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54500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都镇科技培训材料 时间:2010 年3月16日 地点:镇五楼会议室出席:镇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村科技信息员、各村农技员、有关种植大户内容:水稻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水稻病虫害种类很多,而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病、稻细菌性条斑病, 白叶枯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瘿蚊、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这些病虫是水稻 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如防治不好,一般每亩可损失稻谷 2030,严重 的可导致颗粒无收。因此,掌握上述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其有效、。适用的防治 方法,开展综合防治,对确保水稻增产丰收起到很大作用。第一节 水稻主要病虫害一、稻瘟病稻瘟病蔓延快,为害重,流行年份,一般每亩减产10 20%,

2、严重的40 50以上。(一)病状 由一种半知菌引起。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此病可分别发 生于叶、节、穗颈、谷粒等部位。常见的有叶瘟和穗颈瘟两种。1叶瘟 发生在叶片上,主要有急性和慢性型病斑。急性型病斑:多在高 湿时出现,病斑暗绿色,一般为椭圆型或不规则型,斑上着生大量灰霉。急性型 病斑发展快,是稻叶瘟流行的预兆。慢性型病斑:是常见的类型,一般为纺缍型, 叶上病斑较多时,常几个病斑相连接成为不规则的大斑,引起叶片枯死。2穗颈瘟 发生于穗颈和枝梗上,病斑暗黑褐色,穗部受害,一般不结实或 秕谷增多,严重者成“白穗”。(二)发生特点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种上越冬,病菌孢子借气流、雨滴、水流、

3、昆 虫传播。叶瘟以分蘖盛期和孕穗末期最易感病,穗瘟则以破口期最易感病。多雨 潮湿天气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偏施、迟施氮肥,土壤干旱或长期深灌,冷水 灌田或日照不足,种植感病品种,都容易诱发稻瘟病。一般早稻重于晚稻。早稻叶瘟流行期为5月上中旬,穗颈瘟为6月下旬至7 月上旬;晚稻叶瘟流行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穗瘟为10月上中旬。(三)主要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大部分杂优组合抗病高产,宜大面积种植。 2种子消毒。用10%二硫氢基甲烷(浸种灵)乳油5000倍液、25%咪鲜胺(使 百克)乳油2000倍液浸种。早稻48小时,中稻24-36小时。3合理施肥管水。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偏施、迟

4、施氮肥;用水以 湿润灌溉、干干湿湿为好,并适时晒田。4药剂防治。防治叶瘟要在发病初期用药;穗颈瘟要以预防为主,在破口 期和齐穗期各用药一次。每亩用40%富士一号(稻瘟灵)乳油100ML,或75%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30 克,对水 50-60 公斤喷雾。二、稻纹枯病稻纹枯病在我市早晚稻发生普遍且严重,无论发生面积还是为害损失均居水 稻病虫害之首。水稻感病后,轻的影响谷粒灌浆,重的引起稻株枯萎倒状,秕粒 增加,干粒重降低,产量损失很大。(一)病状 由真菌寄生引起,为害叶片和叶鞘。最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出现 水渍状小斑点,以后病斑增多,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形云纹斑块,其边缘为褐 色,中间灰绿色或淡褐色

5、。病斑产生数日后,表面长出灰白色网状菌丝体,以后 聚缩成白色菌丝团,再集结成褐色出现菌核。叶片上的症状和叶鞘上的基本相同。 病害的发生,由下向上扩展,严重时可蔓延到剑叶,甚至造成穗部发病,出现“穿 项”倒伏现象。(二)发生特点稻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季随着灌水犁耙,漂浮水面上 的菌核萌发抽出菌丝,侵入叶鞘形成病斑,在病斑上再长出菌丝,向附近蔓近, 引起新病斑。以后病斑部产生菌核,落在水中,随水流传播蔓延。气温20C以 上开始发病,2531C和多雨情况下是病害流行的有利条件。凡高温高湿,偏施 氮肥,植株柔嫩、披叶多,透光差,以及长期深水灌溉和多雨天气,发病就重。该病一般从分蘖期开

6、始发病,分蘖后期、孕穗至抽穗期最易感病,孕穗期前后 发病达到最高峰。早稻发病始期一般为5月上旬,流行期为6月上中旬;晚稻发 病始期为8 月中下旬,流行期为 9 月上中旬。(三)主要防治方法1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湿润灌溉,适时晒田。2适时喷药保护与防治:在分蘖期用药一次,严重的在孕穗期再用药一次。 首选药剂为井岗霉素,每亩用水剂150毫升或10粉剂50克,加足水量均匀喷 J-| Ja雾。三、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细条病是目前我国水稻上唯一的植物疫对象。 90 年代以来发生为害逐年加 重。叶面受害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谷粒不饱满、空秕率增加,产量降低。 据我们在北流、博白等县(市)调查,

