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教案教学建议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603617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教案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教案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教案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教案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教案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教案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教案教学建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教案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2 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3 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 课一、 创设情境出示4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1、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便呢?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写,改成相同计量单位。学习新知环节二、 自主探究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1、80cm=( )m(1) 学生先独立练习

2、,然后总结自己的改写方法(2) 策划自己的表达方案,小组讨论(3) 全班交流方法一:80cm=80/100m=0.8m方法二:1m=100cm 80cm=80100=0.8m方法三:80100,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4) 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2、1米45厘米=( )米(1) 尝试(2) 交流1米45厘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只要将45厘米改为米作单位,再将1米作整数部分,45厘米化成米的小数作小数部分就可以了,45厘米0.45米,因此1米45厘米1.45米(3) 理解1米45厘米表达的意义(4) 小结:低级单位是如何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的?三、实践应用第50页“做一做”(1

3、)先引导学生判断是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2)想一想:它们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练习四、课堂总结小数与单位换算课时2教学目标1 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2 进行单位改写的对比,学会区分3 形成一种程序性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掌握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一种程序性思维方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 课一、生成情境我们可以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那么也应该可以将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我们先复习一下昨天的内容:80厘米801000.80米0.8米或

4、者:80厘米80/100米0.80米0.8米学习新知环节二、自主探究1、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的2、揭示课题: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3、从左至右是低级化高级,那么从右至左呢?90厘米0.9米,0.9米90厘米4、0.9米90厘米是怎样换算出来的呢?(1) 学生独立思考(2)交流0.9米化成多少厘米,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应该是乘以进率100,因为1米100厘米,也就是说1米相当于100厘米,那么0.9米是100厘米的90/100,因此,0.9米90厘米5、 学习例2(1)学生独立阅读(2)0.95米()厘米,你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3)0.95米

5、的意义可以理解为9分米加5厘米,合起来就是95厘米也可以用0.9510095厘米计算时直接移动小数点6、想一想:1.32米()厘米(1)学生独立思考,策划自己的表现方案(2)全班交流(3)1.32米132厘米,你能用几种方法去理解?7、 对比总结:对单位的改写,我觉得首先判断两个单位名称相对而言,谁是高级单位,谁是低级单位,然后掌握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要乘以进率是通过移动小数点来实现的三、 实践应用:第50页“做一做”四、 课堂总结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2课时表格式教案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6、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 课一、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1、笔算下面各题。4257+4305=8350737=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2填空。(1)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

7、)部分。3化简下面各数。7.150=( )3.00=()0.200=()4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1.2=() 14=()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学习新知环节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1、出示例1(1)尝试笔算6.45+4.29=10.74 6.45-4.29=2.16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2) 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3) 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4) 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

8、数是相似的,只是要多小数点。(5) 计算:1.25+0.45 4.38-1.28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6)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2、 P73做一做三、 巩固练习四、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

9、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 课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环节二、 探究新知1、 出示例2(1) 和上一例题有什么不同?(2) 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3)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呢?(4) 百分位上怎样计算?这里为什么可以添0?根据是什么?(5) 在小数加减法中,要想直接相加减,这两个数字得什么相同啊?2、 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怎么办?(1) 独立验算,说一说验算的方法。(2) 小结:小数的加减法的验算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的。3、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 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三、 巩固练习:P74做一做四、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