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以史为鉴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506256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古通今以史为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博古通今以史为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博古通今以史为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博古通今以史为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博古通今以史为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古通今以史为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古通今 以史为鉴 以人教版必修二古代的经济政策一课为例当今世界,多元共存,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及国际金融秩序、经济秩序混乱,复苏缓慢,对各国发展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主要经济体积极开放,拓展国际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力度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何以史为鉴,充分汲取古代经济政策的精华,为我所用,成为各国的共识。普通高中历史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的分析,为当代中国及世界经济的复苏抛砖引玉,建言献策。敬请方家批评指正。教学过程师展示ppt: 2003年农民张三在承包的20

2、亩土地上种植玉米,总产量约4000公斤。它认为种玉米无利可图,2004年他把土地卖给王强建房子。问题:在中国古代,张三收获的玉米将如何分配?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权有哪几种?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生一:石器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石器文明后期,私有制产生,国家出现,土地逐渐国有化,井田制应运而生。设计意图:以土地所有权转让为切入点引出古代中国土地问题,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转化自然,易于学生接受。师: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3、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孟子滕文公上从这段材料中能得到哪些信息?生二:井田制下,土地属于国有,实质是国君代表奴隶主贵族占有全国土地,是土地私有制的早期体现。材料二体现了井田制耕作下邻里的和谐状态。土地似井状,中间为公田,余者为私田,先治公田,后养私田,体现了对国君的敬畏。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及图表,掌握井田制的耕作状态,内容充实,直观形象。师:井田制产生于商代,繁荣于西周,瓦解于战国,瓦解之因为何?生三: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在社会存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因素。随着铁器牛耕的广泛使

4、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大量私田出现;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周天子驾驭全国的能力降低,也无力控制诸侯王的土地;战争频繁,人口锐减,劳动力降低;各国变法,使私有土地合法化各种合力促使井田制瓦解,私田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荣登历史舞台。师:战国之际,各国通过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这种土地制度最大的弊端是什么?如何解决?生四: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北魏的均田令,隋唐的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等均是为了保护小农利益,增加财政收入,抑制土地兼并,巩固统治。设计意图:通过问答形式使学生深知经济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

5、转型首先是经济转型,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发展引发连锁反应,引发社会变革。土地兼并是封建制度的顽疾,尽管执政者采取许多措施解决,仍然无法根治土地兼并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师:(太和)九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铢,榆三根。非桑之土,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奴各依良。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 魏书食货志(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的哉?今

6、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纪问题:从以上材料得到哪些信息?均田制能抑制“富强者兼并山泽”吗?为什么?生五:均田制是我国从北魏到唐中叶实行的土地制度,计口授田,是土地国有制的具体体现。男夫、妇女、奴婢均授田,并须种植桑、麻等作物。生六:不能。因为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但因为均田制分配的是无主荒地,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设计意图: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全面认识均田制,锻炼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师: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重,是天下之大残也今

7、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问题:从材料中获取了哪些信息?生七:汉代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旨在禁止农民弃农经商,以农为本。师: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生八:重农利于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稳定社会,安抚民心,巩固统治。抑商不利于商业发展,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阻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坚持农工商等产业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师:表一年代货币收入总额商税收入及百分比(%)北宋宋真宗天禧末(1021)2635万贯120445.4北宋宋仁宗皇祐初(1049)3900万贯220056

8、.4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下),第10251026表二:宋代农业税与商税所占比重年份财政总收入农业税比重(户税、资产税)非农业税比重(商税及专卖收入)997年3559 万贯 65%35%1021年5723万 贯48%52%1077年7070万贯30%70% 据田昌五等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三卷资料、图表简编表三年代项目税收数量及百分比南宋(11621173)茶盐榷货2400万贯49上供和买折帛(二税)1000余万贯20.4经总制钱1500余万贯30.6总计4900余万贯100南宋孝宗淳熙末年(1189)上供和买折帛(二税)1000余万贯15.3经制钱660余万贯总制钱780余万贯28.2月桩钱

9、400余万贯茶盐酒等坑冶榷货3690余万贯56.5总计6530余万贯100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下),第10251026问题:从表格中得到了哪些信息?生九:在宋代,商业税及非农业税所占比重提升,商业繁荣。尽管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政策,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但在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只是一种价值观念,思维导向,重农与抑商并非共存,重农不是为了抑商,表面抑商,实则重商。设计意图: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统治者长期实行的政策,教材主要介绍了战国、西汉、明清等朝代如此实施该政策。通过展示宋代税收比重图,表明重农抑商既是一种经济政策,也是一种经济思想,治国理念,重农与以上并不矛盾,重农并不一定抑商,两者相辅相成,

10、辩证统一。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水平,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课本只是知识的载体,要获取真知,还需不断努力探索。师:朱元璋建立明政权之后,担心流亡于海上的方国珍与张士诚的残部势力与倭寇勾结,对大明政权构成威胁,采取海禁政策。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刑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大明律(1390年十月)诏户部申严交通外番之禁。上以中国金银、铜钱、缎匹,兵器等物自前代以来不许出番,今两广、浙江

11、、福建愚民无知,往往交通外番,私易货物,故严禁之。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以治罪。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零五今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既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西番琉球,从未寇边,其通贡有不待言者。日本叛服不常,孤独限其人舟之数,定以十年之期。 王圻续文献统考生十:从以上材料可知,禁止沿海居民下海及为向导,违者判刑,充军。海禁主要限制民间贸易,允许官方贸易,维持朝贡贸易体制。师:海禁的结果如何呢? 自通番严禁,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即本处鱼虾之利与广东贩米之商,漳州白糖诸货,皆一切禁罢。则有无何

12、所于通,衣食何所从出?如之何不相率勾引为盗也? 谭纶谭襄敏公奏议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海禁一严,无所得食,则转掠海滨。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生十一:海禁之后,民间贸易禁绝,民不聊生,转而为盗,边患迭起。设计意图:课本上只是简述“海禁”政策的目的,措施。通过史料,全方位、多角度理解“海禁”政策。师: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是“海禁”的延续。“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阻碍了外贸的繁荣,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积累、市场扩大,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关于资本主义萌芽,中学历史教科书以明清之际中国江南的一些丝织业领域内出现了雇佣关系为标准判断当时中国已经出

13、现资本主义萌芽,是以偏概全的表现。资本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雇佣关系的出现只是说明当时的一些手工业领域出现了身份隶属关系,并不能代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的自序中说,“我很难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在明代万历年间,中国的封建经济已向资本主义经济进展。”著名明清经济史研究学者王家范教授,指出:“若想从传统中国富商大贾身上找到社会变革所需要的新的社会力量,乃至资本主义的曙光,无异于痴人说梦。”黄仁宇先生在其专著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指出“从这种特殊的情形看来,资本主义不可谓曾在中国生根,遑论萌芽,更谈不上开花结果了。”“若不待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也会缓慢地树立本身独创的资本

14、主义,纯系臆度之辞。”所以,如有的学者所言,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个假命题。设计意图: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学术界很难定论的问题,课本上只是采取一家之言。通过讲解其它学者对该问题的论断,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师:展示材料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机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以上材料与本节课内容有什么关系?生十二: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续,是目前我国采取的经济发展措施。生十三:是对古代经济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