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阅读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545691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阅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阅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阅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阅读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上阅读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阅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阅读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卖报小姑娘的歌教学目标1. 能默读课文,复述课文。2.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弄清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卖报歌学生:搜集有关聂耳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你会唱卖报歌吗?(唱唱卖报歌。)你对卖报歌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二、读通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三、学生自学课文1. 学生根据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要求做到边读、边画、边想。2. 分组自学讨论:(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2)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3)讨论:聂耳为什么要为小毛头写曲子?3. 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分段读,正音。(

2、2)汇报交流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体会文中人物形象的特征(小毛头的聪明、可爱;聂耳的富有同情心、虚心等)。四、自己讲述这个故事(复述)五、课外延伸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课题:不懂就要问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2读了这

3、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三)研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5指导朗读课文。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五)布置作业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六)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不懂 提问 理解课题:五花山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五花山秋天美丽的景色。 2、抓住重点词,渗透朗读方法,通过朗读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

4、现,初步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明白适当运用比喻、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了自己印象中的山,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座特别的山。 出示: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的吗? 1、读后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作者想告诉我们他想写什么吗?找关键词。 2、积累有关颜色的词语。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想知道作者从这座山上看到了什么颜色吗?自己打开137页读读课文,划一划作者写了山

5、的哪些颜色。 2、整体感知。 因为拥有这么多的颜色所以此山取名为揭题,读题,释题。 三、教学春天、夏天、秋天的五花山。 (一)自由读 (二)出示 出示:春天的山是( )。 夏天的山是( )。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有( ),有( ),有( ),有( ),有( ). 你能说说什么树林会变成这些颜色吗? (三) 交流 (四) 秋的整体感受 1、指名读 2、配合读 五、拓展(机动) 作者原来是想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五花山的,请你们试着来写一写冬天的五花山。 板书:五花山春 黄绿 夏 深绿 秋 五颜六色 冬 ?课题:六个矮儿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行为,

6、结合故事情节理解“搬”、“肥肥壮壮”等词汇。2、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3、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懂得长大后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有一对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有6个长得很矮很矮的儿子,一直靠老爷爷、老奶奶养活着,现在老爷爷、老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劳动了,6个矮儿子靠什么生活呢?(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小朋友替6个矮儿子想了那么多办法,6个矮儿子到

7、底靠什么生活呢?二、初步感知课文 (一)6个矮儿子是靠什么生活的?(二)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三、读通课文,了解内容(一)、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二)、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三)、讨论交流。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四、争当“六个儿子”,深入感悟小朋友,你们喜欢这六个儿子吗?愿意演演他们的故事吗?让我们进入梦想剧场环节。(一)小组合作要求: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儿子的故事表演,可以自由组合表演,可以个人表演。(二)交流汇报表演在表演中,老师以采访的方式询问学生他们劳动的感受,适时通过提问重点引导学生理解6个矮儿子是怎样劳动的,感受他们劳动的辛苦与快乐读

8、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板书:4 六个矮儿子聪明勤劳课题:神笔马良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知道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情,并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2学习马良为穷人造福,为穷人除害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3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如果你有一支神奇的笔,你会做些什么?有一个叫马良的孩子,他就用神笔做出了他想做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1课神笔马良。(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出示自学思考题。轻声读课文,读懂每一段话的意思。思考: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了哪些事?哪件事使你最感兴趣?划出不懂的地方。三、检查自学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2交流自学思考题

9、题。(马良用神笔为人们做了4件事:画了一头大耕牛。在监狱墙上画门救出穷人。为农民画水车。画大海、金山、大船、风,使大官沉到海底,为民除害。)四、质疑哪些地方读不懂、或有新的看法提出来。(师生讨论)五、讨论如果你得到了这支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能力,各抒己见。)六、总结1同学们一个个不是马良,胜似马良,你们的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让我们把马良的言行牢记在心间。读一读你喜欢的课文内容。(指名有感情读课文。)2你应向马良学习什么?(热爱劳动人民,嫉恶如仇。)七、作业l熟读课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八、板书设计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目标:1了解白鲸得救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

10、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白鲸得救的经过。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教学难点:了解白鲸能够得救是个“奇迹”。教学过程:一、自然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板书课题:喜爱音乐的白鲸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放声读课文思考。三、细读课文,仔细品味,指导朗读。1、找到最使你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想想为什么?2、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读给同学听并讲明理由,小组推荐出读的最好的同学全班汇报。3、全班交流讨论,适时指导朗读。a.第六自然段:“白鲸却一动不动地挤在一起,它们害怕这艘高大的破冰船。”到“啊!奇迹发生了,白鲸成群结队地跟着破冰船游

11、动起来。”(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谈这“奇迹”发生的原因,体会自然界的神奇,以及人们想方设法救白鲸的心情,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结合这段的内容说说什么叫“奇迹”?“奇迹”?(3)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白鲸们绝望地叫些什么?进一步体会它们当时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4)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正巧发现”、“马上报信”、“纷纷凿冰”、“发电求助”等词语来体会白鲸的最终得救这一奇迹,是与人们想方设法及时救白鲸密切相关的,并指导学生换位体会人们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引导学生回顾全篇,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四、质疑解疑,拓展思维。课文学到这儿

12、,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1、北极的楚克奇海什么样?请学生互相答疑后,再放录像欣赏。2、鲸还有哪些独特之处?引导学生介绍课外资料。五、激发兴趣,课外延伸。同学们,除了鲸之外,自然界中还有许多动物和植物也喜欢音乐呢!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快快行动起来,搜集这方面的信息课题:“神童”的秘诀教学目标1、了解陈毅小时候学习好的秘诀,学习他的学习方法,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读书习惯。2、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神童”的秘诀上二、自读课文,明晰“秘诀”。1、要求: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最

13、后一段,它将告诉我们神童的秘诀是什么。找到了请用“。”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2、生读文,圈画。3、交流:神童的秘诀是什么呢?4、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5、齐读过渡:陈毅小时候用什么好的读书方法勤奋学习呢?这样做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上课的时候,陈毅格外留心,留心什么呢?你觉得陈毅的这种学习方法好吗?好在什么地方呢?师:既然陈毅的学习方法这么好,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怎么样?教师引读,学生跟读。6、师:现在谁能来说说题目上的神童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天才就是一分的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勤奋。”把这句名言读一读。7、师:同学们概括得真好,那“学问学问,多学多问”中的学问指的是什么?多学多问指什么?(学习方法)四、拓展思维,联系实际。1、你平时是怎样学习的呢?(小组交流)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打算怎样做?五、总结谈话。师:其实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和陈毅一样,既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又很认真地读书,老师相信只要做好这两点,我们班也会出现很多的神童。课题:和太阳比赛早起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认读。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3、多读多想,基本读懂课文的内容,体会“我们”热爱祖国,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