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565056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其管理方法 XXX指导教师:XXX摘要: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与国际上的大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金融监管的放松和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行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愈来愈严重,在后期所爆发的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正因为如此,金融风险管理在全球金融行业当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商业银行信用风

2、险管理的核心。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源于信用活动和交易对手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也日趋复杂。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都不同程度的面临信用风险,我国也不例外,尽管近年来信用风险管理得到了我国许多商业银行的普遍重视,但由于历史所积累的风险依然存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与国外先进大银行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不能如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一种风险,是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性。银行要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做出评价,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这种评

3、价可能并不准确,而且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是会变化的,因此,银行就会面临交易对手无法按时履约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通过识别、监督和控制债务人违约的可能性所造成的风险,从而达到实现风险和收益配比最优化的一种过程。信用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的识别、信用风险的度量和信用风险的控制三个阶段。信用风险的识别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首先要明确管理中存在哪些风险,然后要找出导致这些风险产生的因素,能正确识别银行贷款中的风险,是接下来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信用风险的度量是要通过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信用风险的程度进行度量,这是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损失进行的一种推测。信用风险的控制是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三个阶段,银行要在对信用风险

4、识别、度量的基础上,对信用风险加以控制,并对实施的结果进行监督,并根据效果进行改进。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在我国,大部分银行始终把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核心业务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造成不良贷款大量堆积,信用风险问题很严重。所以,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首先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关的资料、证明和担保,并对贷款进行评级。其次采用的是五级分类的方法,最后还有对贷款的事后处理。对贷款的五级分类分别是正常、次级、关注、可疑和损失五个的级别,而不良贷款就是由关注、可疑和损失这三种等级的贷款构成。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进行分类并及时了解贷款信息,针

5、对不同等级的贷款实行不同的措施来预防将来有可能带来的损失。我国商业银行从总体来看,大规模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相对比较稳定,但一些中小银行仍存在不良贷款过多这一问题。与国际上的大银行相比,我国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风险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1、信用风险管理观念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比较薄弱,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观念比较落后,使信用风险管理长期滞后于业务发展,这与现阶段市场经济机制不相适应。信用风险管理观念和意识上落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极为不利。2、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尚不具备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

6、统。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基础建设并不理想,在数据上存在瓶颈制约,基础数据有着不一致和准确性较差等缺点,这使得根据基础数据分析的较高层次的风险分析很难展开,可信度也不高。我国的信用评级系统也不完善,有着重要作用的外部评级系统建立不久,相关的评级运作程序还不规范,已有的评级数据的可信度也不是太高。而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落后很多。3、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不健全目前,我国对商业银行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两种方式,对风险的评估则依靠监管人员的经验判断,对风险的监控有所不足。随着目前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传统的监管方法已无法完全识别和防范

7、银行风险。外部监管的发展落后于金融创新,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银行的外部监管,只有健全的外部监管,才能更加及时、充分的监测银行风险。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1、完善内外部信用评级体系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发展尚不完善,不能有效识别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一方面应建立有效的银行风险管理内部评级系统,另一方面要鼓励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最后还应实现内部与外部评级体制相结合。内外部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上商业银行的接轨,有利于培养银行员工风险管理先进的观念和文化,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2、建立全面有效的内控制度全面有效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促

8、使商业银行达成既定的信贷目标并对相关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并对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是一种商业银行的自律行为。内控制度的全面性有效性是指商业银行的风险制度控制应包括信贷业务的全部过程和每一个操作环节,内控制度可以有效的达成降低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具体的关于建立全面有效的内控制度的方法包括健全组织机构以及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等。3、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 当前国际信用风险分析方法是趋势是:从主观判断分析法和传统的财务比率评分法转向以多变量、依赖于资本市场理论和计算机信息科学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为主的方法发展,从单笔资产的风险管理向组合管理方法迈进。然而我国就目前信

9、用分析评估技术依旧还是处于使用传统的专家判断和比率分析以及单笔分析阶段。不管是针对资产组合管理模型还是内部评级法,都是需要利用信用评级作为模型输入变量。所以,我国就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信用评级的需求。4、建立全国性的银行间数据库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起步较晚,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和银行内部评级所采用的数据库都建立时间尚短,发展还不完善。而基础数据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是很重要的。数据库的建立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要靠常年的积累,只有积累足够的客户等方面的数据信息,才能以这些为基础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收集的数据还不充分,在积累的过程中还必须建立一个全国

10、性的银行间数据库,这样才能更好的识别和防范银行的信用风险。5、构建有效的金融监管框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对商业银行来说,银行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都很重要。目前,我国内部评级系统还不完善,因此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就显得更加重要。这就要求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合理性及先进性进行监督,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发达国家在商业银行监管方面拥有比我们更加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西方有效的商业风险监管的手段,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有效的金融监管框架,并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制进行适当的引导。总之,我国应加强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从对商业银行的外部监

11、管这一方面来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钟齐,杨治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5 (4)2曹道胜,何明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比较及其借鉴,金融研究,2006(10)3宋效军.构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系统的思考J.投资研究,2001 (7)4方洪全,曾勇.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实证研究及比较分析,金融研究,2004(l)5陈燕.国有大型银行信用风险的生成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36 满菲,穆彤.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10) 7 王文珊.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 时代金融. 2010(03)8 万锦虹.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4)9 王滨.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J. 现代商业. 201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