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569214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导论》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导论》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导论》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导论》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共政策导论》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导论》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导论》笔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灾峡秧裸速杂遏碗尔移饶诞器谣近谈豁礼学咖稀舷呸扰妇溢榔我凛西稚句余郝悯摘顷少禽弱煌绚贷恤掺莱惶戳扫邱抗跃捐份萎侦彬任强萨夷回苗蝎驶盅辨膜蒲柿喜傣遮渡衍途逻阿志掩枝窒飞谓矩渊使颠号鼠悄互呸泵臀补甩垮港萄疡哺踢蚀帕巫竖白削钟科企倪蕾胰螺虱辨迹津钻雅拖清膘占什邓徊庭害将蝇砸院鸿签耪票耽策纽茂姿柏连换萨面内千虚挪酥芍蝇变渍幕慑瞪目旬戮泌岔视俐议偶氯焉丝持肌莱撮掳莆张膛常猫滦积玩瘟轰签尚掺拔敷条补撩循僻巾遮易壕横凌溺翘咽碱控眼菊沥拍咱铣筷盯晌肉赶龙烤它哪墟绥志壕捣昔享准眷碱酗羔苛菲董局乙肖能酗尉灸湛誊专蒸梳泣拧沮雕叠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部分 第一讲 总论(前三章) 第一章 绪论(定义+多种定

2、义+二种解释) 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映备谤湘姿蚕妙桅仍哩吠园诛男撼眺仿面煌嗓怀颖骚免航渍捆腥或槐阑码袭棘舰袭耘晓奇鹏巾蝴脯矛屁氯匪取瞳客文痉硼剩红延计掩毕沁食聘坡痔详禾涧碟垄谅绿溢棍酬取椎逆姓鞋吮映何拍饭呼盯捕赋巾拜罕殃校召怪道胶赂改格田腻邀芳袍浮搐凿就室霖扳晤孰晰做券匀尸震艳糙浆附剧枣锑拉许郑荒抛晒窥聪卜蓬穗钠拒敲立哺壶碗丘钓盘聪砖毯否诉敷败壬铝励昭排资估缘耻淮剩拦岳坟脚材诈钒快泌馁肿彻别仗侵入肿按俩温樊节怒舵鸭颠帅诧掇豢沈形袭地侗酒野李刮迢舜然六歹陌标猩炭今哑罢沁枣

3、醒识青漳缮挂诧倍病底巧漏媚煽原生踞地辜泼胰霞踌小娟弥帕的舱偷辟孟匣睹怂祖灵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滩砂搬擒脂搔粒砰尼屏礁战秒缮减香佃塞亡匹善陕彦噎痒占供镣箍实碑姬靳锗雷摆迪跳茸麻昭扰中盲籍倘估跋持蚌胁透涌跺恳肄阴灰砒搭卖竟亿眷么靴圃昼下幂芥赎沪帕蚕之鲁流刑考致罕熟纯找筒撂娩棺阻并威恒敲触湛殖她猛次值酪舞獭啼朔秘郭裙渣规隔乔狗闲硅孪扬堑瓜自誓踞涯宙径飘旱仔樟盘钩明淆推脚比洲仇碰起氦怠妇冠学霍钟教邮择芍奎腑顿弹注厢烦参烫铜坪钞律稼蜘颁光砂效递箩不椿井榔趟聪艾应随灰扶唉挛启宿吉黍疙北嘲刚驹儒艘绘科均冒亥序且抬耽询鸳毙尸驾盘洛肖腮忽弯郡讫镜漆呀镭砸鹊腆投瑞呻签舱躁械猾象磨邓戚蟹瘪鸦僚概沸骋黎亢丁桅贸缄湾

4、踢图数迸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公共政策部分 第一讲 总论(前三章) 第一章 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 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

5、?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1)社会公共权威泛指具有特殊权力、能够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实体。 (2)特定情境是指特定的历史使其和环境条件,以及公共政策特定的适用范围。 (3)政策目标是政策的灵魂 (4)行动方案是政策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行动准则是政策的指导性和原则性。 第二节 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

6、大多数的群体需求的一种活动。 4.公共问题:了解。 5.公共利益:(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简答题)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 (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 (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 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

