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汉景帝诛晁错原因分析素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604580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汉景帝诛晁错原因分析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汉景帝诛晁错原因分析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汉景帝诛晁错原因分析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汉景帝诛晁错原因分析素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景帝朱晁错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后,气势汹汹。面对武装叛乱,汉景帝也以武装平之。汉景帝命周亚夫担任太尉,总领军队;派将军栾布攻打齐地;派曲周侯郦寄攻打赵国的叛军;派大将军窦婴驻守荥阳。汉景帝平叛军队布置地如此井井有条,为什么还要腰斩御史大夫晁错?而且晁错是穿着朝服被杀,晁错是力主削藩的第一人,为什么会成为七国之乱的牺牲品?一、晁错被汉景帝所杀这一历史事件与晁错自身,还有汉景帝与袁盎有很大关系。首先,从晁错自身分析,他的性格与所做所为有明显的特征。第一,性格决定命运。史记与汉书都有记载,“错为人峭直刻深”即严厉、刚直和苛刻。晁错作为西汉法家代表人物,严于执“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

2、尊之思绝矣”之法,使晁错在削藩过程中,损害了各诸侯利益。刚直苛刻而又缺少圆滑的性格,使其在官场中树敌不少,这也是吴楚七国叛乱时袁盎与窦婴等人在汉景帝面前参他,间接把他送上断头台的原因。第二,有远谋而无近虑。晁错力主削藩拥有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却没有脚踏实地的操作能力。叛乱刚起,他向汉景帝提出了两条建议:一、“令上自身兵而身居守”;二、“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第一条建议晁错让景帝出征,是为了提振军队士气,问题是景帝是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太平天子,岂能与戎马一生的汉高祖同日而语?再者,晁错身为人臣,却让景帝出去打仗,置人君于万险之地,自己却留守并统揽朝政,实在有点居心叵

3、测,最终景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第三,忠于谋国而疏于防身。晁错身为政治家,难道就没有预料过削藩的不利后果吗?难道他没有想过,一旦得罪于天下诸侯,很可能招来众怒,引火烧身吗?早在晁错刚提出削藩之策时,他父亲就从颍川老家赶赴京师,对晁错说,“你一掌握大权,第一件事就是削藩,这无异于离间天子骨肉,使天下人的怨恨都集中到你一个人身上,你图的是什么?”晁错说:“我固然明白这一点,但是倘若不这么做,天子就没有尊严,社稷也不会安宁。”由此可见,晁错不是没有预料到削藩的后果,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的政治理想超越了一切。所以晁错的父亲说道,“刘氏安矣,晁氏危矣。”老人家回到颍川后便自杀了。其次,从汉景帝分析,主

4、要是他的侥幸心理。削藩政策在汉景帝时晁错就已提出,特别指出吴王刘濞“诱天下之人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作为太子的景帝当时就很赞赏晁错的观点,但是当景帝真正实行削藩政策时,深知各诸侯国的地域面积,人口总数和经济实力。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局势来看,景帝还没做好彻底平叛的准备。所以看到各诸侯喊着“诛晁错,清君侧”而叛乱时,汉景帝侥幸地认为杀了晁错,诸侯之乱就能平定了,做出了丢车保帅的策略。从这可以看出,君主和权臣的关系就像棋人与棋子的关系,能用时物尽其用,一旦带来威胁立马舍弃。 第三,从袁盎来分析,袁盎与晁错结怨最深。司马迁将两人列传编在一起为史记晁错袁盎列传

5、。晁错在景帝登基后被提为御史大夫,开始追究袁盎的责任。因为袁盎曾在吴王刘濞手下担任国相,收了很多财物,说吴王不会谋反,汉景帝将其罢官了。七国之乱爆发后,晁错又提出袁盎之前的行为是替吴王刘濞说谎,企图掩盖吴王叛乱的野心。袁盎得到了晁错要深追他责任的消息,紧张万分,开始想办法。袁盎通过窦婴见到了汉景帝,景帝问制止吴楚七国叛乱的方法。袁盎说:“不足忧也。”汉景帝大为诧异,继续问破除的办法。在景帝将其身边人遣退下去后,袁盎道:方今计,独斩晁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削地,则兵可无血刃而俱罢。这个计谋最要害的是杀晁错。在史记吴王刘濞列传记载了汉景帝与袁盎的这次对话。汉景帝在袁盎的计策后的反应记载为:上嘿

6、然良久。回顾城何如,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盎回,臣愚。计无出此,愿上熟记之。汉景帝的话语中实际上已经做出了舍弃晁错的打算。二、晁错被汉景帝杀的过程及结果十几天后,丞相、廷尉等联名上梳,对晁错发出了弹劾。他们给晁错拟定的罪名是:不称主上德信,欲梳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无臣子礼,大逆无道。建议腰斩晁错,灭族。公元前154年正月的一天,中尉陈嘉奉汉景帝之命,骗御史大夫晁错景帝要觐见他。晁错就匆匆穿上朝服跟着陈嘉走了。行至东市(东市为当时杀犯人的地方)时,陈嘉忽然勒住缰绳,身后的车马也跟着停下来。左右一拥而上,把晁错从车上拽下来,惊慌失措的晁错随即被斩于铡刀之下。同日,晁错家里的老老少少全部被抄斩。晁错被杀后,汉景帝问邓公叛军罢兵否?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杀了晁错只能使大臣不敢说话,对国家没有一点好处,晁错所主张的削藩之策是尊敬京师的一项伟业。三、 对景帝诛晁错事件的评价 据当时的形势分析,景帝诛晁错是暂时地缓兵之策。从以上分析来看,晁错的命运悲剧不仅是个人性格、思想因素所致,也是封建君主与统治的牺牲品。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了晁错的悲惨命运,既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