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545791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的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 适用范围1.1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管理。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1.3 本制度所指重大危险源分为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建筑行业规定的重大危险源。2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2.1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二款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2.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28001)对中危险源规定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2.3 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重

2、大危险源,来之于国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在适用范围中明确指出:“本标准不适用于: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b)军事设施;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2.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28001)中危险源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重大危险源的定义的区别:2.4.1 安全生产法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所指重大危险源仅适用于易燃、易爆、有毒类的化学物质。它的局限性较大,

3、不适用于建筑业等,也没有涉及存在能量的装置(设施、作业活动)等。整理为word格式2.4.2 综合以上原因,本制度所指危险源是建筑工程活动中的危险源定义,按照建设部建质安函2006145号转发南京市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暂行办法指出: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2.5 公司在本制度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除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以外,还包括对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火灾、爆炸、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以及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活动、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危险作业等。3 工作主体职责3.1 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和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职责:3.

4、1.1 组织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促进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要求;3.1.2 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隐患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督促各分公司、项目部建立和完善应急组织措施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控制措施;3.1.3 综合协调和指导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实现重大危险源的可控在控。3.2 分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和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职责:3.2.1 组织分公司、项目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的规章制度。3.2.2 督促分公司、项目部做好重大危险源预测、预警、预案工作,组

5、织落实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建档登记、风险评估、监控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组织整改,做到可控在控。3.3 公司、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职责:3.3.1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法令及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制定、完善重大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整理为word格式3.3.2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危险源辨识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3.3.3 负责公司、分公司安全生产中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监督所属项目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3.3.4 协助公司、分公司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及项目部研究制定和执行预防事故措施,参与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

6、工方案中针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审查,并督促落实;3.3.5 根据公司、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及时掌握、分析、评估公司、分公司系统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提出强化危险源管理措施,组织安全生产检查;3.3.6 参与重要安全设施和设备的验收工作。3.4 公司、分公司其他部门职责:各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参加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3.5 项目部职责:3.5.1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的规章制度;3.5.2 按照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定,落实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做好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建档登记、风险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限期

7、整改;3.5.3 录入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数据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无遗漏;3.5.4 完善项目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3.5.5 及时如实报告重大危险源造成的各类事故;3.5.6 重大危险源管理必须责任到人,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对项目部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在控。整理为word格式4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流程确定施工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登记重大安全风险危险源防控。确定施工作业过程,首要是划分危险源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一般性原则可按单位工程(分部、分项)施工活动、施工生产(生活)设施设备相对空间位置、危险有害物资储存场所来划分识别评估单元,使

8、识别评估单元相对独立,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5 危险源的分类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和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5.1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以及自然状况。包括动力源和能量载体以及具有危害性的物质本身。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和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5.2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意外释放措施失效或被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境、管理四个方面,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5.2.1 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分为不安全行为和失误。不安全行为一般指明显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直接导

9、致事故发生。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预定的标准。不安全行为、失误可能直接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可能造成物的危险因素问题,进而导致事故。5.2.2 物的因素物的因素可以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物的不安全状态(隐患)是指机械设备、物质等明显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状态。物的故障(或失效)是指机械设备、安全装置、零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可能直接使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而发生事故。整理为word格式5.2.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指系统运行的环境,如影响施工作业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

10、、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企业和社会的软环境。不良的物理环境会引起物的因素问题或人的因素问题。5.2.4 管理因素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技术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等活动予以控制。6 建筑安装施工危险源辨识6.1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

11、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6.1.1 第一类危险源从以下方面进行辨识:a) 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现场配电箱、空压机等;b) 使人体或物件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如起重机械、提升机械、坠落高度差较大的作业场所等;c) 能量载体,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d) 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充满爆炸性气体氧气瓶、乙炔气瓶、低温液氧气瓶、液化石油气瓶和空间等;整理为word格式e) 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突然

12、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例如各种压力容器、受压设备,容易发生静电蓄积的装置、场所等;f) 危险物质。具有化学能的危险物质分为可燃烧爆炸危险物质和有毒、有害危险物质两类。前者指能够引起火灾、爆炸的物质,按其物理化学性质分为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易燃固体、可燃粉尘、易爆化合物、自燃性物质、忌水性物质和混合危险物质八类。后者指直接加害于人体,造成人员中毒、致病、致畸、致癌等的化学物质;g) 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如氧气、乙炔、油漆、稀料储存设施等;h)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例如物体的棱角、工件的毛刺、锋利的刃、尖等。6.1.2.第二类危险源按场所的不同,初步可分为施

13、工现场危险源与临建设施危险源两类,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个方面进行辨识。a) 与人的因素有关的危险源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集中表现在“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b) 与物的因素有关的危险源主要存在于分部、分项工艺过程、施工机械运行过程和物料使用等危险源中。c) 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危险源主要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d) 与管理因素有关的危险源主要表现为管理缺失,如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分明、有法不依、违章指挥、安全教育不够、处罚不严、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安全检查不够等。6.2 危险源辨识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6.2.1

14、选择施工现场或部门中的作业活动;6.2.2 识别施工作业活动中的危险因素;整理为word格式6.2.3 对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6.2.4 确定重大风险。6.3.选取作业活动对象:6.3.1 前期施工准备;6.3.2 基础施工阶段;6.3.3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结构安装阶段/设备安装阶段;6.3.4 设备搬运/设备安装/调试、试车、运行阶段;6.3.5 其他辅助活动(包括大型起重机械和施工升降机的安装拆卸、厂内车辆运输、供电和临时用电等)。6.4 危险源的识别6.4.1 危险源的分类:(根据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a) 物体打击;a) 2.车辆伤害;a) 3.机械伤害;

15、a) 4.起重伤害;a) 5.触电;a) 6.淹溺;a) 7.灼烫;a) 8.火灾;a) 9.高处坠落;a) 10.坍塌;a) 11.锅炉爆炸;a) 12.容器爆炸;a) 13.其他爆炸;整理为word格式a) 14.中毒和窒息;a) 15.其他伤害。6.5.危险源和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6.5.1.施工现场危险源常用的辨识方法。1.经验分析法:经验分析法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分析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估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辨识的方法。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局限性,对此,可采用安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类比分析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估对象的危险因素。总结以往事故的教训和管理经验,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辨识出危险因素。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主要是通过经验分析方法来辨识。2.材料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分析法了解施工安装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辨识的基础,危害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物理化学性质、燃烧和爆炸特性等。施工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的危险性质加剧。3.作业条件危险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