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康复家庭训练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567316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障康复家庭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智障康复家庭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智障康复家庭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智障康复家庭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智障康复家庭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障康复家庭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障康复家庭训练(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智障康复http:/ 2008-10-28 收藏 推荐 有奖纠错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亲爱的家长: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智障康复部全体同仁竭诚为您服务。您的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大脑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而造成其心理、智力、适应行为发展的各方面障碍。但是孩子是发展中的儿童,只是发展速度,质量不如正常儿童,但是只要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奇迹是会出现的。让我共同努力,用真诚和信任,为孩子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康复训练,使孩子拥有美好的一天又一天。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

2、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

3、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三、持因人实施原则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四、坚持强化性原则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

4、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2锻炼记忆力训练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

5、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1.正强化 .消退 3.塑造 4.条件强化 5.惩罚智能障碍的定义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沟通 居家生活自我照顾社交技巧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功能性学科能力休闲娱乐工作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 一、 什么叫时期干预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二、 早期干预的效果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

6、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三、 障碍系统康复训练1系统康复训练的领域我们把康复训练的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测评的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领域,形成系统康复训练的内容。他们分别是: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互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六个领域。2个别训练计划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

7、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各有自已的特殊需要,因此需要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训练计划来指导康复训练进程。3制定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我们将六个领域的内容叙写成康复训练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通过对儿童的评量,得到符合每个儿童康复需要的长期目标,再从康复训练活动中找出相关的短期目标,形成一个儿童的个别训练计划。4康复训练过程在个别训练计划指导下,设计康复训练活动将智障儿童的个别训练目标转化成康复练活动,通过机构康复和家庭康复两个途径为这些儿童提供系统康复训练。5康复效果评估系统康复训练效果通过评估进行全面总结。分别为阶段评估和总结评估。阶段评估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每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总结,并在

8、此基础上指导下一阶段的康复训练活动。总结评估是在完成若干阶段康复训练后进行的评估,它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成效作出全面总结。生活自理康复 训练方法目标 孩子不能生活自理怎么办?年龄:2-3目标:调节水洗手,洗脸方法:1让孩子看你洗手,洗脸,鼓励他模仿你的动作。2孩子洗手,洗脸时,要给予口头上的指导。如果他学会了,不再需要帮助和口头指导了,你要表扬他。3用彩色粉笔往孩子脸上涂颜色,让他照镜子看一看。洗脸后再让他照照镜子看是否洗干净了。4塞上洗脸池往里蓄水,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然后把水放掉。要把他是否会操作的情况记录下来,列成表贴在洗脸间,把必要的步骤画成图画,贴在墙上。年龄:2-3目标:模

9、仿刷牙方法:1把孩子的牙刷,牙膏放在固定的地方。2你和孩子一起刷牙,让他模仿你刷牙的动作。如果孩子模仿着刷牙,你要表扬他。3在刷牙的时候,要辅导他。在他学会之后,逐渐减少对他的辅导。4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5开始时,你握着他的手,帮他作上下刷的动作,等孩子能正确地模仿刷牙了,你至少也要用话语指导他。年龄:2-3目标:用话语要求上厕所方法:1当看到孩子想上厕所的样子时,问他是否要上厕所。2在训练上厕所时,不要给孩子兜尿布,而要给他穿容易脱的裤子。3定时让孩子上厕所。当他自己说出要上厕所时,要好好表扬他。4如出现意外,你也不要立即给孩子换衣服,而是鼓励孩子大部分衣服由他自己去脱换。5家人示范想上

10、厕所。年龄:2-3目标:把松开的衣服脱下来方法:1睡前必须让孩子脱掉上衣和裤子。要边鼓励他,对他说;噢,长大了!当哥哥(姐姐)了!2每当他自己脱下衣服时,可以奖励他一张不干胶贴纸。3练习给洋娃娃脱衣服。4一开始不可能期望孩子脱掉全部衣服,先从一两件开始,等他熟练了再增加件数。5无论从哪一种衣服开始练习,都要一边用话语指导他,一边动手帮助他,等他学会了就逐渐减少帮助。请分析一下原因 病理原因:肢体缺陷,肌肉耐力不足,感觉统合异常。如:触觉过于敏感或过于迟缓,长期生病以致体弱易疲劳。智能障碍,发育迟缓。精神障碍:自闭症,多动症,情感障碍,癫痫症。 心理原因: 依赖性强:动机不足,自信心不足,易受挫

11、折;目的想引起大人注意。 环境原因: 家长教育态度:过于溺爱,为之代劳;过于严厉,缺乏耐心;不要求或要求不得大人太忙,没时间教;家庭各成员态度不统一;重视文化教育,不重视生活教育。 感知训练 功能训练是根据智障儿童大脑皮层功能障碍而制定的恢复、补偿其定位功能方法。功能训练包括感知训练、口语训练、大肌肉群活动训练手功能活动训练。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又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训练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大量丰富的感知刺激和增加肌肉的活动的效率,提高感知的阈限性,刺激大脑功能定位的恢复和补偿,是一切训练的开端。 1、视觉训练视觉是由眼睛,视神经和视觉中

12、枢的共同活动完成的。外界物体发出的光作用于人的眼睛,通过眼睛的透明组织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后,把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再通过视神经将冲动传人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对智障儿童的视觉训练目的是提高和增强视觉器官的感受能力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视敏度训练观察不同距离的大小类同物体。 (如:火柴梗、小木棍、牙签)观察不同物体(如:家俱、工具、蔬菜、水果)分辨室外远处不同物体(房屋、街道、交通岗)辨认某种熟悉的物体(如:公共汽车、小轿车、卡车)弱光下观察物体(茶杯、书、笔桶) 辨色能力训练基本色训练:用红、黄、绿、蓝、黑、白等颜色同周围熟悉的物体进行实物训练。如:红

13、旗、黄纸、绿树叶、蓝天、黑板、白衬衫等,让智障儿童能基本正确地说出。混合色训练:棕色、灰色、粉色、紫色、橙色辨色训练。近似色训练:近似色是运用基本色调出的色调。如:深红、浅红;深黄、浅黄:深蓝、浅蓝。通过绘画调色进行训练,使智障儿童能辨认近似色的能力。 形状知觉训练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 距离知觉训练训练智障儿童知道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晰,远物模糊。 方位知觉训练一方面以自身或身体为准进行训练辨别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另一方面进行东西南北方向的训练;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注意训练中家长朗诵训练材料时速度要适宜。音调区

14、别训练音调可以充分表达一个人说话的情绪和寓意。训练智障儿童从说话语调中理解真正的意思,提高适应生活能力。 律动音训练根据音乐节律反复做同一动作,以体态律动打击乐器进行训练。根据乐典的节奏,让智障儿童作各种拍打动作。(拍手、拍腿,模仿动物行、走、飞、跑、跳、游的动作)根据劳动动作,编进律动音训练中。 (如:拉锯、打锤、洗衣)结合方步、垫步、踏步练习进行简单舞蹈步训练。乐音听觉训练训练听各种乐器的声音。训练学弹电子琴,激发乐音听觉训练积极性。混合区别训练利用嘈杂的声音中寻找熟悉人的说话声。在轻音乐中听妈妈讲故事。3、味觉训练味觉是口腔内味蕾的一种功能。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人的味觉基本有四种:酸、咸、甜、苦。训练时从儿童表情动作可以显示出对不同滋味的鉴别。4、嗅觉训练嗅觉是有味的物质分子挥发,刺激嗅细胞,使之产生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上行,穿过颅底的开口直通脑部到达大脑皮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