7、受害轻的减产510,较重的减产2030, 特别严重的减产5070。(一)病状 该病由细菌引起,为害叶片。病斑最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 点,后在叶脉间逐渐扩展成长短不一的水渍状细条斑,呈黄褐色或橙黄色,并有 许多珠状蜜黄色菌脓,以叶背居多。对光观察,条斑呈半透明状。受害严重的如 火烧状。(二)发生特点 细条病主要是通过带病种子、病稻草、病田水等传播为害的,其中带病种子是初侵染来源。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借风、雨、露水、灌溉水和人畜走动传播。 高温高湿、大风、多雨是病害的流行条件,尤其是在89月间多暴雨、台风季 节蔓延最为迅猛。偏施氮肥或种植密度过密的田块发生较重。主要发生在晚稻,一般 8月上中旬始

8、见,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流行。 (三)主要防治方法1不从病区向无病区调种或引种,并尽量选用抗耐性较强、丰产性能 较好的品种种植,带病稻草及时烧掉。2合理施肥,浅水勤灌,适时露晒田,严禁串灌漫漫灌实行排灌分家。 3做好种子消毒(方法同稻瘟病)。4抓住关键时期及时施药。发病始期或台风过后及时防治、控制蔓延为害, 发病严重的田块隔 7 天再用药一次。有条件的可增施黑白灰。药剂使用方法:每亩用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25-150 克、20%龙克菌(噻 菌铜)悬浮剂100-125 克、2%宁南霉素水剂 250ML。四、稻白叶枯病(一)病状 该病由细菌引起。水稻受害后,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斑点, 后

9、变成黄色长条形病斑,同健部界线明显,如波纹状;后期在叶面上有小珠状菌 浓。(二)发生特点 主要在晚稻发生。前后期偏施重施氮肥,稻田渍水、受淹或 禾苗受台风、大风刮伤后,都易发生或流行,在玉林一般在 9 月中下旬流行。(三)主要防治方法 参考细条病五、稻飞虱稻飞虱是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的害虫。其种类很多,在玉 林主要看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成虫有长、短翅型两种。(一)为害状 这两种飞虱均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基部刺吸汁液,造成 叶片枯黄,严重时全株枯死,出现“落窝”现象,导致减产。(二)发生特点稻飞虱一年发生 8 代,世代重叠。成虫趋光性强,卵多产于叶鞘里;短翅 型成虫产卵量大,如数量多为大

10、发生预兆。早稻一般5 月上旬始见,以第三、四 代为主害代,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 5 月底至 6 月上旬、6 月下旬至 7月上旬; 晚稻般8月中下旬始见,以第六、七代为主害代,发生为害高峰分别为 9月上 中旬、10 月上中旬。白背飞虱以分蘖期、大胎期最为适宜取食,褐飞虱穗期最 为适宜取食,因此,第三、六代以白背飞虱为主,第四、七代以褐飞虱为主。温 暖高湿的气候有利于稻飞虱繁殖为害。一般初夏多雨、盛夏干旱的年份,易导致 白背飞虱大发生;夏秋多雨,盛夏不热、晚秋暖和,有利于褐飞虱发生。水稻后 期贪青徒长、田间荫蔽、高湿,对褐飞虱的发生与繁殖非常有利。稻飞虱的天故种类很多。其中寄生卵、捕食卵的主要有稻

11、缨小蜂和黑肩绿 盲蝽;成若虫的天敌主要有螯蜂、线虫、蜘蛛和寄生菌等,它们对稻飞虱的发生 都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三)主要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做到科学用水,浅水勤灌,适时露晒田,合理施肥,避 免禾苗徒长贪青,抑制稻飞虱的生长繁殖。2保护利用天敌。如减少甲胺磷等剧毒并对天敌有杀伤作用的农药, 采用选择性药剂,凋整用药时间,减少用药次数,以避免大量杀伤天敌,发挥天 敌控制作用。3药剂防治。亩用 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 15-20 克;亩用 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50 克,对水 40-50公斤喷雾。六、稻瘿蚊稻瘿蚊,俗称标葱虫,是晚稻大害虫。 70 年代前,多发生于山区,80

