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庆教授谈信息素养关键词: 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为什么非常强调信息素养这个问题,这一概念是如何 提出的?自计算机发明以来,就与其他信息技术一起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人类 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承担培养人类社会未来继承者与建设者重任的教育事业,应该使受教育 者的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这是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意义从70 年代开始,一 些计算机教育专家提出了计算机文化的观念,指出在信息时代,一个现代人不仅 需要有读写算的能力,还要具有计算机的常识,并且具有使用计算机的意识与能 力1981 年在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上,苏联西伯利亚科学院院士叶尔肖夫所 作的大会主题报告是“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研 究与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化教育是现代社会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 分我国教育界的领导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现在已经取得共识:我国的教育应该从 应试教育的轨道转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轨道,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化教育是全 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其目标就是培养现代社会接班人的信息素养• 怎样理解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处于信息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建立了更加丰富而广阔的信息资 源,有能力的人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更加快捷方便地在其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也 可以更加快捷方便地以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方式传播所需要的消息。
而利用这些信 息,可以改革物质能源的生产与服务的方向,促进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升,这也 是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与信息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特点但是,人们进行文 化传播与交流的能力,极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的影响,作为文 化传播与交流的基本能力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成为与语文、数学、外语一样的基 础工具因此,信息社会中有文化、有知识的人,应该能够很好地把握信息、物 质和能量这三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信息科技对 于人类文化的影响应该有本质的认识,应该能具有在信息社会学习文化、取得知 识和信息的基本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能够利用与建设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息, 也就是具有一种“信息素养”或者“信息文化”• 信息素养的内涵是什么?信息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现代社会接班人的信息素养根据国内外教育界研究的发展,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意识情感信息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 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 识这是想不想得到和敢不敢用信息技术的问题2) 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 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 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应用信息技术时,能不能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 规范,利用时对于人类社会好不好,这是有没有信息伦理修养的问题3) 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对于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是否明白,对于其 发展与作用是否了解,应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能够阅读有关 的一般性通俗科普信息文章和参加有关的讨论,谈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这 是知不知道信息技术的问题4) 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即操纵、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会不会与能不 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开发 与传播信息,这包括几个层次基本的信息能力有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操 作能力,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力等;进一步的要求包括有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 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 错能力、对于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能力等, 而这些能力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若干层次的要求这是能不能应用信息技术的问题• 您是怎样看待信息素养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我觉得国家应该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素养评价的指标 体系,我设想它一方面是层次性的,特别是对于信息知识与能力应该提出具体的 分层次水平要求;而另一方面,它应该包含信息素养的各个方面:(1)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与情感的程度是现代人在信息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一种 素质,而我们目前对于这一点,在评价学生时并不太注意2) 信息伦理道德信息伦理道德的情况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的一 部分,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要考虑它3) 信息知识这一部分信息素养的评价项目,一般都会列入信息素养的评价 指标体系这里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信息技术发展历史、信息技术工作的基本 原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等几个方面4) 信息能力由于信息素养的操作性特点,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评价中最有 必要考虑的部分但是对于信息能力认识的不一致,造成对信息能力评价标准的 项目拟订十分困难总的说来,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信 息查找能力、信息组织存储能力、信息组合编辑与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包括一定 的程序设计能力等等应该指出的是,与其他素质的评价判断一样,信息素养的评价包含的内容十 分多,而且有一部分只能依靠教师观察与调查得出结果,因此它的评价结果不宜 使用过于细致的分段标准,主要是使用合格与不合格的标准来表示;为了表彰比 较努力的学生,也可以使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四级或者优秀、良好、 中等、合格、不合格的五级度量方式表达。
