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在教育中的运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501979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激励在教育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激励在教育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激励在教育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激励在教育中的运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激励在教育中的运用同济小学 岑少瑜有一种爱,需要修炼,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我的理解是这种爱要体现在对学生正确的指导和激励上。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每个学生个性、能力高低各有不同,但课堂上整体来看学生比较安静,思维不够活跃,要使学生能不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我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努力做好三件事:微笑传递快乐:有感于一句话:“每天早晨,阳光都从千万里之外赶到你的面前,你为什么还不开心呢?”是的,不管过去的一天是开心还是烦恼,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当你觉得自己是快乐的,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确实有许多让人快乐的事情:初升的朝阳、清新的空气、一朵新开的小花、一片片颜色深浅不同的绿叶、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张张孩子的

2、笑脸我要求自己每天早上带着好心情回学校 ,微笑面对每一个同事、学生、家长,心情愉快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别人的微笑感染我,带给我快乐,那么希望我的微笑也能带给他人快乐!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当老师面带微笑出现在学生面前的那一刻,我相信学生的情绪会马上平静下来,老师亲切的微笑就是对学生无言的肯定和鼓励,而师生之间愉快的情绪就为新一天的学习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肯定每一个学生:我喜欢真实的课堂,根据自己班级学生思维不够活跃的特点,我确定自己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设计要准确、精炼,而不宜量多,重点在指导学习方法上。如数学概念与规律的学习,要给时间让学生静静思考,自主地练习,独立总结,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多种理

3、解,对习题有多种解决方式和途径,对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只要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不管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说多说少,我都会对他说些鼓励和肯定的话,为的是保护他们这种可贵的质疑的学习态度和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的课堂学习习惯。对于例题和练习题都尽量挖掘和利用,学生有不同想法的题目,要求学生都板书出来,这也是对学生思维火花的一种肯定,我不会轻易下判断,而是组织全班一起思考,讨论分析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或问题,总结思路,提炼方法,这样就避免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现象发生,有利于学生发现自我的潜力,有效促进知识的掌握。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规律等活动

4、,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期待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教育对每个孩子的身心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而社会与情感方面的学习跟学习成绩又有着牢不可分的关系,现在孩子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很多的外界因素如抑郁、焦虑、家庭不和等因素给他们的情感和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或伤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在家庭、社会上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将会影响孩子的将来的发展甚至一生。当我遇到这样学生,我会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只根据看到事情的表面现象急着去批评学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了解和适时的指导。经常主动和学生交谈,在与学生的轻声交谈里,让学生感受

5、到我对他们的真诚和关爱,当他们有所感触的时候,就是我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时他们才愿意接受我提出的批评和要求,渐渐朝着我对他们期待的方向去努力,再发展到他们会自觉朝着自己期待的方向去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放慢一点节奏,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希望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跟上节奏,期待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我的理解是:放慢节奏,是对学习上相对有困难的学生的一种宽容,允许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以自己的节奏来学习知识,也是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正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学习是需要理解记忆的过程,只有在慢的课堂里,我才能有足够的时间给不同的学生温情的照顾或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等,让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都有他自己新的收获。对于一部分在课堂上确实跟不上的学生,我注意加强课后的个别辅导,针对每个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耐心的讲解,抓好书写和解答过程的正确示范,让他们明确单元知识的要求,特别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和自己比;当他们有进步后,恰当使用一些小礼物进行奖励;这样一次一点小进步的累积,再与不断地指导、鼓励、奖励相结合,期待这部分学生最终能和其他学生一起完成每一阶段的学习要求。以上是我对激励的几点理解运用,目的在于指导鼓励学生形成某种良好行为习惯,并能逐步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良好行为,从而达到持之以恒的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