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558606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中医学院:针灸学自测题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测题3一、选择题(一) A型题1透穴刺法操作方法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A. 直透法:直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B. 斜透法:斜刺进针,从一穴透至与病变经络、脏腑相关的腧穴C. 横透法:横刺进针,由一穴向相关腧穴透刺D. 直透法:斜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E. 以上均不是2用 1 支毫针,先直刺至穴位肌层深处,然后退至浅层,依次分别向左右 两旁斜刺,使穴内的针刺痕迹成鸡足状。此法为( )A. 直针刺法B.半刺法 C.分刺法 D.合谷刺法E.恢刺法3. 用毫针从受损肌腱旁斜刺进针,捻转提插行针,将针提至皮下,配合关 节屈伸活动。此法为( )A. 直针刺法B.半刺法

2、C.分刺法 D.合谷刺法E.恢刺法4. 用短毫针迅速浅刺透皮,不得损伤血络、肌肉,迅速出针而不留针。此 法为( )A. 直针刺法B.半刺法 C.分刺法 D.合谷刺法E.恢刺法5. 先夹持捏起穴位两旁皮肤,使其隆起,然后持针沿皮刺入,在皮下组织 内深入。此法为( )A.直针刺法B.半刺法 C.分刺法 D.合谷刺法E.恢刺法6. 眼部腧穴承泣、睛明、球后等穴刺法操作方法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A. 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B. 进针时,针沿眶骨边缘缓缓刺入C. 进针后,一般可用提插捻转D. 出针时,动作要轻缓,慢慢地出针E. 刺入0.30.7寸,最深不可超过1.

3、5寸7. 下面哪个穴位针刺时须闭口()A.耳门B.听宫C.听会D.下关E.翳风8. 在针刺手法上,眼眶内的经穴应()A.速刺 B.轻、慢,不可提插捻转C.进针超过1.5寸D.可作中等度提插 E.先捻转后提插9. 胸椎棘突下穴位的操作是()A.直刺B.斜刺 C.向上斜刺 D.向下斜刺 E.平刺10. 极泉穴进针宜()A.应向下斜刺0.50.8寸 B.缓慢刺入0.20.5寸C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下方,缓慢刺入0.51寸D. 用手扪住腋动脉,在指尖引导下刺入0.51寸E. 针刺深度11.5寸11. 章门进针宜()A. 不可向上斜刺,应向下斜刺0.50.8寸B. 可向上斜刺0.50.8

4、寸C. 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上方,缓慢刺入0.51寸D. 直刺0.51寸E.直刺,针刺深度11.5寸12天突穴进针宜()A.不可向上斜刺,应向下斜刺0.50.8寸 B.缓慢刺入0.20.5寸C. 应先直刺0.2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再将针尖转向下方,沿 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刺入0.51寸D. 用手扪住胸骨柄,在指尖引导下刺入0.51寸E. 应稍向内下斜刺,针刺深度11.5寸13晕针现象,除什么之外,都可以发生()A.指针 B.三棱针 C.火针 D.电针 E.毫针 14下列晕针处理方法,有错误的是()A.患者平卧,头部垫咼 B.注意通风、保暖C. 予饮温开水或糖开水D.

5、 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素醪、内关、足三里等穴E. 可灸百会、关元、气海(二) B型题A.齐刺法 B.围刺法C.扬刺法D.傍针刺法E.合谷刺法1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是( ) 2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 刺方法是( )A.分刺、合谷刺及浮刺B.毛刺、直针刺和半刺法C.恢刺和关刺 D.短刺和输刺 E.以上均不是3. 出于灵枢官针,刺骨之法是()4. 出于灵枢官针,刺筋之法是()A.向上斜刺 B.治疗面瘫可以互相透刺C. 治疗鼻病可直刺,亦可向鼻内斜刺D. 治疗胆道蛔虫症还可以向外上方透四白穴E. 以上均不是5水沟、素髎( )

6、6地仓、颊车( )A.晕针B.滞针C.针后异常感D.损伤脑脊髓E.弯针7在针刺过程中,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是()8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抽搐、呼吸困难、休克和神志昏迷是()三) C 型题A.毛刺 B.直针刺和半刺法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1刺皮之法是( )2刺肉之法是( )A.短刺和输刺B.合谷刺及浮刺C.二者均是D.二者均非3刺皮之法是( )4刺筋之法是()A.治疗鼻病可直刺,亦可向鼻内侧斜刺B. 治疗胆道蛔虫症还可以向外上方透四白穴C. 两者均可 D.两者均非5水沟、素髎()6迎香()A.沿皮刺B斜刺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非7治疗脱肛取长强穴,其操作方法是( )8治疗脱肛

7、取百会穴,其操作方法是( )A.精神紧张B.体质虚弱C.两者均可D.两者均非9晕针的原因主要是()10滞针的原因主要是()A.气短胸闷B.眩晕恶心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非11气胸的主要临床表现是()12晕针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四)X型题1运动针刺法选穴原则一般是()A.病在上取之下B.病在下取之上 C.病在左取之右,病在右取之左D. 病在中,取之外 E.病在左取之左,病在右取之右2病位深浅刺法包括()A.分刺、合谷刺及浮刺B.毛刺、直针刺和半刺法C.恢刺和关刺 D.围刺法E.扬刺法3局部多针刺法包括()A.半刺B.围刺C.齐刺D.分刺E.扬刺4根据有关古籍记载,孕妇禁针的穴位有()A.

