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有感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607418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瓦尔登湖》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瓦尔登湖》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瓦尔登湖》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瓦尔登湖》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瓦尔登湖》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瓦尔登湖》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瓦尔登湖》有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瓦尔登湖有感大约在五年前读到了它,于是它就占据了书柜的显要位置。我希望经常地看 见它,随手能够翻看它,特别是在外界的喧嚣包围着我、 让我失去心灵宁静的时 候,我就会拿起它,就像去老朋友的农舍坐坐一样,听听林子里的鸟叫,闻闻泥 土的清香,如果时间充裕,就在湖边待一会亲爱的朋友,你认识他吗,亨利 ?戴维?梭罗?美国十九世纪的文化巨匠,一位简朴生活的宗师,他写的这本瓦 尔登湖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现在也继续影响着世界。喜欢他是因为他讲的是他自己,他说“就我看来,或迟或早,每一个作家都 需要用简洁而又严谨的笔触,描绘他自己的生活,写得应该如同从遥远的他乡寄 给亲朋好友的书信一样,而不仅仅是转叙道听途

2、说的他人生活”。是的,他真的把你当成一个能够理解他的朋友。因为你是他的朋友,所以在整本书里你都能听 到他的心跳。虽然这本书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当你阅读它的时候,那生命的气 息仍如盛开的鲜花芬芳郁人。关于生活的目的,梭罗有一种经过了思考和观察后的领悟,“我曾游历了康 科德的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涉足店堂、办公场所、田园等处,均可见到居民们好像以成百上千种引人注目的方式在干着悔过的苦差事。我亲眼看见年轻人,我的同镇人,他们的不幸根结在于他们生来就是为了去继承田地、房舍、粮仓、畜群,还有农具一一获得这些东西轻而易举,而要舍弃它们可就难上加难了。”在这里,我想梭罗并非想让人们过一种好逸恶劳的生活, 他在

3、讲述人在世上需要的 一定程度的超脱。如果一个人是以繁衍子孙和积攒财富为人生的根本目的,毫无疑问,这样的人生态度不应受到指责,因为至少这样的普遍的生活目的能让我们 保持一种勤劳的生活态度,但是梭罗同样指出,如果深陷其中,那么最终也是一 种虚空。“人们经过劳作,积攒起众多财宝,又遭虫蛀锈蚀,最终又招引来盗贼 将它们毁损和偷窃一空。这是一幕愚不可及的人生。”梭罗只是想让人们在埋头劳苦、一味积攒财物的时候,仰起头来,看看蓝蓝的天空,让精神从依仗物质的 不安全感中脱离出来,不把财物当成生命的唯一目标,也不为未来过分地担忧。“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悠闲自在,不仅没多大必要,而且对人 类的发展实

4、在是个阻碍。” “原始人的生活过得简单之极,身无遮掩,显然有这样的益处一一他们自始自终只是一个大自然的过客”看了以上的文字,如果你认为梭罗是一个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讲道者那么这真的是一个误解。梭罗是个务实的生活者,他认真地考虑了自己的生存方 式:“我常常尽力去养成严谨的商业习惯,这对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假如你 与天朝帝国有贸易往来,你便得在岸边有个小财会室,也就足以开展业务了。你 可以出口这个国家所能提供的物品, 比如纯粹的土特产品、大量的冰块、松木和 少批量的花岗岩,都是十分地道的本国所能提供的物品。 出口这些货物,生意一 定不错。” “我认为瓦尔登湖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从哈佛大学毕业

5、后,梭罗没 有去做那些显赫的职业,他思考了,想着自己能做、愿意做的事情,启程来到了 一个叫做瓦尔登湖的地方,开始了自力更生的生活。他是一个勤劳的劳动者,只 不过他需用多少,就劳作多少。“ 1845年3月末,我借来一柄斧子,去到瓦尔登湖的森林中,到了准备建 造自己小屋的地方附近,就开始砍伐如箭杆般高耸的白松树”。“最后,在5月伊 始,我请几位熟人过来帮忙,帮我将屋架立起来了” 。此后的时间里,他开始劳 作,并保持着收支的平衡。“我在经营自己一方小天地的同时,还在村中兼做测量工、木工和各种各样的散工。我会的手艺和手指一样多,我总共挣来13.34美元,8个月的伙食费,具体是指从7月4日至翌年3月1日

6、为止的这段结帐时梭罗这么仔细地算着帐,让人有种错觉他其实是一个地道的、小心本份的农 民,可是人类真的只有一种身份吗?不,不是的。梭罗告诉我们,我们既是农民, 又是商人;我们既是诗人,又是哲学家;我们既是劳作者,又是大学教授。在每 天不同的时刻,在一年不同的季节里梭罗向我们展示着丰富的自我, 自然而流畅, 没有矫饰,也没有自以为是的骄傲。“有谁知晓呢?如果世人都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建造自己的住房,又足够简朴而诚实地以食物养育了自己的家人,那么吟唱诗歌的技能一定会在世上淋漓尽致 地发挥,就像飞鸟在忙碌不停时,鸣叫声传遍了世界”。“我现在所目睹的建筑之 美,我已明白它是由内向外渐渐萌发的, 是从居住者的

7、需求和秉性中萌发的, 居 住者才是唯一的建筑师。”是的,谁能说劳动是枯燥乏味的呢?在劳动中你不是 看见了美感和体验了创造的快乐了吗?劳动会使心灵变得粗糙吗?不,心灵永远是自由的,在劳动中也是。看了梭罗发自内心的话,不由的真的要想一想生活的本质了,我们需要劳动、我们享受劳动,但我们永远不只是在劳动关于教育,我也很惊喜梭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本来也并不奇怪,因为一 个热爱生命、热爱智慧的人是可以在许多事情上发表意见的。 他虽然从事着农作, 但是他的心能够通晓其他的行业,尤其他曾就读于哈佛大学这样的高等学府, 体 验过现实的教育。“我希望一个孩子懂得一点艺术和科学,就不会照老一套办。老一套就是将他

8、送到教授堆里,那里教的课程五花八门,练习也广,但唯独不教 授生活的艺术,只是通过望远镜和显微镜来观察世界, 而不教授他用肉眼直面世 界;学习了化学,却不懂得面包是如何做成的;学会了机械学,却不会具体去操 作;新发现了海王星的卫星,却没有发现自己眼中的微小尘埃, 更没发现自己也 是一颗流浪的卫星。” “我真是大吃一惊,我离开大学时,居然有人称我已学过航 海课程了。”谢谢梭罗,虽然在一些人看来这些话语有些极端,但是不能否认他 的观点确实切中要害。好了,只要随意地摘引一段梭罗的话,就是一段哲理。这些生命的领悟从哪里来呢?梭罗是用心灵生活的人, 他说要去自己的内心探险。也许没有恐惧的心灵是人生最好的引领者。头脑善于学习从古至今的诸多理论和经验,但是对于什5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么是快乐和诗意却毫无办法,因为快乐和诗意来源于心灵。 那么,就让我们用梭罗描绘的心灵宁静重新扬帆启程吧!“黄昏的霞光照射到济贫院的窗户上,如同照在富人家的窗上一样耀眼夺目。 门前那早春的积雪同在消融。我亲眼目睹,一个心静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 若在皇宫里一样,生活得如此开心又如此心满意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