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570186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难忘的泼水节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难忘的泼水节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难忘的泼水节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难忘的泼水节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难忘的泼水节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难忘的泼水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忘的泼水节(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广西桂平市南木镇弩滩小学黄积康难忘的泼水节背景资料西双版纳泼水节的声名远播与一个共和国伟人的名字一周恩来密不可分。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来西双版纳,正遇傣族一年一度的新 年。他便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当年景洪交通 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 船过江。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整个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 怀抱鲜花涌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民族的最高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四月的版纳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兴致勃勃 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拿银盆与各族人民互相泼水祝

2、福。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 难忘的泼水节,记述的就是这个温情感人的故事。从此以后,西双版纳景 洪在全国乃至世界逐渐出名,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周总理在景洪期 间,视察了热带作物研究所引种的橡胶园,鼓励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 为把西双版纳建成祖国的第二大橡胶基地而努力。周总理和各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纪念址位于景洪市曼听村的曼听公园。它已成 为西双版纳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的纪念地。1984年公布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文物保护单位。一、教材简说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 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 傣族人民最幸福

3、、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 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 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 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 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 的民族节日。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 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 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 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学习课文,可先引

4、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 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 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二、教学目标:1.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2. 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三、教学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 谊。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辅助。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

5、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 傣族的泼水节。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加事?(每年的清明节,也就是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 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中最盛大的节日)3、出示大屏幕: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放课文录音,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2、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思考:(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圈画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音。3、检查初读

6、情况。(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主要讲了 1961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 泼水节的情景。)4、出示识字卡片,读生字,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 瓣儿”。“因为”的“为”读w仓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出示大屏幕)看看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3) 、指导读 习读 读。2、学习二、三自然段(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

7、习伙伴交流。(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弓|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 说说原因。(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看多媒体图)重点抓住人们动作 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你从“一串串”“ 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 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 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 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3、学习四至六自然段。(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自然段介绍了总理的外貌 和神态以及总

8、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2)(出示大屏幕),看图上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3)看课文,画出这段中描术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说明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4)学习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民 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他健康长寿。)(5)学习第六自然段,这段写了什么。(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 乐场面。把节日热烈、愉快的气氛推向高潮。)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1)这两个句子各用上叹号表达什么?这里的“幸福哇” “难忘啊”在句中 起了什么作用?(两个抒情的句

9、子靛表达了傣族人民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 深切感受。“幸福哇”“难忘啊”提到句子前面,起突出和强调的作用。(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难忘的?(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 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四)总结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讲课文,来表达我们对总理 的热爱吧!六、板书设计11 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 傣族人民连七、资料袋傣族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云南热带、亚热带的坝子上,聚居在 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和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景谷、双江、金平等 自治县。傣族有自己的历法和文献,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著名的孔

10、雀舞和 “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民歌,为傣族人民所喜闻乐见。泼水节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为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六月中旬(公历四月 中旬)。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幼皆沐浴盛装,拜佛诵经,并举行赛龙舟、斗 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象脚鼓傣族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的鼓面。演奏时斜挂在 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于给舞蹈伴奏。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 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 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 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

11、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 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 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 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 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借史激“情”要想让学生对周总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周总理的待人处事等细节入手, 使学生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上这篇课文 之前,我先利用活动课为学生们播放了有关周总理的记录片。在这些影片里, 描述周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参加革命后表现的沉着,机智,乐 观的精

12、神;从新中国成立后总理奔走于大江南北到他叱诧于国际外交风云中, 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争取外交独立做出的贡献。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总理赫 然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在观看记录片的同时,在情感上潜移默化,不知不觉 中受到了感染。明白了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 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 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情感互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他们可亲可敬的老师了。 尤其是小学生,对老师更是崇拜。以至于许多孩子把“这是老师说的,常常挂 在嘴边。这又为我们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有利的因素。课堂上,老 师的感情和学生

13、的感情往往是互动的。在众多领导人当中,我本人非常敬佩周 总理,我常常在观看总理的影片时激动无比,我常常为我们有一位这样的好总 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课前,我满怀激情地把我的这种感受和学生一起交流。 我说:“总理的好是我们无法用文字去表达的。假如用老师的二十年时间换回总 理的一年时间,我非常乐意。”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一群二年级的孩 子在这种情况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我意想不到的。很明显,学生在通过之前 观看的有关总理的记录片,他们知道老师对总理的敬佩程度。学生完全和他们 的老师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老师对总理的爱戴,尊敬成功地转移到学生的身 上。三、读文悟“情”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

14、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 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 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 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一 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 兴心情。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第四自 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 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 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第五自然段, 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体 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 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 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这篇课文主要表达总理和人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这是文章的中心。通过各 种渠道的感情激发,以“情感的熏陶”取代“乏味的讲解”,能使学生跨越时间 的隔阂,了解周总理的伟大,对学生突破课文各个难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