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训练习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502672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训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训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训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训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训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训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训练习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答案详解2005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第卷(选择题 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羚羊 邻居 可怜 孤苦伶仃B楼盘 搂抱 头颅 光怪陆离C喉咙 笼罩 垄断 得陇望蜀D质问 桎桔 幼稚 炙手可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边陲 船仓 放空炮 高朋满座 无心插柳柳成阴B通缉 砂糖 碰钉子 披星戴月 有一利必有一弊C稼穑 皇历 跑龙套 记忆尤新 壶里没酒难留客D沟通 赋与 唱双簧 有恃无恐 有缘千里来相会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 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

2、生寝室进行考评。 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 、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 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 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A确定 前赴后继 只有/才B决定 前仆后继 只要/就C确定 前仆后继 只有/才 D决定 前赴后继 只要/就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B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C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D他有便宜从事的职权

3、,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可以全权处理。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B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C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D大李慌忙站起身说:“小米你千万别再李大爷李大爷这么叫了,我听着不自在。哟,找你李大爷有什么事嘿,你瞧,把我也绕进去了。”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

4、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B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D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是:十二音律和七声音阶在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还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所谓十二律,是中国古代的律制,律是指音调,比如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竹管,吹出十二个音调不同的标准音,用以确定乐音的高低,这十二个标准音就叫做十二律,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十二个调。在一首乐曲中,

5、我们一般只使用其中的七个音来构成音阶,即所谓七声音阶。公元1780年,传教士钱德明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发明的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钱德明的观点,当即遭到了欧洲学者的排斥。法国人沙宛在1898年说,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入的。1962年,李约瑟在他的书中说,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然后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向东传入了古中国,向西传入了古希腊。在没有考古证据的情况下,人们仿佛默认了这样一个说法。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编钟,这个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又一次喧嚣开来。因为曾侯乙的双音编钟(即在一个钟上可以敲出两个构成三度谐和关系的乐音,这是要有成熟的音乐理论

6、与精湛的制作工艺作为支持的),证实了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音律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古希腊,这种在短期内所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使人们开始怀疑音律从古巴比伦传入的可能性。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把两个文明古国中音律方面的成就做一番比较。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上,可以看到竖琴与琴师弹拨的图刻。这些文化遗物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很明显当时的弦乐已经有相当的发展。而多数科技史家认为,和谐音律的认识,最可能源于弦乐。在同时期的中国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商代出土的乐器种类开始增多了,但没有弦乐器的出现。最早的弦乐器,出土于曾侯乙墓,有二十五弦瑟,十弦及五弦器。这

7、些很先进的弦乐器,不是短时期内能形成的,也就是说中国弦乐器的起源,可能会更早,而源于商代的那些有多种发音的乐器,是可以做音律的测量与分析的。李纯一先生曾对商代不同地区的埙、编磬和编钟做了系统的研究,结论是,那时可能已具备了标准音概念,也就是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二律是和十二个月对应的。在公元前14世纪的中国,有关闰月的制法已有初步的系统,商代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利用大小月,用一年十二个月并设置闰月来协调月相与季节的关系。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中国已经发明了十九年七闰制,并有系统地进行应用。而古巴比伦人掌握十九年七闰的规律是在公元前5世纪,比中国整整晚了

8、一个世纪。这从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中国从古巴比伦学习十二律音乐体系的说法。另外,中国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为4组,每组7宿,分别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乌龟蛇几种动物形象相配,称作四象或四律、四宫。曾侯乙衣服箱上的二十八个宿名,顺时针围绕着一个斗字,这个斗字代表着北斗七星。在西方,古巴比伦平面球形图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1900年潘切斯教授利用大英博物馆收集的一些残片复原了平面球形星图。人们对照古巴比伦平面星图和中国的二十八宿,并没有一个直接相对应的含义,由此可以显示,古中国的天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独立生成的,这对十二音律及七声音阶的起源,有一个值得启发的参照。7七音十

9、二律长期以来被默认为是西方创建的。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从古巴比伦的苏米尔出土的陶片图刻上可以明显看出当时的弦乐已有相当的发展,而中国缺乏考古的直接证据。B法国人沙宛认为中国的音律是公元前4世纪由亚历山大东征军传入的。C李约瑟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古巴比伦,向东传入了古中国,向西传入了古希腊。D西方学者始终认为音律的知识起源于西方,故而极力排斥传教士钱德明提出的古希腊七声音阶是从中国抄袭的观点。8原文以对中国古代乐器的研究为依据,倾向于否定七音十二律是从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下列表述不属于原文推论依据的一项是( )A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弦乐器都很先进,说明中国弦乐器的

10、起源应该更早。B曾侯乙双音编钟证实中国的音律知识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古希腊,这是短时期内不可能达到的成就。C与古巴比伦音乐文物所属年代同时期的中国,已经出现的乐器有笛、陶钟和陶埙。D李纯一先生对商代多种乐器的系统研究表明,那时中国可能已有了十二律的音乐体系。9下列对“古代中国的音律和天文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对音律的认识其实是应用了商代就有的对闰月的认识。B中国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为四组,每组七宿,这与七声音阶的构成并非巧合。C中国古代对十二音律和十二月相的认识大体上是对应的。D中国古代天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独立生成的,与之相应的七音十二律音乐体系也不大可能是

11、传自西方的。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使有关音律起源的争论有了新的依据。B对曾侯乙编钟的研究表明,至少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处于世界前列。C中国发明十九年七闰制比古巴比伦人早了一个世纪,因此中国对音律的认识可能也要早于古巴比伦。D对古中国和古巴伦音律成就的比较,说明其对音律的认识可能是各自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武技 蒲松龄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

12、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教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

1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14、 鄙:粗俗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1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B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D幸先以我名告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三月,艺颇精,意得甚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僧笑,命李试其技方颉颃间,尼即遽止ABC D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C本文通过曲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