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533063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儒墨道法文艺界经常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史上最有名的百家争鸣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礼崩乐坏之时,各路人士各抒己见、著书立说,互相争辩,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形成各种思想流派,可谓群星闪耀。常识题目中也常见对各派思想的考察一、儒家1.孔子,春秋时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核心思想:礼和仁,呼吁恢复周礼,主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提倡以德治国;提出以和为贵;在教育上,首创私学,主有教无类。整理诗经、春秋,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2.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城人,亚圣政治上提出仁政、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本善。3.荀子,

2、政治上提出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恶论。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圣人众多,除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外,还有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孔伋(子思)。二、墨家墨子,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根底。政治上主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三、道家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哲学思想: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根源;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政治思想:无为而治。著道德经。2.庄子,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著庄子,又名南华经。四、法家非子,主以法治国。非综合

3、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五、练习题1.三字经的派别是:A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2.主人性善的是:B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非子3.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导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后世有很大影响,称作:DA.尚书 B.春秋 C.诗 D.论语4.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以下哪一观点属于同学派C孟子儒学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缺乏;人之道则不然,损缺乏以奉有余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

4、久暴师则国用缺乏5.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处应分别填入:CA.儒家、墨家、道家、法家B.道家、名家、墨家、儒家C.儒家、墨家、法家、名家D.儒家、法家、兵家、名家6.以下历史人物与其著名言论对应错误的选项是:D王安石的A.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B.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梁启超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D.曾国藩天变缺乏畏,祖宗缺乏法,人言缺乏恤7.以下

5、文学常识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法家集大成者是非子A.先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历史散文主要有国语、左传、战国策;诸子散文主要有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非子等B.先诸子百家以儒家、法家最为著名,而荀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C.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D.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周易、书经、礼记、诗经、春秋8.首先提出无为而治主的是:C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9.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情的思想源自

6、:C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老庄学派 D.阴阳家学派10.2021 年12月16日出席在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以下古代思想流派与这一主旨所蕴含的思想相通的是:DA. 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诸子百家在常规类型的考试中,但凡考到中国历史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就一定会涉及到影响了我国几千年的诸子百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因此各国都纷纷进展思想上的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最为盛

7、,考试也主要针对这几家的思想进展考察。【知识点归纳整理】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儒家孔子仁和礼;以德治国;以和为贵;首创私学、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道家老子道;矛盾对立;无为而治庄子逍遥的人生态度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用、尚贤法家非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演练】1、以下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选项是:C主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以德治民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 B、 C、 D、【答案】C 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就是仁,其涵较广,但仁的核心是爱人,即孔子所说仁者爱人。也就是人们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根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强调和谐的

8、人际关系,因此说确;古典人道主义即对人的价值和生命、人格和尊严、生活和情感给予重视和关心的行为、做法和思想,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一致,因此正确;孔子强调在治理国家时应当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因此正确;孔子主统治者应当以德治国,逐步改进,即以温和的改革使得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逐步适应社会的开展需求,反对以暴力手段促进社会剧烈变革,但并不是反对任何社会变革,因此错误。因此此题正确选项为C。【方法总结】明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围绕仁的思想进展题目的选择。但要与孟子的仁政相区分。2、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转变表达了:D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的局

9、面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C、 D、【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由于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乱不安,各诸侯国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但是随着统一国家的建立,到西汉时期,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必须进展思想上的统一,因此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根底,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派的消亡。因此正确,答案为D。【方法总结】百家争鸣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归结起来就是:1、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乱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

10、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2、经济因素:生产力飞速开展促进了商业繁荣,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极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3、文化因素: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使得私学兴起。传统文化首先,文化都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则古代名人在传统文化中所占的比重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人物,在事业单位统考中,一般是考察他们的尊称或者是他们的重要思想。我们来看下面的这道题目。以下不属于诸子百家中名家观点的是:A.合同异 B.离坚白 C.天下为公 D.白马非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儒家经典礼记,所以C选项一定是儒家思

11、想。这道题目的破题点就在于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熟练掌握。当然诸子百家思想繁多,这里推荐大家优先掌握儒墨道法四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的经典思想。其次,传统文化这个科目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充满古人智慧的相关名句。对于这个方向,考察往往侧重于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结合。我们来看下面这道题。北齐文学家昼说: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这表达的哲学道理是:A.外因必须通过因起作用B.因对事物变化开展起决定作用C.外因是事物开展的外部条件D.因对事物的开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这道题目做起来并不是太难,题干说的是外部的疾病在很轻微的时候人们就回去防止它,但是身体部的疾病却会被人们忽略。这里强

12、调的是,因对事物开展变化起决定作用。对于这类题目,可以说是事业单位统考中的重点与难点。因为我们既要能读懂题干,又要准确地把握题干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把这两个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是我们的语文功底古文翻译能力。对于这种题目,如果能在平时积累到相关的句子那是最完美的。如果没有能够积累到,则首先要做的不是直接翻译,而是首先确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而则等词语或者是标点符号,确定哪一句是更加重要的句子,着重翻译这一句话。有的时候甚至不用看其他的容,也不阻碍我们做题。还有一类题目,纯粹的传统文化题目。不涉及其他学科对传统文化日常积累。如下题目。古代的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做六礼。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

13、纳征、请期、亲迎。关于六礼,以下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纳采指的是男家向女家送一点小礼物,表示求亲之意B.问名指的是女家问清楚男子的姓氏,以便回家占卜吉凶C.纳吉指的是男家在祖庙卜得桔兆后,到女家报喜D.亲迎指的是迎亲通过上面这类题目大家可能会比拟的头疼,不掺杂任何一点其他学科的成分,而且考察的容又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这类题目对同学们的传统文化功底要求非常苛刻,甚至可以说对于理科类的同学及其不友好。这种题目因为难度偏大,所以在事业单位统考中出现的次数也比拟少。因此不建议同学们在日常复习中,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性价比太低。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夏、商、周时代采用世卿世禄制。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

14、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上下。这一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贵族子女可以世袭爵位,成为政府官员。这种制度的出现是社会的进步,但有非常大的历史局限性。国统一天下,完毕了春秋战国分裂时代,开场采用按军功授爵的选官制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这一制度源于商鞅变法,每次出兵打仗按照士兵杀敌多少授予相应的军功。这一制度极大的刺激了士兵的战斗欲望和战斗士气,使国军事实力迅速增强,为统一天下奠定了根底。汉朝取代了朝,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制,也被称为举孝廉。这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汉朝流行在家做孝子,出门做忠臣,便是对察举制的反映。选拔孝顺的人出来做官,这种制度看上去符合道理,但可操作性极强,一户人家为了让子女当官,可以贿赂乡里乡亲使得子女被选上从而成为国家机器的一局部,所以察举制后来造成了大量的腐败现象,逐渐被历史淘汰。另外一个是征辟制度,这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