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60423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 、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3 、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和平的意愿。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自学提纲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阅读信息:1 、海南省新生儿男女比例为 135:100 。2 、我国于 2000 年进

2、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 119.2:100.3 、人的身体很有趣,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 1:1 ,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 ,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 7:1 ,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 ,男人肩宽与头长的比大约是 2:1 。(指名学生朗读)师:刚才我们提到的 135:100,119.2:100,1:1,7:1,4:1,2:1, 都是比,关于比你们想知道些什么?(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等)师: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比的意义)二、探究新知,认识“比” 。1 、(出示课本情境图:杨

3、利伟在飞船内展示国旗)师:2003 年 10 月 15 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我国国旗。2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师:这面国旗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国旗,长15 厘米,宽 10厘米。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用除法比较时板书)(1)长是宽的几倍? 1510(2)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015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长和宽进行了比较。用减法对长和宽进行比较我们不再研究, 这节课我们研究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师: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比。3 、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

4、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师:刚才我们用 1510 来表示求长是宽的几倍,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长和宽比较)师: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较。 (15 和 10 比)师:求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 15 比 10。(板书:长和宽的比是 15 比 10)师:根据上面的例子,请同学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呢?启发学生说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 10 比 15。(教师板书)小结: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和宽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比是 15 比 10,一个比是 10 比 15。引导学生回答: 15

5、 比 10 是长和宽的比, 10 比 15 是宽和长的比。教师指出: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4 、教学不同量相除也可以用比的形式表示。过渡语:在日常生活中,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例子还有很多。师:“神州: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 350 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 90 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 42252 千米。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生列式,师板书: 4225290。)师:同学们看,求飞船进入轨道后飞行的速度,是用哪两个量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 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飞行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6、启发学生说出:飞船进入轨道后飞行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42252 比 90。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42252 比 90。5 、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师(指板书):1510 我们可以说它们的比是 15 比 10,10 15 我们可以说它们的比是 10 比 15,4225290 我们可以说它们比是 42252 比 90。根据上面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做比(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启发学生说出: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板书)师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具有相除关系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都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教师在“相除”下面加上重点号)6 、提问: 58 可以说成谁比谁

7、? 1525 可以说成谁比谁?7 、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及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在教材第49 页还涉及一些关于比的其他知识,你们想自己研究解决吗(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P49 内容,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反馈交流)三、沟通旧知,探究“比” 。1 、小组合作,探究“除法” 、“比”、“分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师:,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那前项呢?比号呢?(课件出示“除法”、“比”、“分数”三者关系表,小组内互相讨论并填写卡片,全班交流)1 、通过具体生活情境,比较、辨析,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屏幕出示足球比赛场

8、景图片,比分为3:0 )师:这是比分,这里的 3:0 是什么意思?你们觉得这个“比”想说明的意思和我们今天学的“比”一样吗?师:其实,这个 3:0 本身就提醒了我们它不是表示相除关系的,哪里提醒我们了?(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 分数中的分母,不能为 0)师:这里只是用比的样子记录各自进球个数或所得分数,并不是表示两数相除的关系, 大家可要注意哦。 四、趣味练习,巩固“比”。1 、做一做 P492 、判断;小强的身高 1 米,他爸爸的身高是 173 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的身高比是 1:173 。小强说得对吗?六、联系生活,拓展“比” 。引出“黄金比”的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9、。七、总结提升,深挖“比”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比,回顾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或问题?【课后反思】1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素材,是师生对话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本节课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环节, 从我国男生比例失调这一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引入,真实的数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初步认识比的 “外貌”特点,知道了比怎样读、 怎样写,同时自然渗透了国情教育。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

10、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 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学生有了自学能力, 他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 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主动获取“比的各部分名称、比的读写方法”等知识。3 、注意数学文化的渗透。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 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数学教学也就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一、自学课本 P49 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1、15 比 10 写作()或()。2、35:21 读作()。3 、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15:101510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6、()叫做比值。二、合作探究。1 、练习:求下面各比的比值。3:50.4:0.16小结 :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