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题库:圆专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500534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题库:圆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题库:圆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题库:圆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题库:圆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题库:圆专项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题库:圆专项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题库:圆专项训练(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题库:圆专项训练含答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中数学题库:圆专项训练含答案的相关内容 ,以供大家阅读!一、选择题1.(2019无锡 ,第8题3分)如图 ,AB是O的直径 ,CD是O的切线 ,切点为D ,CD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C ,A=30 ,给出下面3个结论:AD=CD;BD=BC;AB=2B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3 B.2 C.1 D.0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连接OD ,CD是O的切线 ,可得CDOD ,由A=30 ,可以得出ABD=60 ,ODB是等边三角形 ,BDC=30 ,再结合在直角三角形中30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继而得到结论成立.解答

2、:解:如图 ,连接OD ,CD是O的切线 ,CDOD ,ODC=90 ,又A=30 ,ABD=60 ,OBD是等边三角形 ,DOB=ABD=60 ,AB=2OB=2OD=2BD.BDC=30 ,BD=BC ,成立;AB=2BC ,成立;C ,DA=DC ,成立;综上所述 ,均成立 ,故答案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圆的有关性质的综合应用 ,在此题中借用切线的性质 ,求得相应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2019四川广安,第10题3分)如图 ,矩形ABCD的长为6 ,宽为3 ,点O1为矩形的中心 ,O2的半径为1 ,O1O2AB于点P ,O1O2=6.假设O2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0 ,在旋转过

3、程中 ,O2与矩形的边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一共出现()A.3次B.4次C.5次D.6次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题意作出图形 ,直接写出答案即可.解答:解:如图: ,O2与矩形的边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情况一共出现4次 ,应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当圆与直线相切时 ,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3.(2019益阳 ,第8题 ,4分)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半径为2的P的圆心P的坐标为(3 ,0) ,将P沿x轴正方向平移 ,使P与y轴相切 ,那么平移的距离为()(第1题图)A.1 B.1或5 C.3 D.5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坐标与图形性

4、质.分析:平移分在y轴的左侧和y轴的右侧两种情况写出答案即可.解答:解:当P位于y轴的左侧且与y轴相切时 ,平移的距离为1;当P位于y轴的右侧且与y轴相切时 ,平移的距离为5.应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当圆与直线相切时 ,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4.(2019年山东泰安 ,第18题3分)如图 ,P为O的直径BA延长线上的一点 ,PC与O相切 ,切点为C ,点D是上一点 ,连接PD.PC=PD=BC.以下结论:(1)PD与O相切;(2)四边形PCBD是菱形;(3)PO=AB;(4)PDB=120.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4个B.3个C.2个D.1个分析:(

5、1)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出PCO=90 ,进而得出PCOPDO(SSS) ,即可得出PCO=PDO=90 ,得出答案即可;(2)利用(1)所求得出:CPB=BPD ,进而求出CPBDPB(SAS) ,即可得出答案;(3)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PCOBCA(ASA) ,进而得出CO=PO=AB;(4)利用四边形PCBD是菱形 ,CPO=30 ,那么DP=DB ,那么DPB=DBP=30 ,求出即可.解:(1)连接CO ,DO ,PC与O相切 ,切点为C ,PCO=90 ,在PCO和PDO中 , ,PCOPDO(SSS) ,PCO=PDO=90 ,PD与O相切 ,故此选项正确;(2)由(1)得:CP

6、B=BPD ,在CPB和DPB中 , ,CPBDPB(SAS) ,BC=BD ,PC=PD=BC=BD ,四边形PCBD是菱形 ,故此选项正确;(3)连接AC ,PC=CB ,CPB=CBP ,AB是O直径 ,ACB=90 ,在PCO和BCA中 , ,PCOBCA(ASA) ,AC=CO ,AC=CO=AO ,COA=60 ,CPO=30 ,CO=PO=AB ,PO=AB ,故此选项正确;(4)四边形PCBD是菱形 ,CPO=30 ,DP=DB ,那么DPB=DBP=30 ,PDB=120 ,故此选项正确;应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

7、质等知识 ,熟练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5.(2019武汉 ,第10题3分)如图 ,PA ,PB切O于A、B两点 ,CD切O于点E ,交PA ,PB于C ,D.假设O的半径为r ,PCD的周长等于3r ,那么tanAPB的值是()A.1B.1/2C.3/5D.2考点:切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1)连接OA、OB、OP ,延长BO交PA的延长线于点F.利用切线求得CA=CE ,DB=DE ,PA=PB再得出PA=PB=.利用RtBFPRTOAF得出AF=FB ,在RTFBP中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 ,再求tanAPB的值即可.解答:解:连接OA

8、、OB、OP ,延长BO交PA的延长线于点F.PA ,PB切O于A、B两点 ,CD切O于点EOAP=OBP=90 ,CA=CE ,DB=DE ,PA=PB ,PCD的周长=PC+CE+DE+PD=PC+AC+PD+DB=PA+PB=3r ,PA=PB=.在RtBFP和RtOAF中 ,RtBFPRTOAF.AF=FB ,在RtFBP中 ,PF2PB2=FB2(PA+AF)2PB2=FB2(r+BF)2()2=BF2 ,解得BF=r ,tanAPB= ,应选:B.6.(2019台湾 ,第21题3分)如图 ,G为ABC的重心.假设圆G分别与AC、BC相切 ,且与AB相交于两点 ,那么关于ABC三边长

9、的大小关系 ,以下何者正确?()A.BCAC C.ABAC分析:G为ABC的重心 ,那么ABG面积=BCG面积=ACG面积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判断.解:G为ABC的重心 ,ABG面积=BCG面积=ACG面积 ,又GHa=GHbGHc ,BC=AC应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理解重心的性质是关键.7.(2019孝感 ,第10题3分)如图 ,在半径为6cm的O中 ,点A是劣弧的中点 ,点D是优弧上一点 ,且D=30 ,以下四个结论:OABC=6;sin四边形ABOC是菱形.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B.C.D.考点:垂径定理;菱形的判定;圆周角定理;

10、解直角三角形.分析:分别根据垂径定理、菱形的判定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点A是劣弧的中点 ,OA过圆心 ,OABC ,故正确;D=30 ,ABC=D=30 ,AOB=60 ,点A是点A是劣弧的中点 ,BC=2CE ,OA=OB ,OB=OB=AB=6cm ,BE=ABcos30=6=3 cm ,BC=2BE=6 cm ,故B正确;AOB=60 ,sinAOB=sin60= ,故正确;AOB=60 ,AB=OB ,点A是劣弧的中点 ,AC=OC ,AB=BO=OC=CA ,四边形ABOC是菱形 ,故正确.应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垂径定理、菱形的判定、圆周角定理

11、、解直角三角形 ,综合性较强 ,是一道好题.8.(2019四川泸州 ,第12题 ,3分)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P的圆心坐标是(3 ,a)(a3) ,半径为3 ,函数y=x的图象被P截得的弦AB的长为 ,那么a的值是()A.4 B.7C.3 D.5解答:解:作PCx轴于C ,交AB于D ,作PEAB于E ,连结PB ,如图 ,P的圆心坐标是(3 ,a) ,OC=3 ,PC=a ,把x=3代入y=x得y=3 ,D点坐标为(3 ,3) ,CD=3 ,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ED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EAB ,AE=BE=AB=4=2 ,在RtPBE中 ,PB=3 ,PE= ,PD=PE

12、= ,a=3+.应选B.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点评:此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平分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也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

13、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