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50450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6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劝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劝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劝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劝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劝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劝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教学设计(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劝学教学设计劝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劝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实力1、了解作者及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驾驭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特殊是“博士”、“但”、“往事”、“邪”、“更”等词。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娴熟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教学重

2、点1、驾驭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特殊是“博士”、“但”、“往事”、“邪”、“更”等词。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明代的杨慎在其诗临江仙中写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英雄人物,吕蒙就是其中之一,吕蒙虽然骁勇善战,但有一个缺点:不爱读书。他的主上孙权曾屡次劝他读书。经过多次的劝告,吕蒙不再是“吴下阿蒙”,让人“刮目相待”。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板书:孙权劝学)。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西夏县(现

3、属山西省)涑水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历时19年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名为通志,宋神宗以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赐书名资治通鉴。“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供应政治借鉴。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读一读(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留意人物对话的语气。(2)听读:听录音,留意字音、停顿、节奏,留意人物对话的语气。留意: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读y,通“耶”)!即更(读gng,重新的意思)刮目相待。(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依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探

4、讨。(4)释疑:沟通探讨不理解的字词或语句,老师点拨。留意:古今异义词、成语。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5)故事复述。2、议一议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细致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1)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语气坚决坚决,神态慎重肃穆,既严格要求,又充溢关切、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怪、愤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切、爱惜。)(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烈,语气殷切。)(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非常惊异,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兴奋,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进步后感到很骄傲、自得。)四、角色扮演,体验反思1、仿照表演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留意仿照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

6、完后学生作点评。2、体验反思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孙权:劝别人要讲究方法鲁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吕蒙:学习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五、总结从本文中,我们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好读书,读好书”。六、课外延长请同学们将本文与伤仲永一文进行对比阅读,写一二百字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劝学教学设计2学问目标:1. 了解荀子及相关学问。2. 驾驭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3. 驾驭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别文言句式。实力目标:学习本文比方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实力。德育目标:明确相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需“积累”“坚持”“专一”的道

7、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新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识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会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1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老师补充。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闻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终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汲取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实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概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

8、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2题解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看法,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化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二、课文诵读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订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学生字音驾驭状况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5)虽有槁暴( )(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君子生非异也( )

9、明确:(1)ku(2)q(3)lu(4)zhng(5)yu通“又”;p(6)zh通“智”(7)xng通“性”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老师作朗读提示: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行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行以已”,以下要依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状况。第四段,应留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迥然不同的方法和看法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三、课文分析1探讨、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引导学生探讨分析,老师总结

10、、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行以已”。就是学习不行以停止,不行以放松,不行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看法三个方面来论述的。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行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绽开论述:在其次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行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行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意积累、持之以恒、用心致志的方法和看法,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胜利,从而证明“学不行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2)结合完成“思索

11、和练习一”,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组内探讨,全班沟通,老师归纳板书四、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别句式其次课时1.检查背诵2.整理、归纳文中重要文言学问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老师列出要归纳的项目,小组内相互沟通、补充,老师投影提示强调,其中难句理解、特别句式等应让学生动手翻译,以训练其翻译技能。A字词说明(1)通假字(结合“思索和练习”二)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2)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12、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3)一词多义(结合“思索和练习”二)B特别句式(学生口译,老师重点点拨翻译留意点)(l)推断句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固定格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方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3)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组织学生探讨以下问题(小组探讨,小组举荐发言人,以组为单位提问、沟通)(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点拨: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行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

13、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看法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方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方论证了什么问题?点拨:“青”“冰”的比方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方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方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才智明达,不犯过错。(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方是论述什么观点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点拨:这个比方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

14、“假舟揖”这四个比方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点拨: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看法,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点拨: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其次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4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比方的有关学问,明确比方的表达效果。引入对本文论证艺术的最大特点采纳大量的比方进行说理的艺术特色的鉴赏。点拨:(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方,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详细、生动,深化浅出,使读者简单接受。比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