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506979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言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而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严重教训,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这些都给地理科学以及地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目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也都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

2、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

3、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二、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

4、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5、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三、设计思路 1(7,9年级地理课程是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7,9年级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 2(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为了体现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对学习顺序不作规定。教材编写者和地理教师可以自行选择教材编写和授课的顺序。例如,可以先教授中国地理,也可

6、以先地球与地图”的知识可以集中学习,也可以分散学习。 教授世界地理;“3(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不再单独列出,而是放在地区和国家的学习中,减少内容的层次和难度。无论是中国地理还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减少部门地理的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 4(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具体区域的划分和选择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决定,以增强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例如,本标准规定,必须从世界范围

7、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选择非洲(洲)、南亚(地区)、英国(国家)等,也可选择其他大洲、地区、国家。 5(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通过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

8、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3(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

9、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

10、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总体结构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内容标准总体结构的说明如下。 (1)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 (2)“标准”是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 (3)“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 (4)“说明”是对标准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 地理课程7,9年级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如下所示。 一、地球与地图 (一) 地球和地球仪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用乒乓球

11、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的地球仪模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转。 2.地球仪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体影子的长度。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说明:?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 地图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高度。 ?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识别等

12、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平面草图。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活动。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的最佳交通路线。 途。 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陆地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海陆分布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分布特点。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 况

13、。 ?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2.海陆变迁 故事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说明:?“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二)气候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使用这两个术语。 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安排自己的活动。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的气护大气

14、环境的重要性 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的分布规律。 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降水分布的差异。 气资料绘制成图表。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如有条件,让去过外地(或外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国)的学生,描述对不同地区气3.主要气候类型 候的感受。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

15、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说明: ?天气符号和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常用天气符号和简单天气图。 ?要求学生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居民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人口与人种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图片资料,配合地图进行展示。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2. 语言和宗教 关系。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聚落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四)地区发展差异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水平的差异。 论。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等国2. 国际合作 际组织的活动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