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49573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共28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现象( )A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B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 D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2.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在谈及西周的政治制度时指出:“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有宗庙,其始祖被全疆域大众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爵位世袭,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他认为( ) A宗法

2、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分封制有利于扩大疆域C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 D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3.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 ( )A确定分封诸侯的主要依据 B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4.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 ( )A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 B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C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 D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5.史学家唐德

3、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 )A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 B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C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 D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6.秦始皇始置,权重而秩尊。西汉沿置,以监察、执法为主要执掌,位上卿。此官职应该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7.西汉丞相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据此可知,汉前期( )A皇权得以加强 B君臣关系恶化C相权有所削弱 D相权冲击皇权8唐初,基于地方州县两级行政设置,在州之上分设十道监察区,命监察御史等分巡各道州县。中唐以后,按察使、采访使、黜陟使、

4、观察使等,相继成为各道的专职监察官。采访使、观察使等也有了固定的驻所和判官属僚。这反映出唐代 ( )A地方监察逐步网络化和制度化 B有效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C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全面监察 D监察官逐渐变为地方官吏9.北宋建立后,在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在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 ( )A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 B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C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 D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10.宋朝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一路下同时存在三个平级的

5、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一建制 (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11.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别头考生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弥封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誊录重新誊写考生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锁院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直至考试结束A参考人员多 B考试规程渐趋严密C选拔方式多样 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12.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年)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

6、(最高学术机构)之下。这主要是因为 ( )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阁臣多来自于翰林院13.清史稿载:“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滞,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该记载 ( )A体现军国大权尽归内阁 B显示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C. 证实清朝中央集权强化 D说明军机大臣需敏锐严谨14.清朝前期的君主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但同时也明确规定:这些王公须在京城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规定的

7、主要目的是 ( )A方便满洲贵族参政议政 B消除君主制的潜在威胁C尊重少数民族原有传统 D减少清政府的财政开支15.有清一代,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可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时期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这一现象反映出清代 ( )A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 B吏治逐渐走向了腐败C朝廷公信力遭到破坏 D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16.富人看看抗议说,梭伦的措施就是赤裸裸的非法没收;激进分子则抱怨说,梭伦没有重新分配土地。但是人们都一致同意,梭伦的改革将雅典从革命中拯救了出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富人”指的是通过海外贸易获得财富的工商业奴隶主

8、B梭伦用中庸之道的变法化解了暴力革命C梭伦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此确立 D土地问题是梭伦改革的核心问题17.在古希腊宗教和哲学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防范英雄的观念,“这种对英雄的防范意识和做法充分体现了雅典人的政治智慧”,尽管“雅典的英雄常常不得好报,愿为人民贡献才智者却层出不穷”。据此可知,陶片放逐法 ( )A沦为雅典党争的工具 B巩固民主的作用明显C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 D与雅典社会环境相关18.根据规定,雅典公民个人可以在公民大会上提议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实质上表明 ( )A雅典重视男性公

9、民的民主权利 B雅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C雅典城邦整体利益高于一切D雅典注重依法治理城邦事务19.在雅典,改革的法案常常写在石碑上,而这些石碑一般是放在市政广场西侧的执政官官邸的巴赛勒斯柱廊里,雅典公民穿行于柱廊间就可以看到改革的法案。这一做法有利于 ( )A宣扬天赋人权理念 B保障公民平等C培养公民参政意识 D维护贵族政治20.雅典民主政治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公民大会对行政长官构成约束、陪审团对最高法院构成牵制的社会政治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 ( )A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 B使全体雅典民众能够监督政府权力C彻底结束了贵族把持政权的局D使国家权力形成了初具制衡的状态21.针对雅典民主制

10、度,柏拉图说:“不顾一切过分追求自由的结果,破坏了民主社会的基础,导致了极权政治的需要。”这表明柏拉图 ( )A反对雅典民主政治制度 B认为雅典需要极权政治C肯定雅典的政治平民化 D认识到雅典民主的危机22.十二铜表法因将法律镌刻在十二块铜板上而得名,其内容分为传唤、审理、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等十二篇。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 ( )A与习惯法高度一致 B旨在完善诉讼程序C法律规范已臻完善 D涉及内容广泛全面23.公元1世纪,罗马百科全书编纂者塞尔苏斯曾说:“罗马法学昌明时期,解释法律不拘泥于文字,而按法律的精神为之。”

11、据此可知 ( )A当时对罗马法的法律解释具有主观性 B万民法突破了公民法的形式主义C罗马法官拥有司法判决的自由裁量权 D当时的法律条文滞后于社会发展24.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的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 )A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B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C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D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25.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编者所起的作用主要不是创作法律,而是拣选法律,他们要剔除原始素材中那些相互矛盾的部分,从而使得被拣选的材料尽可能连贯。编者所要编写的是 ( )A自然法 B万民法C民法大全 D十二铜表法26.自然法之父

12、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材料表明 ( )A执政官就是法律,法律就是执政官 B法律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执政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27.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分为公法和私法。公法包括国家机关和宗教祭祀活动的规范,私法包括所有权、契约、家庭婚姻、继承权等方面的规范。这说明古罗马法律 ( )A公法、私法都是法学家制定的 B私法更加具体可行有效C公法、私法都体现公民的意志 D公法的重要性超过私法28.有学者认为:“罗马法使英国法从原始的混杂、分散和非理性走向了统一和理性。而在汲取罗马法精华的基础上,英国法也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成为日后具有世界

13、影响的英美法系的母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法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 B罗马法是英国国家法律的基础C英国法体现了罗马法所蕴含的自然法思想 D英国法是近代欧美法系的来源二、非选择题(共两大题,每题22分,共4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

14、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摘编自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