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482583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中唐以后,唐朝更是走向衰亡。藩镇跋扈,宦官窃权,内忧外患,使得大唐的国运日渐衰微,唐诗创作也到了晚唐阶段。晚唐诗歌在气象格局上虽然失去了盛唐诗歌的大气磅礴,但晚唐诗人们在中唐创新求变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诗国仍然是一派绚丽灿烂的景象,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中唐相比,晚唐的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李商隐、杜牧是晚唐诗人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无论在表现内容还是创作艺术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许浑、温庭筠等诗人,在艺术方面也都各有突破和创新。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诗人,则继承了中唐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

2、面也自有其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但晚唐的时局如西风落日,士人深感无力回天,所以在诗歌创作上更趋于对日常人情、男女情爱这些精神世界中的一般内容的表现,抒情基调以感伤低回为主,呈现出幽微细腻、沉迷绮艳、清丽淡远、怨刺讥弹等主要风格;晚唐诗追求语言与构思的雕琢与锻炼,发展了中唐以来的苦吟诗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婉艺术取向,表现出对盛唐诗学的恢复,同时也流露出注重平淡、讲求意味的倾向。晚唐的部分诗歌追求阴柔细腻、小巧蕴藉的诗歌意境,为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世界增添了极为独特的景致,也为后来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是一首自慰并慰友的抒情诗,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

3、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旷达自信的生活情趣;寄扬州韩绰判官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于江南青山绿水的思念以及对故人的怀念;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通篇以“别”为诗眼,表现诗人“黯然”的情怀与气氛;安定城楼是诗人应试不中而写的一首失意自遣之作。诗中感叹壮志难酬,并将笔锋指向那些贪图私利的权贵,表达了激愤之情;赵嘏长安晚秋写诗人渭中的见闻,通过对秋景的描写,反映诗人宦游羁旅之苦和思归之情;温庭筠商山早行形象、鲜明地勾画了山村早晨的景色,真切地表达了封建社会中一般旅人共有的羁旅之思。 学生用书P42古代诗词中“用典”的作用1表达对身世遭遇的感触士子在政治上失意时,常以妇女被幽禁、

4、昭君出塞的典故作比,如文天祥和中斋韵:“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文天祥被迫入北国,悲泪难禁,与明妃相似;想到南宋命运,他啼血长鸣,与望帝相似。作者借此表达功业飘零之恨。又如王令秋日寄满子权:“欲作新声寄遗恨,直弦先断泪盈琴。”引俞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破琴绝音,终身不复鼓琴之事,慨叹自己知音难遇。2表达愉快心境如王安石千秋岁引:“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楚台风,典出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典出世说新语:“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这里用此典,表明自己对往日的欢情与佳景一刻不忘。3表达心志如林逋书寿堂壁:“茂

5、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求遗稿,指的是司马相如死后, 汉武帝曾从他家中取到一卷谈封禅之书,该书劝汉武帝封禅,有迎合汉武帝之意。这里反用这个故事,说要是皇帝他日来求稿,他自喜没有封禅书。说明他不想讨好皇帝,表达了他的高洁品格。4咏史寓鉴戒如欧阳修浪淘沙:“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魂散马嵬关,指的是玄宗奔蜀途中,随行护卫将士要求杀死杨贵妃,玄宗不得不将她缢死于马嵬驿之事;红尘,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之意。词人借此对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唐明皇进行了讽刺。5借典颂先贤如杨万里虞丞相挽词:“雪山真将相,赤壁再乾坤。”雪山,即四川岷山,杜甫在赠左仆

6、射郑国公严公武中极力颂扬严武的出镇四川,说“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杨万里借杜诗之意,说虞允文的将相功业犹如当日严武。赤壁,即三国时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之事,作者用它来比虞允文所指挥的稳定了宋、金南北对峙之势的采石大捷,极写虞丞相之功绩,表达出作者对他的仰慕之情。6用典以自喻罗公升秋怀:“旧日方山子,凄凉寄一箪。”方山子,即北宋陈慥,他晚年隐居乡间,“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隐仙”。罗公升复宋不成,遁迹于山林,因而引以自比,抒发他不能恢复宋室的怅惘与苦闷。一、字音江涵(hn) 携带(xi) 酩酊(dn) 酬劳(chu)霑衣(zhn) 云鬓(bn) 迢递(tio) 王粲

