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说课稿.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545858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别说课稿.doc(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鹤楼送别说课稿黄鹤楼送别说课稿黄鹤楼送别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p 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以“文包诗”的形式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课文以饱满的情感、如诗的语言,描绘了大诗人李白在长江边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感人场景。本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络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开展学生情感的好课文。所以我制定的教学目的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感受友谊的可贵;4、学习理解表示“看”的词语,并积累运用。教学重难点:文中字里行间处处饱含着

2、诗人浓浓的惜别之情,但因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缺乏这样的生活经历,不易于体会这种情感,只有指导他们去学习课文,找出文中的【关键词】:p 句品读、体会。因此我把“品读【关键词】:p 句、想象送别的情景, 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作为教学的重难点。三、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提示目的1、首先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要学生说清楚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才能。2、找出文章中最能表达他们心情的词语“依依惜别”,顺势导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p 句、想象送别的情景, 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略读课文,聚焦惜别这个环节中出

3、示一个学习单,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表达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词语和句子,并写好阅读感受,然后在自己写好的根底上再进展小组内交流,最后用朗读来表达依依惜别。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才能,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的默读速度,能通过自己的个性阅读来理解、欣赏文本,获得正确的情感、审美体验。能抓住【关键词】:p 体会情感,具有一定的品读才能。但有些孩子存在羞涩心理,即使考虑了,怕出错而不敢或不主动发言,因此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不够高。所以,我尽量地给他们搭建一个四人小组合作地平台,让他们自己有了一个静思默想的过程之后再在小组内充分地交流,这样,学生就有感受而谈。三、细读课文,感受惜别如:句1、

4、“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风光,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在体会这个句子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字“藏”,藏的是什么?然后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藏,问问学生,你如今就是是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情感藏?孟浩然又为什么而藏?理解之后,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这句话读好了。句2、“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在体会李白的话时我也同样让学生找出

5、体会深化的词语来谈自己的理解。如“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体会不舍;因为这句话不仅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还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因此我又引导学生找出表达诗人敬仰友人的【关键词】:p :“夫子、您、兄长、老师、请”等。并通过屡次引读来让学生读出敬仰与不舍的情感。除了敬仰之情还有赞美之情,赞美“诗篇誉满天下”,“人品”令人敬仰,在这里补充介绍梦孟浩然的春晓以及李白的赠孟浩然,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他的这种抛弃荣华富贵、不为名利的人品。而孟浩然说的话在我的引导下启发学生理解,抓住王勃的这句诗,最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读中体会情感。句3、“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

6、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在品读这句话时,我主要由问题:此时的李白在做什么?来引出“伫立”“凝视”“仍然”进展理解体会李白的恋恋不舍。由此引入关于“看”的词语的训练。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表示不同的方式或角度的“看”的词,我让学生说完后记下来。又为了能让学生学会运用 “看”的词,我设计了选词填空的习题来加强训练运用。这样让知识落实得更到位,到达稳固内化的作用,做到有效教学。最后在这个环节进展了课文的补白、拓展练笔,及训练学生的想象写作才能,又能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加深情感的熏陶。总之在品读的过程中我围绕着中心问题:“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7、来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通过让学生指名读、练读、齐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使学生可以入情入景,深化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能到达情感的共鸣。(四)精读课文,升华情感体会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后,顺理成章的引出古诗。本文是一篇“文包诗”,我告诉学生本文“文包诗”的写作特点,文是诗的诠释,诗是文的精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与诗句相对应得句子,画出来,读一读,这样使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整体的认识。(五)当堂检测,信息反应1、诵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充分感悟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思后,我让学生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学生自然能读出诗的韵味、诗的情感。同时,学生的激情已经很好地调动起来了,背诵这首诗也就

8、成了水到渠成。2、展示几首送别诗让学生选取其中的进展朗读。关于送别的诗有很多,由课内的送别诗引出课外的送别诗,这样可以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扩大课堂的信息量,又能学生充实知识。3、作业布置:选其中的一首送别诗,学着课文编一个小故事。请你们的老师办一个“送别”赛诗会,看谁的故事编得精彩!黄鹤楼送别说课稿2 一、说教材1、说对教材的解读本课的文体是一篇“文包诗”,描绘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展现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情境和过程。根据送别的过程和内在的情感变化,可把文章理解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是写两人借赏景藏别情,这里流淌的是缠绵的含蓄之美;

9、第二局部是举杯话别,这里勃发的是奔放的炽热之美;第三局部是写李白触景吟诗,这里展现的是不尽的思念之美。2、说教学目的的设定1首先说“三维目的”认知目的: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技能目的: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情感目的: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2其次说教学重、难点:鉴于本课文包诗的特殊文体,教学重、难点主要确定为两个: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3最后说教学准备:准备简单课件,主要用于打破教学重点、难点处以及拓展延伸处。二、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别”1、继续学

10、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通过上节课反复读课文,你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3、课文是怎么通过描写两个好朋友的送别经过来表现两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设计意图: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表达了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的理念。二学习1、2小节,品味“赏景藏情”1、“依依惜别”这几个字我们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即将分别的好朋友来说却是那么沉重,翻开书,自由读1、2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2、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出

11、示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1两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欣赏风光藏惜别之情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1、2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来。*我们要擅长一边读书一边想象,通过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说得真美,谁来读读看?*李白把这“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合起来称为“烟花”,这是长江边三月间特有的景象。副板书:烟花三月4可惜呀,“烟花三月”的景象虽美,两位好朋友却无心欣赏。我们再回到“藏”字上面来。如今考虑:两位好朋友为什么先要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藏起来呢?3、齐读这句话,感受一下两人别样的深情。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

12、:p “藏”,引导学生先读到文字的里面,再读到文字的背后,同时还辐射出对“烟花三月”的理解,为后面理解古诗埋下了伏笔。三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1、不忍别,终须别呀!引读。2、假如说两人刚刚还在“赏景藏情”的话,他们如今是在“对话叙情”。3、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里蕴含着深深的依依别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深化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用心品味,然后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特,说明友谊深沉,彼此珍惜。指导读。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你从这些语

13、句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为什么“敬仰”呢?*人品:补充李白另一首写孟浩然的诗赠孟浩然,读,说大意。*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怎样敬仰: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指导朗读:李白前面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谁来读?为什么李白开场要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别”的原因4、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化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人物对话对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5、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体会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

14、意的。男女分读。设计意图:人物对话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李白与孟浩然话中的情和意,都是通过学生抓住“依依惜别”的中心情感自读自悟得出的。在此同时,还浸透了对话描写的表达方法指导。四学习4、5小节,体味“吟诗抒情”1、两位好朋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朋友谊。可是,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第4小节。2、读了这一小节,你又一次感受到两人之间的依依别情了吗?特别通过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相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伫立”、“凝视”等词语的内涵。3、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吗?配乐4、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

15、。同学们请看媒体5:播放动画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绪万千!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下面这段话说完好吗?先自己试试看。媒体6:想象说话岸边杨柳依依,好似 ;江上沙鸥点点,好似 。虽然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尽头,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边,但是李白仍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好似在想。第2、第3位同学配乐5、同学们,作者本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一段景物呢?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6、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4小节,再来感受一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设计意图:运用配乐朗读渲染情感;运用电脑动画再现情境;运用想象说话体味深情。三个教学环节层次明晰,目的鲜明。同时又浸透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指导。7、引读第5小节: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冲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吟诗抒情8、你能吟一吟这首诗吗?出示古诗媒体7 指名读,齐读。9、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而且是一首怎样的名诗?什么叫“脍炙人口”呢?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它应该也像一位兄长和老师,饱含深情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