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560882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课题组:彭留双 姜中华 陈瑾 梁青建 董含星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具有技术转 移、技术研发、 资源共享、 孵化企业等功能, 是培育高科技企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载体,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 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为系统深入地把脉 分析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查找不足,提出对策,我工委 在常委会领导的带领下,走访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听取了市 科技局专项工作汇报和市经济开发区关于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 心建设情况汇报,在此基础上,比较参照先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 路径和科技创新平台运作模式,形成调研报告,以供

2、参考。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技创新平台建 设作为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来抓, 坚持“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的方针,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 赢”的发展理念, 引导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强化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 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为基础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一是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趋于良好。 以创优环境为先导, 坚持 “两手抓”,一手抓宏观推动,专门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 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宏伟目标, 深入开

3、展创新型在全市营造浓烈 的科技创新氛围;一手抓政策驱动,结合本市实际,创造性地贯 彻落实国家、省和常州市的一系列科技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关于鼓励和促进 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对企业实施科技创新过程中 涉及到的税收政策、奖励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立项审批 等方面,加大了扶持优惠力度,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二是产学研合作日趋活跃。 为了适应企业日益迫切的产学研 合作需求,我市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服务、企业发 展,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思路,以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 为载体,致力于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模式,不断开拓深化 产学研合作的新

4、领域、新途径、新方式,大力提高产学研的组织 程度和合作层次,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从政府层面上看,政府 与重点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日益紧密, 我市与浙江大学等 5 所科 研院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 建立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 地、浙江大学溧阳合作服务中心、产学研专家数据库,通过组织 有效活动、提供有效服务,为市校合作搭建平台,促进大学的技 术成果向溧阳转移。 近年来市政府共举办重大产学研活动 12 次, 签订合作项目 150 项,引进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信息 5000 条, 中国溧阳茶叶节“科技合作项目签字仪式暨信息发布洽谈会”等 正逐步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二是从企业层面上 看,

5、主动寻求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显著增强,全市企业与全国百余 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45 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具 有产学研背景,其中三分之二的企业与多家高校、院所有合作关 系,85%的科技成果、 90%的省级以上科技立项均有技术依托单位, 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三是创业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加快推进区域公共创新平台建 设,投巨资兴建了创业孵化园、规划建设了天目湖高新科技园, 着力增强资源整合、 产业集聚、 承载项目的能力, 积极吸引信息、 技术、资金、人才为在孵中小科技企业服务。先后有 50 多家企 业入孵,年入驻企业的实际孵化面积使用率达90%以上,已有 20多家企业

6、出孵,其中有 5 家企业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 在孵和毕业企业申请专利共计 58 件,通过 ISO9000 论证的企业 10 余家,累计开发新产品 60 多项,多项产品获各级科技部门的 火炬、重点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认定,累累成果促使市高创 中心今年一举通过省级孵化器认定, 创业中心助推高新技术企业 成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各类服务平台日臻完善。 一是技术服务平台雏形初显。 建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科技咨询服务等一 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完善了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天 目湖基地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 是融资平台运行规模不断扩大。建立了以

7、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 体的行政推动型投融资体系。 政府投入以策划包装项目争取各级 科技经费支持为主、本级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为辅,近年来, 全市实施科技项目 1000 余项,争取经费达 5990 万元,本级财政 科技三项经费投入 2680 万元。政府投入带动效应明显,引导企 业投入 3.1 亿元,政府每投入 1 元,带动项目投入 10 多元,政 府资金使用效益显著放大。三是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成绩斐然。实 施人才强市战略,以良好的宜居环境吸引高层次紧缺人才,以完 善的配套服务留住人才,各类创业创新人才加快向溧阳流动, 2007 年全市引进硕研及高级职称以上的科技创新人才 127 名,引 进海归高层

8、次人才 15 名。五是“一站两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坚持突出创新能力的提 升和研发成果的转化两个重点,加快建设“一站两中心” ,切实 增强企业承接重大项目的能力、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集聚 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和创造业绩的能力。 目前全市已建成三级创新 平台 26 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 3 个,省级技术中心 4 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 家, 省级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 2 家。六是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效应日益突出。 据统计, 我市科技创 新平台基本分布于 45 家高新技术企业内, 这 45 家高新技术企业 集中了全市企业研发活动的 91.2%,承担了 88