7、(cn)鹓雏(yun) 拂曙(sh) 宫阙(qu) 鲈鱼(l)征铎(du) 槲叶(h) 枳花(zh) 凫雁(f)二、一词多义(1)残(2)方(3)干(4)独(5)动三、词类活用晓镜但愁云鬓改名词作动词,对着镜子梳妆四、古今异义不用登临恨落晖古义:遗憾。今义:怨恨。青鸟殷勤为探看古义:恳切深厚的情意。今义:热情而周到。不知腐鼠成滋味古义:美味。今义:味道。五、名句默写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李商隐安定城楼),学生用书P43)九日齐山登高

8、1解题意“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与“登高”照应,形成因果关系,点明了节气、氛围;“登高”即人物活动,也暗示诗歌情感;“齐山”是作者所登之山,山川景色可能是触发诗情的根源。由标题可推知作者是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抒发情怀。2知作者生平经历: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杜牧出生于诗书之家,才华出众,但生逢江河日下的晚唐,也只能湮没于茫茫人海之中。成就影响: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和李商稳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

9、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3探背景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一次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的作品。和他一同登山的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文意概括本诗通过写登高时所见所想,运用典故和含蓄的语言,既表现了佳节之时面对美景的愉悦之情,又曲折地表现出诗人因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全诗看似旷达,实则抑郁,表现了士大夫复杂

10、的情感。1有人说,“江涵秋影雁初飞”中“涵”字用得极好,你认为如何?答:明确好。“涵”,是“包容,包含”的意思,在句中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诗人描绘秋景,不是迎面远眺,而是俯看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看到鸿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这个“涵”字,曲折地摄入眼底。2有人评价这首诗“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答:明确在颔联中诗人感叹活在尘世上,难得开心一笑,因此,重阳登临之际,便应头插菊花,尽享欢乐。“尘世难逢开口笑”表达抑郁之思,“菊花须插满头归”表达旷达之情,一个虽遭贬谪但却乐观旷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全诗

11、的内容进行分析。答:明确本诗既有放浪沉醉的自嘲自勉,又有世事沧桑、光阴易逝的感叹,诗人通过表面的超然物外,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内心的抑郁不平。寄扬州韩绰判官1解题意“寄”,送给;“韩绰判官”,诗歌抒情的对象;“扬州”,韩绰身在扬州,同时也蕴含作者对此地的情感。2探背景对于扬州,杜牧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早年仕途失意,曾十年浪迹江南,扬州是他待得最久的地方。他在那里游山玩水,出入寺院,自得其乐,还进出秦楼楚馆,倚红偎翠,以酒为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扬州是他潦倒江湖而不堪回首的地方,但也是他享受生活、饱览江南名胜与美女的所在。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文宗大和七至九年,杜牧曾任江南节度使掌书记,与

12、韩绰是同僚。这首诗当作于诗人离开江南之后。诗人想念友人,很关心友人近期的状况,充满了深厚的情意。文意概括这首诗写了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表达了诗人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怀念热闹繁华的扬州的思想感情。1首句中的“隐隐”“迢迢”,写景中蕴含无尽意趣,试简要分析。答:明确青山隐隐: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迢迢:绿水如带,迢递不断。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2后两句诗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明确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

13、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的景象的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3诗歌中的景象是实写还是虚写?诗歌借这些景象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答:明确诗歌里的江南景象并不是眼前所见,而是想象中的,是虚写,因为诗人此时不在扬州。其情感是对江南的向往,对朋友的挂念。4“秋尽江南草未凋”中的“未”字本作“木”,这两个字传达的感情有什么区别?答:明确“草木凋”和“草未凋”意思截然相反。如用“草木凋”,只能理解为哀景衬哀情,借江南秋景衬托思念朋友之情。如用“草未凋”,感情则更加深厚丰富,杜牧当时是被调到北方任职,北方的晚秋时节,秋风四起,树叶已经飘落,给人一种萧条之感,而此时的江南风光依

14、旧。诗人之所以这样写,就是因为心理上已经有了强烈的反差: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风光依旧旖旎秀美,真是很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朋友啊。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解题意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深挚,辞藻典雅精当。2知作者生平经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李商隐少年不幸,父亲早逝,于是刻苦攻读,渴望通过科举摆脱困境。大和六年,20岁的李商隐第一次去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落第。第二年,再次落榜。唐文宗开成二年,李商隐第三次应进士科考,终于及第。晚唐时期,朝廷内出现了两大派系之争,史称“牛李党争”。李商隐又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36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