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周测及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482243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周测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周测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周测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周测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周测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周测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次周测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下)语文第一次周测试卷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45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空格内。(4分)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美国蒙特里海湾的沿岸,一棵柏树,历经cng( )桑,独自守候了百年;浩浩戈壁,茫茫沙漠,胡杨将根深深扎进地下20多米,挺拔的身姿顽强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奇寒无比的雪山上,雪莲花傲然绽( )放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却有如许震hn( )人心的生命奇迹在上演。大自然就是以其神奇来导演一幕幕神话和传奇。请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去看待大自然,请珍惜、呵( )护每一个生命。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4 分)()A.意见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

2、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B.近五六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幸福观呈现出向现实性、生活性倾斜的特点。C.贾平凹历时4 年创作的小说“古炉”出版发行,该作品延续了其乡土文学的创作风格。D.诺贝尔奖得主埃尔温内尔感慨地说:“中国医药城,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的地方!”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A.通过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B.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

3、恰当的一项。( )(4分)A有的作品满纸儿童情趣,令人忍俊不禁。B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不能模棱两可、不置可否。C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D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5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2 分 ) (1)临风一唳思何事? 。(2)淮南秋雨夜, 。 (3) ,往来无白丁。 (4)翅湿沾微雨, 。 (5)无丝竹之乱耳, 。(6)转觉鸬鹚毛色下,_。(7) ,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8) ,相伴过年华。(9)写出以杨柳为题材写春的诗句: , 。(10)陋室铭中以自然环境烘托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6名著阅读。

4、(5分)在你读过的中国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写出:名著:_ _,人物:_,事件: 性格特点:_7专题(12分 )材料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鸟类涉及文学、音乐、舞蹈、器物纹饰、雕塑、建筑以及建筑装饰等各个领域;在仿生学领域,根据鸟类发明了卓有成效的导航、识别、计算、能量转换等系统,这些系统的灵敏性、高效性、准确性、抗干扰性都令人惊叹不已。 材料二:鸟类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人类的朋友。它对抑制害虫的繁衍、保护农业生产、保护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鸟类是植物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 材料三:地球上曾经有16万种鸟,人类出现以后,平均每83年有一种鸟绝迹。公元1600至公元1900年的300年间,绝

5、灭鸟类90种。全世界现存鸟类9000余种。在鸟类濒临绝种的原因中,栖息地改变或被破坏占60%,人类捕杀占29%。(1)探究上述三则材料,你对鸟与人类的关系和文化的内涵有哪些新的认识?(4 分 ) (2)学校举行“保护鸟 ”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向社会发出以“保护鸟类,争做绿色使者,建设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倡议书,你认为倡议中的“绿色”的含义是什么?(4 分 ) (3)古代诗词中常写到鸟,请写出两句有关鸟的俗语、诗句。(4分)俗语(2分): 诗句(2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11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6、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8、“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答:9、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6分)答:(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甲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

7、真不知马也。(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刖:音“yu”,古代一种酷刑,断足。奚:何,为什么。 理:加工雕琢玉石。10结合文意,解释

8、下列加点的词。(4分)(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6 分 )答: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译文: 13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答: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8题。(22分) 开在哪儿都是玫瑰 (叶磊) (1)我真不该将这些玫瑰种在

9、这里。我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你瞧,那些蔓生的玫瑰与菊花挤挤挨挨地共处一片花槽,看上去多么古里古怪!更要命的是,这些恣意滋生的枝条还伸到从我们家房间到庭院的小径上,不时地要钩住我们的腿,抓住我们的衣袖,甚至要划破我们毫无防备的肌肤。毫无疑问,这一丛玫瑰真的是种错了地方。 (2)不过,这也不能全怪我。当初,我种下它的时候,它可不是这么一大丛。那是一个午后,我在花园里修修剪剪忙乎了好一阵,正准备将那些剪下来的冗枝扔进垃圾箱时,我的一位邻居来了。我的这位酷爱养花种草的园丁邻居,当即就怂恿我从这些差点被丢掉的杂枝中挑出些种起来。 (3)我本无意再要一丛玫瑰,但又不想太扫这位仁兄的兴,就随便从那些参差不齐的

10、残枝中抽了一枝就近插入身边的一个齐腰高的砖砌花槽。 (4)我这样做实在是不用费吹灰之力的:一来这个花槽刚刚松过土,二来它还有其他任何地方都无可比拟的优势:我甚至无须屈身弯腰。 (5)我想,肯定是这个花槽还有其他什么独特的品质正好适合这一剪枝,因为,才几个星期的工夫,它就发芽生枝,并开始向四面八方疯长。每次在给它修枝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给它搬个地方只要天气合适,只要有空,只要 (6)直到一年以后,那个花槽仍旧滋养和包容着它的这丛外来户。春天,我终于戴上园艺手套,拿起铲子,来到花园里准备为这些花丛找个新家。意外地,我发现在这丛绿色中,有生以来第一次萌出了几个稚嫩的花苞。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朵来呢?

11、会和它的母亲拥有同样的颜色吗?强烈的好奇心升上来,漫过了我那本来就已迟到的决心。我想,还是等它开过花再移走吧。 (7)结果,从那一年的三月起,贯穿整个四月份,一直到五月,这一丛花让我们饱饱地美享了它桃红色的美丽灿烂。当最后一朵花儿凋谢时,我再次来到花园拿起我的工具,这一次,我可真的要行动了。 (8)可是,我把它们安置在哪儿好呢?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当它们花开烂漫,自己从房间的窗户一次又一次地欣赏如画美景的日子来。要不是种在地上,我又怎能有幸看到如此风光?要不是它们的枝叶延伸到花园小径,我又如何能将这丛纷纷攘攘的花朵全部收入眼底?那些种在“合适”之地的玫瑰,我们每天又能几次走到后院,欣赏几次它们的芳影? (9)有时,偶尔有点错位,比起永远循规蹈矩的各就各位来,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欢愉。 (10)我将铲子丢到一边。 (11)我想,只要我们还住在这座房子里,我就会让这丛玫瑰待在那儿了。每个春天,我们都会急不可耐地守望着它的第一枝花苞,然后美美地在它慷慨的开放里沉醉一个春季。 (12)这花种错了地方吗?也许。 (13)可它却找到了最好的地方,真的。(选自时代读者)14.第段中,作者运用一种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4分)答: 15.作者当初为什么要在花槽中种下这株玫瑰?种的这株玫瑰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烦恼?(4分)答: 16.文中三次写到作者想将花槽中玫瑰搬个地方。其中前两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