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栽培技术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541346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楠竹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楠竹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楠竹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楠竹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楠竹栽培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楠竹栽培管理技术作者:熊德敏一、楠竹造林1、造林地的选择。根据楠竹的生态学特性要求,在楠竹分布区域,一般应 选择海拔800 米以下的山窝。山麓和山腰缓坡地段作为造林地。干燥多风的山脊、 山坡和易积水的平洼地,均不宜发展楠竹。竹区群众有“松戴帽,杉树腰,楠竹 窝”之说。对土壤要求:(1)地层深厚,达50 厘米左右,肥沃、湿润。(2)排 水和透气性能良好。(3)呈酸性,ph值4.5-7.0为宜。适宜土壤有,壤土、沙 壤土(俗称乌沙土),轻粘土。碱性土和盐碱土不宜栽楠竹。2、造林整地。整地是楠竹造林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 和成林快慢。( 1)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三

2、种。视具体地形,人 力、财力而选择。一般在平缓地段(坡度 20以下)造林应力争全面整地。(2)造林密度:楠竹造林密度一般为20-35株/亩。株行距可选择6米x6 米,6米x5米和4米x5米。也可视地形随机布点。(3)栽植穴规格:长1.5 米1.7 米,宽0.81米,深0.5 米左右。挖 成长方形或随圆形。3、造林季节:整地宜在夏季六、七月份进行。栽杆则宜于冬季和早春(即 十二月至二月),且宜早不宜迟。4、造林方式:楠竹主要有两种造林方式:( 1)移竹造林。就是在竹林中选择分枝低,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直径 36 厘米, 23 年生的竹株作为母竹,连同竹鞭挖掘移栽。(2)实生苗造林。挖取23 年生

3、的实生苗,每35 株一丛,带有竹 鞭,多带土,剪去顶梢及枝叶三分之一左右,进行栽植。二、楠竹林抚育管理(一)新造林地抚育管理。楠竹栽植后,头三、四年需要进行抚育管理。主要抓除草松土,适时施肥、 护笋养竹。可以耕代抚、搞林宵间作。除草每年需进行两次,第一次在五、六月 份进行。第二次应在八、九月完成。抚育要达到消除草荒、松疏土壤的目的。咸宁市林科所 1965 年采用移竹造林方式,营造 30 亩楠竹林。造后坚持抓抚 育管理。到1970 年就郁闭成林。目前,竹林已护展到60余亩,亩平立竹达469 株,平均眉围32.2 厘米。已成为咸宁市楠竹经营模式林。(二)楠竹成林抚育管理:楠竹成林抚育管理:楠竹成林

4、抚育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1、护笋养竹。护笋养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产量的关键措施。做到不挖 鞭笋和冬笋,保护春笋,及时疏退笋。鞭笋俗称鞭梢,是楠竹地下系统构造者。 挖掘鞭笋,不仅直接妨碍新鞭鞭延,而且带来嗣年出笋量减少,成竹质量差。一 般认为冬笋不能成竹,花纹乡星星村群众在 1972 年冬观测 3 株冬笋证明,冬笋 是春笋的前身,是竹笋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冬笋是能成竹的,因此,应严禁挖 取冬笋。春笋出土后,林内应禁止放牧。在清明、谷雨出笋盛期,要及时疏除退 笋。退笋明显特征是,早晨笋尖上无“露水”和壳上的毛枯萎。2、劈林。就是砍除竹林内的杂草灌木,并留置于林地腐烂为肥料。目的在 于:减少林

