺乏激励性的指导用语,只能使朗读停留在表面上。如谁再来读读”、谁还能读读”、你读得真好”、谁能读得比她还好”等等,这种评价用语只能增加学生的朗读次数而没有真正的实效。激励要以事实为依据,评价要中肯,而不能无根据地乱夸,学生每次读完都是读得不错”、鼓掌祝贺”,就会使激励庸俗化、廉价化。于永正、窦桂梅等优秀的特级教师们总是善于激励学生,点燃了他们的希望之火,扶植了他们的自信之树,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做到 好话多说,坏话好说”,突

11、出激励性。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在理解了阮恒当时复杂的心情之后,一个女孩子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句话,老师对她赞扬道:读得很好,听得出你已将当时阮恒的害怕和犹豫读出来了。”这么一说,在接下来的齐读中,听到了全班同学准确而到位的朗读。于是老师适时说上一句: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当时,学生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4 评价过程中要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 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的独特个体,发展个性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环节当然也不例外。 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12、朗读训练的评价更应注重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每个学生对于文本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表情朗读作为学生对文章情感内省的一种外现形式,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个性色彩。例如:把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充分带到课文中再朗读一遍!”请同学们再自然轻快地把课文读一遍,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最好把表情印在脸上!”我觉得这样的朗读评价语不仅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对文本自主创造性感悟。当然,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 我们还应积极倡导学生在评价中的合作,从小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总之,在新课标下的小学阅读教学中, 抓好朗读训练的评价环节, 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朗读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