8、合谷B.昆仑 C.三阴交 D.石门E.肩井 5晕针的处理方法是()A. 立即起针,给患者饮以温开水或糖水B. 重者可针刺人中、合谷、足三里等穴C. 可灸百会、足三里D. 给患者安置头高脚低仰卧体位E. 仍不省人事,脉弱者,可采取急救措施二、判断题1. 透穴刺法临床主要适用于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偏瘫、小儿麻痹后遗 症、顽固性头痛、胃下垂、痹症、痿证等。( )2. 督脉腧穴微斜向下刺0.51寸。()3耳部穴位闭口直刺0.51寸或从后外向前内下方刺0.51寸。()三、名词解释1. 滞针2. 齐刺法3. 扬刺法四、填空题1. 透穴刺法依据针刺角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2在病变局部或腧穴上,先直刺一针

9、,再在其旁边斜刺一针为;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法,为。3. 灵枢官针所载的,为刺筋之法。,为刺骨之法。4. 针刺风池穴,为安全考虑可向方向缓慢刺入0.51寸。5. 乳中穴不针不灸,仅作为标志。6手部井穴、十宣、四缝等可放血。7. 针刺穴应取侧卧屈股,伸下足,屈上足体位。8. 折针又称断针,是指折断在人体内。五、简答题1目前临床运用透穴刺法的病症,主要有哪些?2什么是傍针刺法?简述其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3什么是齐刺法?简述其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4以下关穴为例,说明其不同方向透刺及主治病症的关系。5针刺天突穴可能出现哪些意外和临床表现?6八髎穴怎样针刺?为什么?7

10、晕针有什么症状?8什么是针后异常感?怎样处理针后异常感?六、问答题1详述透穴刺法的临床特点。2什么是直针刺和半刺?详述其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3什么是分刺、合谷刺及浮刺?详述其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4弯针怎样处理?5详述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简要答案一、选择题(一) A型题1 D2D 3E4B 5A6C7D8B9C10 D11A12 C 13A 14A(二)B型题1 A2C 3D4C 5A 6 B 7 A 8D(三)C型题1 C2D 3D4D 5D6C7B8A9C10 A11A12 C(四)X型题1ABCD 2ABC 3BCE 4ABCDE 5ABCE二、判断题1.V 2.X 3

11、.X三、名词解释1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 而患者则感觉疼痛的现象。2齐刺法即在病变局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方 法。临床以压痛点(反应点)为主取治。用 3 支等长毫针,先在其中心直刺一针, 捻转得气后,再在其上下或左右11.5寸处各斜刺一针。再分别捻针,使针感 向深层与四周扩散。3扬刺法是在病变局部(如疼痛处)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 一针的针刺方法。取用 11.5 寸毫针 5 支。先于病变局部(如疼痛显著处)中 心直刺一针,得气后留针,再在主针上下左右即病变部位旁,分别向病变中心斜 刺或沿皮刺一针。然后,各针依次实施手法。四

12、、填空题1直透法;斜透法;横透法 2傍针刺法;齐刺法 3恢刺和关刺;短刺和输刺 4鼻尖 5定位 6点刺 7环跳 8针体五、简答题 1目前临床运用透穴刺法的病症,主要有面瘫、三叉神经痛、中风偏瘫、 头痛、胸痹、心悸、哮喘、胃下垂、痹证、痿证等,以病程长、病情顽固者为宜。2在病变局部或腧穴上,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斜刺一针为傍针刺法。如灵枢官针云:“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傍针刺的操作方法,一般宜取痛点(或反应点)及其临近腧穴,先直刺一针, 捻针得气后,再在其旁 5 分至 1 寸处斜刺一针,针尖朝向直刺的针,捻针得气后 勿再深入。两针深度基本相等。适用于压痛明显、固定不移、久

13、治不愈的痹证和 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纤维组织炎、腰背痛、足跟痛、腰椎增生症等。3齐刺法,即在病变局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各斜刺一针的针刺 方法。临床以压痛点(反应点)为主取治。用3 支等长毫针,先在其中心直刺一 针,捻转得气后,再在其上下或左右11.5寸处各斜刺一针。再分别捻针,使 针感向深层与四周扩散。主要用于寒湿久居、痛点固定、压痛明显而又缠绵不愈 的痹证和疼痛。4下关穴,略向下直刺 1.5 寸,可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下颌或舌根,用以治 疗三叉神经痛(下颌支痛);向前、后方斜刺透穴,深 1 寸左右,酸胀感可扩散 至下颌部,用以治疗下颌关节炎;沿皮向地仓、颊车方向透刺,深 1.52 寸

14、, 可使针感扩散至面颊口齿部,用以治疗面瘫和牙痛等。5针刺天突穴针刺时应先直刺 0.2 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再将针 尖转向下方,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刺入 0.51 寸。若直刺过深,可刺 中气管;或未贴胸骨柄后缘向下刺入,可刺中气管和主动脉弓等大血管;向两侧 偏离可刺中肺脏。在针刺过程中,若针下坚韧而有弹性,病人感觉喉中作痒,此 时已刺中气管;如病人出现剧烈咳嗽或咳血痰,则已刺破血管;如针下柔软而有 弹性,搏动明显,说明已刺中主动脉弓等大血管。6八髎穴位置与骶后孔相应,因第一骶后孔并非直对体表,而是稍向内下 方偏斜,故针刺上髎穴时,针尖应稍向内下即耻骨联合方向进针,方可透过骶后 孔通向骨盆腔,针刺深度11.5寸,不宜过深,以防刺伤直肠。而次髎、中髎、 下髎直刺 1 寸左右,以刺达骶后孔为宜。7晕针症状是:在针刺过程中,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 重者突然出现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