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539701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材分析本课的学习内容分为三块,“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三块内容共同构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行政方面的措施表现为“推恩令”的实施,思想方面的措施表现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盐铁专卖等则是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措施。三块内容是基本平行的并列关系,他们共同表现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措施。学情分析在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历史尤其是三国时期的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同时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但学生阅读史料尤其是古文史料时仍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当在充分占

2、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合理分析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历史。同时,教师应当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史料意识,掌握较为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教学目标通过对文字、图片、地图等史料的分析,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感悟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重点难点重难点: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治国思想、行政和经济方面的措施。教学流程【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 秦汉时期的国家具有什么特点?大一统。2. 什么是大一统? 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

3、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导入:汉武帝图片出示学习目标: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感悟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过渡语:图中的这个人物就是汉武帝。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 年,死于公元前87 年,在位54年。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可又有谁知道,就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大汉天子,内心里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今天这节课,老师会带着同学们走近汉武帝,感受他的烦恼和忧愁,看他如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开创出别具一格的大一统格局!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

4、标,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检查、巩固学习成果,温故知新。同时解释课题。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任务,有的放矢。【感知历史】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自主学习:1. 找出“推恩令”提出的背景、人物、内容和实施影响。2. 找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人物、内容和实施影响。3. 找出盐铁专营政策提出的背景、人物、内容和实施影响。整理史实:充分利用表格、图示等方法整合本节课的基本史实。1.教师问题导学,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基本史实。2.学生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指导。3.教师通过历史地图和文字等史料,穿插讲解曹操见许攸和赤壁之战等相关历史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史实。4.师生根据前面自主

5、学习的内容,整理史实,完成本课的板书设计。同时联系多种记忆方法,如关键词记忆法,知识体系记忆法,数字记忆法等。教师过渡语:公元前202 年,在“四面楚歌”声中,西楚霸王项羽痛别虞姬,走上了不归路。而项羽的对手-汉王刘邦却踩着庆祝胜利的鼓点,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刘邦曾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忧虑是什么?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动作?(分封诸侯王,尤其是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 刘邦自己后来也认识到,这些诸侯王的存在对他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在他去世之前,就已经着手剪除异姓诸侯王,以确保刘姓江山的稳定。可他哪里料到,被他

6、寄予厚望的刘姓子弟在他死后的岁月里骄奢淫逸,渐成隐患。汉武帝在位时期,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在初步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梳理基本史实。同时,充分利用趣味性的历史细节,丰满历史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探究体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史料探究、体验感悟一、文景存隐忧1.图片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金缕玉衣。2.展示西汉前期形势图、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人口对比图两幅图片。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2498片,金线1100克。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需要上百个工匠花两年多的时间完成。金缕玉衣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可谓是价值连城

7、。这件金缕玉衣是在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解放以来出土的金缕玉衣也大多数是在诸侯王的墓中发掘出土的。这体现了诸侯王生活奢侈,经济实力强,他们享受着与天子同等的待遇,甚至凌驾于天子之上。诸侯王各霸一方,严重威胁到中央的统治。可以说,汉高祖分封的诸侯王国给以后的中央政权留下了隐忧,到文景时期,甚至引发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即位后,如何应对一系列难题的呢?二、武帝大一统1.大一统之政治材料一:推恩令视频。材料二:(汉武帝)令诸王得推恩封子弟为列侯,于是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又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 通典职官(1)结合推恩令

8、视频内容以及通典中的记载,思考什么是推恩令?推恩令巧妙在哪里?材料三:削爵和刺史制度图片(2)汉武帝在政治方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大一统之思想“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采取了哪些措施? 3. 大一统之经济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国豫章郡有出产铜的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来此偷偷铸钱,并在东边煮海水

9、为盐,因为不纳税,吴国资财十分富有。)(1)通过上述材料,说说西汉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问题?(2)汉武帝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的呢? 三、千秋再回首1.毛泽东沁园春雪。2.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不同时期的疆域图。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今天我们如何去评价汉武帝?教师教学策略:在学生交流展示基础上精讲点拨,注意指导精读史料的方法。学生学习策略:精读史料分析图片史料的细节,找寻文字史料的关键词、关键语句,理解材料的出处和可靠性,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研究史料之间的关系。分小组讨论、展示。教师过渡语:西汉初期由于“文景之治”的影响,使西汉王朝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

10、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一、文景存隐忧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2498片,金线1100克。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需要上百个工匠花两年多的时间完成。金缕玉衣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可谓是价值连城。这件金缕玉衣是在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解放以来出土的金缕玉衣也大多数是在诸侯王的墓中发掘出土的。这体现了诸侯王生活奢侈,经济实力强,他们享受着与天子同等的待遇,甚至凌驾于天子之上。诸侯王各霸一方,严重威胁到中央的统治。可以说,汉高祖分封的诸侯王国给以后的中央政权留下了隐忧,到文景时期,甚至引发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即位后,如何应对一系列

11、难题的呢?二、武帝大一统1.大一统之政治(1)展示推恩令示意图。通过层层推恩,诸侯王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小,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汉武帝采用的“推恩令”,看似柔弱的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废一兵一卒,就轻松的解决了诸侯国实力强大的问题。(2)推恩令、削爵、刺史制度,这些政治措施都加强了皇权,从而实现了政治层面的大一统。2.大一统之思想西汉初期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常常聚集在诸侯王门下,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诗、书、礼

12、、易、春秋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太学中学习的主要课程都是一些儒家经典,学生经考试合格,被任免为政府官吏。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这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就使汉武帝实现了思想层面的大一统。3.大一统之经济(1)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2)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将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盐铁官营,有利于增加官府的经济收入,解决了封建国家的财政困难,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方上的富商大贾,削弱了他们的经济实力,从而有利于巩固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经济层面的大一统。三、千秋

13、再回首评价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教师结束语:汉武帝正是通过这三大举措,解决了他的三大烦恼,他的汉室江山也迎来的空前的大一统格局。仔细观察西汉疆域图,拥有如此大的家业,汉武帝还会有新的烦恼吗?在西汉王朝的北方,还有另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这是我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要学习的内容。汉武帝正是在不断地消除烦恼的过程中,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大汉帝国!通过史料探究,突破重点,进行主题学习。【巩固检测 迁移运用】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巩固检测1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开始于(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2.西汉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大一统是在()A 汉高祖时期 B汉惠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3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汉武帝巧妙削弱王国势力的举措是( )A颁布“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盐铁专营D统一铸造五铢钱4儒家学说之所以成为我国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主要是由于 (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B.儒家学说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学生完成课后检测练习,教师矫正反馈。所学知识巩固检测,迁移运用。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