• 过去对于信息素养的评价方法有什么不足?对于信息素养的评价,过去主要是检查学生的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因此所 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验,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笔试进行的,这就产生了一 系列的问题:首先,对于信息素养的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这两个重要部分的 程度与水平没有认真判断;其次,依靠测验方法,特别是笔试来衡量与判断,比 较难以判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由于是笔试进行考核,学生只要能够笔 答,就可能通过测验,这样就可能使一部分学生注意知识方面而对能力方面有所 忽视• 您认为应该如何科学地确定针对信息素养各个项目的评价方法? 必须针对信息素养的不同方面,确定各个项目的评价方法:(1) 信息意识信息意识与情感的标准是十分难以评价的问题,但是作为信息 素养的一个重要部分,又必须予以评价而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讨论涉及信息意 识与情感的评价问题笔者认为信息意识的评价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但 是作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来评价,考虑到学习周期比较短的关系,可以通过观察 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记录学生上机次数、能不能主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 其他学科学习问题等等来判断与衡量这里一部分评价工作可以靠学校校园网的 使用记录来进行分析,而许多判断需要教师日常观察与调查。
2) 信息伦理道德与信息意识相类似,信息伦理道德的水平判断主要依靠教 师的观察与调查当然一部分理论上的认识可以靠笔试测验结果分析,例如,提 出一些个案研究来分析学生如何对待典型的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3) 信息知识这个部分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素养评价中最适合于笔试进行测验 的部分,许多知识内容都可以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和检查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 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还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方法来进 行较好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而节省批阅考卷与记分等繁杂劳动,避免 不必要的错误与干扰,同时也是培育信息素养的一个实际行动4) 信息能力目前,对于信息能力的判断主要还是通过笔试进行,我们国家 的一部分省市还配合使用了上机操作考试来判断学生的信息能力这样可以比较 客观地评价学生使用信息系统完成一定工作的能力水平问题是,这种测试的条 件需要比较高一些,解决办法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准备几套试卷,所有参加测验 的学生分为几组,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回答,而由计算机根据标准答案进行判卷记 分,现在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测试条件已经大大改善;另一方面则可以利 用项目反应理论(ItemResponce Theory IRT)的程序化实现,使得我们可以以比较小的数量的问题测试出学生某种能力达到的程度。
• 您认为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是什么?综上情况来看,信息素养教育具有伦理道德、技术、人文三个要素,是一个 综合性的学科,此外,信息科学技术是一种可以在其他学科教育和学习中应用的 工具,因此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只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实施,而是分在计算机 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育管理的应用中进行我国目前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最普遍的方式是通过计算机学科教育,即计算机 的必修课、选修课或活动课对于形成教师队伍、组织教材建设、保证一定的教 学活动是有必要的;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内容必须不断地变化和 发展,而且作为一般社会成员所需的信息能力不必要与未来的信息工程师一致, 因此在计算机学科教学内容的确定时,在教材的编写时,必须掌握好分寸和尺度这一点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一个问题应该注意的是通过计算机辅助教育进行教学活动它一方面将计算机和其他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让学习者也学习各种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操作,因而应该是信息教育的最重要部分要做好这一点,就 需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把信息技术整合 到课程中例如在语文课程的开发时,把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内容结合到识字作文 教学中去等等。
这也需要大量的软件开发,以及大量的实验研究 要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每个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素养教育包括道德、 技术、人文三方面本文在论述美国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并对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一些 建议关键字: 信息素养 大学生 美国随着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社会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 域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化社会对人的挑战表现为对人的综合能力 的挑战,而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社会,国 民是否具备相当的信息素养和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 的重要方面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更是学习化社会“学 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目前,信息素养的培养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 界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和社会的接班人,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网络化、虚拟化对他们进行信息素 养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一、美国信息素养的发展及现状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 1974 年提出, 主要包括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和信息技能(技术层面) 三个方面。
1983年,美国科学家霍顿(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设信息素养课 程 1987 年,信息学专家 Patrieia.Breivik 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 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 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软件 1989年,美国图书馆 协会(ALA)理事会就信息素养问题在其总结报告中,把信息素养界定为四个方面: 需要信息时具有确认信息、寻找信息、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1990 年,美国成立了由75个教育部门组成的名为信息素养论坛(the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简称NFIL)的组织,其宗旨为:提高全球和全美的 信息素养意识,鼓励各种获得信息素养活动的开展 1992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给 信息素养下了定义: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 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