9、.6%的省级科技计 划,分享了去年上级科技经费的77.45%,一批如正昌公司的SZLH858制粒机、生物质成品燃料产品及装备开发等项目入选国 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序列,带动高新技术产业链不断 做长做粗,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加快了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 进程。 2007 年全市 45 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 198 亿元,占全 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40%,撑起了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二、当前制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产业结构偏重、 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企业处于竞争弱势地位,惧怕创新风险, 重视固定成本,不在意风险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产生的汇

10、报,导致内在的创新动力不足,其外在的表现为安于现状,小富 即满,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不强,对建设创新平台、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重视不够、信心不足,新产品开发仅仅停留在跟随 和模仿上,强调“短、平、快”,束缚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 的优化升级。 二是科技创新人才地位不高、 结构不优、 总量不足 企业人才观念陈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投入不足,企业科技 开发人员地位和待遇偏低,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的创新 人才严重不足,产品开发能力较弱。三是创新投入不足。投入渠 道单一,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较弱,风险资本市场发育 不够,全市R&D占比和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远远低于发达地区,高 新技术产业“

11、高投入、高收益”的特征尚不明显。四是区域性共 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基本空白, 尚未形成有效的创新要素整合机 制,高新技术产业群发展缺乏技术支撑,制约了产业竞争力的提 升。五是创业中心建设相对滞后。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服务内 容单一, 孵化功能不尽完善, 仍处于粗放型、 低水平的发展阶段。 六是企业创新的环境需进一步优化,主体创新、载体创新的氛围 还不够浓,政府的激励政策特别是服务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三、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当前,我市正处在“建设高水平小康溧阳,开启基本实现 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发展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面临 的挑战更为严峻。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全球经济放缓

12、、国际市 场疲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扬以及宏观调控中货币、土地、节 能减排“三道闸门”继续从紧等诸多不利因素,我市工业经济经 受了巨大冲击, 部分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行业和企业走到了生死存 亡的边缘。以上情况充分表明,企业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紧的形 势下,优者更强、劣者更弱,两极分化、优胜劣汰的现象尤为明 显。凡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 且赢得了发展的新机遇,拓展了市场的新空间;反之,则步履维 艰甚至难以为继。 因此,作为企业, 必须通过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作为苏 南经济版块中次发达地区的溧阳, 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

13、设,促进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向溧 阳转移、到溧阳转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 变,在苏南优化发展的大潮中赢得主动、构筑优势。要着重在五 个方面实现突破。(一)解放思想,在观念转变上实现突破。 各镇各有关职能 部门要解放思想,同心协力,将推进科技创新作为溧阳实现跨越 发展的最大机遇来抓,全力以赴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聚政 策资源,结合工作实践,从政策层面上将好的经验和成熟做法不 断系统化、规范化,为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 境,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既突出导向性,又突出实 用性,更突出可操作性,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推进产学研的紧 密结合

14、,发挥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创新资源效益,形成全社会 共同推进创新的合力。引导企业突破小富即安、急功近利的思想 束缚,以长远的眼光制定打造百年企业的规划,塑造创新精神, 将自主创新视为企业的生命线,突出创新平台的龙头地位,瞄准 行业前沿尖端科技,强化新产品研发,促进产品向产业链高端延 伸,培育企业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二)提升功能,在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实现突破。 公 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涵盖创业平台、 行业公共研发平台和创新服 务平台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创业中心建设要转换机制,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按照“设施规模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资源 网络化、运行市场化、发展专业化、功能效益化”方向发

15、展,依 靠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创业 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控制企业的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创业的成 功率。二是行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要强化政策引导,搭建合作框 架,完善共享机制,整合创新资源,立足我市规划打造的六大产 业集群,组织建立技术联盟,加强产业源头技术的开发,继而辐 射带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进步,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 力。三要重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加强各类中介服务机 构建设,形成网络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促 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三)创新机制,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上实现突破。 实现有效 的产学研合作,重点和难点,在于

16、如何建立完善的机制,拓展合 作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创新资源良性循环模式。就政府而言,传 统的“静态合作”机制过于形式化,不符合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的 规律。政府开展产学研合作,要积极搭建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 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战略合作机制,采取“请进来”和“走出 去”的方式,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前沿阵地和后方基地,充分挖掘 和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 把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转化 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和创新体系的持续发展。 就企业而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关键要坚持项目为本, 以项目为纽带,以企业创新平台为载体,紧紧依托重大科技攻关 项目,进一步激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量,加强信息双向交 流,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面向企业展示 成果、对接成果、转化成果,努力构建务实高效、开放灵活、优 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四)多元投入,在融资规模上实现突破。 科技创新具有高 投入、高产出、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征,要建立 “政策引导、企 业主体、金融支持、政府扶持 ”的多层次、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