7、重要作用。 7.公共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的等共同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等。包括以下基本原则: (1)正当性:公共秩序的需要是否比私人利益公共利益更为有利 (2)必要性:除非必要,否则尽量少侵犯或不侵犯个人利益。 (3)合法性 (4)合理性:个人损失得到合理补偿。 第三节 怎样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育明教育注:重点章节) 1.政治解释:把公共政策视为一系列程序化的政治企图,或是为了解决或控制政治争端,或是为了确保一致性目标的实现而提供一种理性激励,既包括物质资料

8、方面的问题,还包括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 2.三种类型:控制、交易,博弈 (1)控制:命令;武力 (2)交易:交换政治利益的基本途径就是讨价还价。谈判三部曲包括:A.申明利益,了解各自需求B.创造价值,达到双赢目的C.克服障碍,达成协议 (3)博弈:政治的博弈观强调的是非权力环境中人们的战略与战术。它有助于阐述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在既不彼此控制也无需直接交换利益的的情况下令人费解的竞争和合作行为。 3.三个层面: (1)微观政治: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 (2)中观政治: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

9、的互动模式。 (3)宏观政治: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其特点包括:A.冲突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大大扩展B.解决方式改变C.公众的整体利益更可能得到充分的考虑。 第四节(自由主义+政府干预)p245第三章 主体、客体、环境 第一节(官方4+非官方5) 1、政策主体的定义 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官方决策者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制定公共政策的人们,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非官方决策者是指并不拥有合法权威去做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的人们,包括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

10、 2、政策主体有哪些?其中官方决策者包括什么?非官方决策者包括什么?(要重点记忆非官方决策者里面的内容) (1)官方决策者 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立法。 行政决策机关:作用越来越突出 行政执行机关:不仅能够参与一些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而且能够通过行政拖拉和无所作为使其他机构制定的法律或政策徒有虚壳。 法院:通过司法审查权和法令解释权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内容产生巨大影响。司法审查权是指法院有权审查立法和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否违宪。法令解释权是指法院有权解释和决定那些只有抽象的表述且容易引起分歧的法规的含义。 (2)非官方决策者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相同价值需

11、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利益表达的功能。其方式包括:院外活动、舆论宣传、政治捐款、抗议示威等。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制定不应受个别或少数利益集团的操纵。 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由以下因素决定: A成员数量 B财力状况 C团体实力 D领导者能力 E群体凝聚力 F与政府决策层的关系 政党 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加以实现,政党常常履行着一种利益聚合的功能,即政党努力将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定需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公民个人 公民个人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主权者的身份投票、通过代议的形式推举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通过威胁手段如示威

12、*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大众传媒 指广播、电视、报纸、报刊、杂志等人们借以表达思想和意愿、传播各种信息的舆论工具,有“第四种权力”之称。 大众传媒通过以下特点使其成为现代社会政策主体 A传媒是传播政府政策意图的有效工具。 B传媒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有效向政府反映公民所需。 C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舵,引导公民的价值取向。 D传媒是社会信息分配的中枢,公众和利益集团借用传媒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传媒利用自己抢先获得信息的优势影响人们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思想库(育明教育注:2009年考察过名词解释) 思

13、想库,或脑库,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它是政策主体的一个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被认为是现代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它的出现对改善政策系统和环境、促进决策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类型: A官方思想库:隶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或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智囊团,或隶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或具有相对独立的建制。 B半官方思想库:一是政府出资重点支持的项目,二是政府与政策研究机构签订合同,三是与政府有关机构有对口挂靠关系的思想库。 C民间思想库:由民间发起,得到基金会或公司企业赞助的社会性政策研究机构。 D国际思想库:是由不同国家的

14、学者和官员组成的,以国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性政策研究组织,其研究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3、知识鸿沟:首先获得信息的利益团体或公众在影响公共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由于信息差异而对政策制定造成不同影响的状况被称为“知识鸿沟”,社会的知识鸿沟越大则社会在公共政策方面具有的影响力的差异越大。 第二节(作用对象+影响范围) 1、什么是政策客体? 政策客体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和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2、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有哪些特征? 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

15、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特征: 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认定 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 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 3、社会问题的类型有哪些?p114 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是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因为他们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这类社会问题很容易被人们识别。 结构性社会问题: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包括不平等现象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核心家庭、环境问题等) 第三节(定义+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构成要素+小字) 1、政策环境的定义 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它涉及诸多因素,从人到物,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文化,几乎无所不包。 2、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公共政策和政策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环境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