5、地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增加林地肥力。消除病虫害的寄生栖息 场所,减少病虫害发生。劈林应在67 月进行。这时气温高,湿度大,杂草 灌木幼嫩。易于腐烂。有条件的地方可在 9 月份再进行一次劈林,俗称劈“白露 林”。3、深翻垦复。用锄头在竹林内挖松土壤。目的在于松疏土壤,给竹鞭行龙 创造条件,提高竹鞭孕笋量。垦复时间。以七、八月份为佳,谷称“七月挖金, 八月挖银。”垦复深度:要求达到10一一15厘米为宜。垦复要求:挖除林 地柴兜、竹兜和石头,以及死鞭和老鞭。但切忌伤害新壮鞭和笋芽。星星村试验 证明,垦复可提高新竹量 20-30%。4、适时施肥。楠竹生长快,产量高,每年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为保 让楠

6、竹林稳定、高产,必适时施肥,补充土壤养分不足。施肥时间。每年追 施两次。第一次在清明前一个月(即4月)施笋前肥。第二次是在9月从施崔芽 肥。施肥量。第一次以化学肥为主。每亩施用尿素10公斤,或碳氨20公斤 及适量磷肥。第二次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土渣肥20担,或饼肥50-100公斤。 施肥方法。有机肥应以沟肥为主。即沿水平等高线方向,按1米-1.5米的间 距,开10x15厘米的施肥沟,将肥均匀施于沟内,并盖土。化肥可穴施,或撒施, 也可沟施。5、合理采伐。 采伐原则: “存三去四不留六,四、五度竹见空留。 ”严格 执行“五砍五不砍”,即“砍密不砍稀。砍劣不砍优,砍老竹不砍嫩竹,砍冬竹不 砍春竹

7、,砍林内竹不砍林缘竹。 ”保持合理的竹龄结构,一、二度竹占 50%,三 度竹占30%,四、五度竹占20%。采伐季节。在楠竹生长季节,因生理代谢 旺盛,伐竹会行起大量伤流。这不仅损伤了竹林“元气”,而且严重影响出笋量和 成竹质量。因此,楠竹应在冬季采伐,春夏季节应严禁砍竹。采伐量。合理 的采伐量应依据竹林采伐后应保留的合理株数。一般情况下,采伐量应视当年新 竹量确定,做到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一般竹林应保留200株/亩以上的立竹度。丰产林应达300350 株/亩。因楠竹林有大小年之分,采伐时,应砍竹叶发黄来 年即将换叶的竹株,而不能砍伐竹叶茂密正在“孕笋的竹株。忌砍林缘竹。三、楠竹病虫害防治(一)

8、楠竹害虫1、竹蝗。又名蝗虫、蚱蜢、飞蝗、蚱鸡子。常大面积危害,以成虫、若虫 取食竹叶,致使竹林枯败。防治方法:人工挖卵:可于11月份组织群众至产 卵多的地点挖卵块。在跳蝻出土十天内,于早上露水未干,用敌杀死喷撒。 诱杀:用100斤尿加1斤敌杀死,拦匀,再用稻草浸透,在竹林中每亩放510 堆诱杀。2、竹斑蛾,又名竹毛虫。以幼虫食叶危害。防治方法: 消灭越冬虫茧。 冬季组织群众在林内搜集虫茧消毁之。用苏云金杆菌,每亳升含2亿抱子的 浓度在竹林内喷洒。3、竹笋泉蝇,以幼虫蛀食竹笋,使内部腐烂,造成退笋。防治方法: 挖 除受害析退笋,杀死幼虫。加强竹林抚育,消除栖息场所,保持林地卫生。(二)、楠竹病害:1、竹水桔病。发病初,竹梢有部分叶子卷缩,变为枯黄,最后成灰白色脱 落。接着小枝逐渐枯死,最后致使全株枯死。夏季枯死的竹子,节间有水,色黄 而气臭。目前没有好的防治措施。只有加强竹林抚育管理。2、楠竹枯梢病。常发生在一年生新竹上,最初侧枝叶色变色,而后叶片开 始卷曲并渐次脱落。轻者竹梢枯死、重者全株枯死。在防治上,首先要清除病株, 减小侵染源。对病株要及时烧毁,不能留作它用。基次是加强竹林抚育,保护林 地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