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考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501549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考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1、G奥尔波特认为,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受他人存在的影响,他人存在形式包括(BCD )。 (A)虚拟的存在(B)现实的存在 (C)想象的存在 (D)隐含的存在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C)。(08-05二级)(A)社会哲学阶段(B)哲学思辨阶段(C)经验描述阶段(D)实证分析阶段2、F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包括(AC )。(08-5三级) (A)社会行为 (B)社会影响 (C)社会意识 (D)本能行为 3、F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B)的学科。(08-11二级)(A)社会心理(B)

2、社会意识(C)社会知觉(D)社会情感4、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心理咨询师应该(D)。(08-11二级)(A)不予干预(B)完全保持价值中立(C)表示同情(D)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5、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P指(C )。(09-5 三级)A行为 B个体所处的情境 C个体 D函数关系6、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A )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09-5 三级)A观察 B实验 C思辩 D归纳7、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D)。(09-11 二级)(A)情绪状态 (B)过去的经验 (C)个性特征 (D)

3、所处的情境8、社会行为是由(A)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09-11 三级)(A)社会因素 (B)现实生活(C)周围环境 (D)即时情境9、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D)。(09-11 三级)(A)行为 (B)函数关系(C)个体 (D)个体所处的情境10、G奥尔波特认为,社会的存在,也就是他人的存在方式包括(ABC)。(09-11 三级)(A)现实的存在 (B)想象的存在(C)隐含的存在 (D)虚拟的存在麦孤独(W.McDougall)用(D )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11-05二级)(A)认知过程 (B)学习(C)社会影响 (D) 本能11、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

4、(B )。(11-5 三级)(A)心理分析 (B)行为主义(C)认知理论 (D)人本主义12、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关系最不密切的概念是(D )。(11-05二级)(A)存在主义 (B)自我实现 (C)人的尊严 (D) 观察学习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1、性别表示男女在(B )。(08-05二级)(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2、由他人的判断所反应的自我概念,称为(D )。(08-05二级)(A)反思自我(B)客我(C)社会自我(D)镜我3、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A )的观点。二级)(A)C罗杰斯(B

5、)M米德(C)W詹姆士(D)K勒温4、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BCD )。(08-05二级)(A)印象管理 (B)决定期待(C)解释经验 (D)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5、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包括(ABC )。(08-5三级)(A)家庭 (B)大众传媒 (C)学校 (D)交通工具 6、角色失调包括(ABC )。(08-5三级) (A)角色冲突 (B)角色失败 (C)角色不清 (D)角色误解 7、(D )不是社会化的载体。(08-11二级)(A)家庭(B)大学(C)杂志(D)意识8、企业家属于(B )的社会角色。(08-11二级)(A)表现型 (B)功利型(C)开放型(D)创新性9、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

6、角色分为(AD )。(08-11三级)(A)先赋角色 (B)功利角色 (C)表现角色 (D)成就角色10、自我概念的功能主要包括(ABC )。(08-11三级)(A)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B)解释经验 (C)决定期待 (D)控制情感11、自我概念(self)是指(D )。(09-5 二级)A人格中的监控成分 B人格中的本能成分 C求助者真实的本体性 D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12、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B )。(09-5 三级)A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社会

7、自我13、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属于(D )。(09-5 三级)A角色冲突 B角色不清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14、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C )。(09-5 三级)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超我15、一般来说,农民属于(ABC )。(09-5 三级)A成就角色 B规定性角色 C功利性角色 D不自觉角色16、现实生活中,个体要被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B)。(二级)(A)印象定位 (B)角色期待 (C)基本规范 (D)评价标准17、关于自尊,正确的说法包括(ABCD)。(09-11 二级)(A)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8、(B)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C)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 (D)自尊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18、全部社会化的前提是(D)。(09-11 三级)(A)性别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C)道德社会化 (D)言语社会化19、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B)。(09-11 三级)(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20、自尊是个体对其(A)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09-11 三级)(A)社会角色 (B)自我概念(C)自我意识 (D)自我价值21、关于自我(self),正确的说法包括(BC)。(09-11 三级)(A)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

9、认识的方式(B)也叫自我意识(C)是个体对自我存在状态的认知 (D)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22、自尊需要包括(AB)。(09-11 三级)(A)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B)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C)对归宿感的需要 (D)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23、可以提高个体自尊水平因素包括(ABCD )。(11-5 三级)(A)选择参与 (B)正确的社会比较(C)扬长补短 (D)成功的行为24、正常情况下,个体社会化的载体主要包括(ABC )。(11-5 三级)(A)学校 (B)参照群体(C)家庭 (D)居住小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09-11 三级)(A)尊重孩子,给孩子一

10、定的自由,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B)选择相似的人进行社会比较,有利于增加自尊(C)自尊是一种缺失性需要(D)成功的行为反馈可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1、第一印象的作用机制是(D )。(08-05二级)(A)近因效应(B)光环效应(C)刻板印象(D)首因效应2、在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这是(D )。(08-05二级)(A)平均模式(B)中心品质模式(C)加法模式(D)加权平均模式3、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高、共同性和一致性低,那么人们往往做出(D)的归因。(A)社会视角(B)行为主体(C)刺激客体(D

11、)情境4、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ABCD )。(08-05二级)(A)隐藏自我(B)投人所好(C)自我抬高(D)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6、光环效应是一种(D )的现象。(08-11二级)(A)社会适应(B)信息干扰(C)先入为主(D)以偏概全7、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ABCD )。(08-11三级)(A)隐藏自己与自我抬高 (B)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C)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D)投人所好8、影响归因的因素包括(ABCD )(08-11三级)(A)社会视角 (B)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C)观察位置 (D)时间因素11、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A ),就可能将行为归因于行为主体。(09-5 二级)A特

12、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 B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C特异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性高 D特异性高、共同性高和一致性低13、刻板印象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因此它具有(B)的作用。(09-5 三级)A概括化 B社会适应C抽象化 D消极14、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C )的性质。(09-5 三级)A积极 B双向作用 C消极 D定势作用15、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在(AC )的人之间产生。(09-5 三级)A熟悉 B不熟悉 C亲密 D不常见面16、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掌握包括(BCD )的信息。(09-5 三级)A协调性 B特异性 C共同性 D一致性17、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是(C)。(09-11 二级)(A)印象输入 (B)印象输出 (C)印象管理 (D)印象形成18、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A)的知觉。(09-11 二级)(A)自己 (B)社会 (C)自然 (D)环境19、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往往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B)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09-11 二级)(A)利益 (B)社会视角 (C)态度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