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练习 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603139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练习 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练习 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练习 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练习 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练习 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练习 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练习 人教版必修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尾大”就“去不掉”了吗2013年4月号特别文摘载有一篇题为诸葛亮昏招害关羽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写道:“现在也有人说也许是他们故意让关羽死,害怕他不好驾驭,害怕他尾大去不掉。”这里对“尾大不掉”的理解有误。“尾大不掉”比喻属下势力过大或机构组织庞大臃肿,以致指挥失灵、调度不动。典出左转昭公十一年。楚灵王想任命弃疾为蔡公去管辖蔡地,征询申无宇的意见。申无宇对楚灵王论述了国内国外的情况之后,说了两句带有结论性的话:“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意思是说:树梢粗大了,必定会被折断;尾巴太大,就会摆动不了。这里的“掉”应该理解为“摆动”;“不掉”

2、,就是掉转不灵、摆动不了。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董鸿毅别了,“不列颠尼亚”的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19222006),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自1977年起任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在总部工作期间,他长期主管国际新闻报道,形成了崭新的报道风格,为巩固该报在美国新闻业中的重要地位立下了功劳。作品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它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窠臼,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对战争的主观

3、印象,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并因此于1960年获普利策国际新闻奖。新闻如何体现真实性(1)新闻五要素必须准确无误。即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和事情发生的原因必须具体、确凿,不能含糊不清。(2)新闻事实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包括心里活动和思想活动都不能进行“合理想象”式的报道,更不能搞“创作”式的报道。(3)新闻中引用的数字、引语、用典,以及其他背景材料都必须有根有据。(4)新闻中对事实的解释和说明,必须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夸大、扭曲或变形。(1)旗帜 _(2)紫荆花_ (3)冉冉升起 _(4)明媚 _(5)婆娑 _(6)噩梦 _(

4、7)撰写 _ (8)焚烧 _(9)雏菊 _(10)窒息 _ (11)祷告 _ (12)绞刑 _(13) (14) (15) (16)(17) (18)答案:(1)zh(2)jn(3)rn(4)mi(5)su(6)(7)zhun(8)fn(9)ch(10)zh(11)do(12)jio(13)(14)(15) (16) (17) (18)(1) (2)(3) (4)(5) (6) (7) (8)答案:(1)(2)(3)(4)(5)(6)(7)(8)“自”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人鼻子的形状。“自”的本意是“鼻子”,在古代,“自” 与 “鼻”音义相同。由于人们说话时常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以表示自己,

5、“自”渐渐地被借用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用“自”作意符,多与鼻子有关。如“臭(x)”,会意字,上部“自”是鼻子,下部“犬”是狗,会合起来意思是:狗用鼻子闻气味。“臭”的本意是“嗅”,用鼻子闻。故后来造“嗅”字,以代“臭”的本意。“臭”也当名词“气味”讲。“臭”还当形容词表示气味难闻,跟“香”相对。(1)祷告:_(2)明媚:_(3)茫然:_答案:(1)宗教徒向神求保佑。(2)鲜明可爱;明亮美好。(3)模糊不清的样子;失意的样子。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A网络曝出一个视频,某高中一个女生被同校的其他几个女生堵在厕所进行殴打,该女生躺在地上不断向她们祷告,可她们仍然不依不饶。()B

6、去年10月,来自北欧的帅小伙迎在明媚的阳光中娶了他美丽的中国新娘。()C原先茫然的凝视和随之而生的恐惧的眼神从她的双眸消失了。()答案:ABC(1)序幕序曲辨析序幕:戏剧第一幕之前的一场戏,用来介绍人物的历史、剧情发生的起因或暗示全剧的主题;比喻某件事情的开始阶段。序曲:歌剧、清唱剧、芭蕾舞剧等开场前演奏的乐段,一般由交响乐队演奏;用这种体裁写成的独立器乐曲。校园文化节定于近日拉开_。17世纪早期歌剧的_是一种简短的开场音乐,没有固定的形式。答案:序幕序曲 (2)凝重庄重辨析凝重:端庄、庄重。庄重:风度、仪表、举止或谈吐不随便;沉着稳重。会场上_的空气,压迫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家里的人不知道都去

7、了什么地方,在这样_的场合,居然只留下我一个人在家准备。答案:凝重庄重(3)消逝消释辨析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消释:消除、处理、解除,一般与“误会、疑虑、嫌隙”等搭配。随着时间的_,他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误会_了,他俩又走到了一起。答案:消逝消释(4)终身终生辨析终身:今生今世;此生;毕生相关,一般指与个人相关的事。终生:毕生,一般指事业而言。多少仁人志士把为共产主义事业作为自己_奋斗的理想。_教育的思想目前已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答案:终生终身(5)权利权力辨析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父母应该有管教子女

8、的_。保障人民的合法_是各级党政机关“以民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答案:权力权利(6)冉冉徐徐辨析两个词都有“慢慢地”的意思。冉冉:多形容炊烟等事物,除了有“缓慢”的意思之外,还有“柔软”的意思。徐徐:多用于列车等的前进。在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晨风_升起。2008年9月17日,北京残奥会圣火_熄灭,“奥运时间”落下帷幕。答案:冉冉徐徐(1)大英帝国从海上来,_。(2)在布热金卡,_,_,_,_。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3)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_。答案:(1)又从海上去(

9、2)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3)雏菊花在怒放背景链接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于1997年7月1日,就在那一天的零点,在中国,香港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那便是香港在这一时刻又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中英南京条约使香港离开了祖国,变成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50多年来,25任港督代表英国对香港进行统治。为了使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许多努力,终于有了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使香港的回归指日可待。13年的漫长等待,当1997年7月1日零时这一庄严时刻到来之际,哪一个中华儿女不热血沸腾呢?别了,“不列颠尼亚”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奥斯维辛没有

10、什么新闻写于1958年8月,当时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有13年,时间已经磨平了战争造成的创伤,但德国法西斯在二战期间残酷地屠杀被占国人民的集中营还在警醒着世人,法西斯集中营的牢房、毒气室、鞭刑柱、焚尸炉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德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本文便是作者目睹了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后有感而写的一篇新闻。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这主要得益于他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零度写作”(即记者在新闻中毫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写法)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文脉梳理(1)别了,“不列颠尼亚”。

11、(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_答案: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被洗刷。2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_答案: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场景二:下午6点1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的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中国国旗升起。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_答案: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4文中三次写到降旗,各有什么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