12、年代初开始向平原扩展为害,逐年加重,1988 年大发生,部份田块颗粒无收, 全市损失惨重。因防治难度较大,损失重,有些人为此谈“蚊”色变。(一)为害状 稻瘿蚊主要为害水稻生长点以及附近的腋芽。幼虫侵害水稻生 长点,被害叶鞘愈合,形成淡绿色而中空的葱管状,俗称“标葱”。葱管分为甲、 乙、丙型三种标葱。禾苗受害后,只长葱,不长苗,不结实。(二)发生特点一年发生 8代,世代重叠。以幼虫主要在蓉草、再生稻上越冬。成虫春末羽 化,有趋光性,卵多散产在叶片上,初孵幼虫借露水在叶上爬行,由叶鞘间隙侵 入生长点为害,老熟后在葱管内化蛹。羽化时,成虫从管顶穿孔而出。 79 月 份多雨高湿年份有利于发生;凡“倒春

13、寒”年份都有大发生的趋势。秧苗起针至 现青期,本田分蘖期是最易侵害的危险期,如发生条件吻合,禾苗就会受害严重。稻瘿蚊以第二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三、四代为害晚稻秧田,第五、六代 为害晚稻田本田,其中以第四、五代分别为晚稻秧田和本田的主害代。稻瘿蚊寄生蜂种类较多,寄生率较高,有时可高达 90以上。(三)主要防治方法1加强农业防治和健身控制栽培:早稻收割后,及时犁田耙沤并铲除田基、 沟边杂草,消灭杂草及稻根腋芽、再生稻上的虫源。晚稻在7 月上旬播完种、在 8 月 5 日前插完日,可分别避过或减少第三代、第六代的为害时间。施足基施, 施分蘖肥,促进禾苗早生快发,及早分蘖够苗,减少为害。2科学用药、扑

14、灭为害:重抓秧田防治关,可减少本田受害和防治难度。 秧田防治采用毒土畦面撤施方法,效果好。每亩秧田用 10益舒宝 12公斤, 或3米乐尔 15 公斤,或3呋喃丹 57公斤,拌细沙15公斤均匀撤施。施 药时秧田要保持水层,并让其自然落干。旱育秧田使用喷雾法。每亩用三唑磷 250 克,或杀虫双200 克加乐果 150克加水 50 公斤,隔5 天喷一次,连喷3 次。 水育秧也可用此法。如秧田漏治或防治不过关,标葱比较多;或历史发生区或大 发生年份则插后应重药重肥,每亩施尿素 710 公斤,肥 710公斤,同时每亩 用益舒宝 12 公斤、或米乐尔 15 公斤、或呋喃丹 6 公斤拌细沙 15 公斤或拌

15、肥撤施。七、稻纵卷叶螟 (一)为害状 幼虫吐丝将叶片卷成管形虫苞,在苞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成白 色条斑,严重时全田枯白,影响稻株生长,结实不饱满。(二)发生特点 稻纵卷叶螟属迁飞性害虫,一年发生 78 代。以幼虫或蛹 在蓉草等杂草上越冬,但越冬虫源不易查获。因此早稻虫源主要来自外地迁入。 成虫有趋光性及趋嫩绿、茂密和群集性,卵多散于叶片上。幼虫分五龄,三龄后 食量大增,一头幼虫一生可为害叶片 59 张。老熟幼虫多在稻丛下部或禾叶反 折作茧化蛹。一般阴天多雨、湿度大,以及禾叶过于浓绿,都利于成虫产卵和卵 的孵化、以及幼虫为害。以早稻第三代(5 月底 6 月上旬)、晚稻第六代(8 月底 9 月上旬)

16、为主害代,早稻常重于晚稻。(三)主要防治方法。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50 克;18%杀虫双水剂 300ML; 40%毒死脾乳油60-70ML; 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0-40ML。八、三化螟(钻心虫)(一)为害状 为害苗期、分蘖期,造成枯心苗,为害孕穗期,造成枯孕 穗,为害破口抽穗期,造成白穗。(二)发生特点 以幼虫在稻桩中越冬,春季化蛹羽化,成虫具趋光性,喜在多肥、嫩绿的水稻上产卵,一块卵有卵粒几十至一百多粒。水稻分蘖期、孕穗后期至抽穗期, 蚁螟侵入率高。一个卵块孵化的蚊螟在附近稻株侵入为害,造成“枯心窝”或“白 穗团”。冬春干旱暖和,有利幼虫越冬和化蛹,当年发生将较重。一年发生 45 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