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两个不容忽略的步骤-中国统计年鉴官网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482210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两个不容忽略的步骤-中国统计年鉴官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两个不容忽略的步骤-中国统计年鉴官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两个不容忽略的步骤-中国统计年鉴官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两个不容忽略的步骤-中国统计年鉴官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两个不容忽略的步骤-中国统计年鉴官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两个不容忽略的步骤-中国统计年鉴官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两个不容忽略的步骤-中国统计年鉴官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两个不容忽略的步骤|中国统计年鉴官网 生产部门统计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国民经济宏观统计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生产部门统计工作的正确是否,势必影响以后的统计信息工作的质量。搞好生产部门的统计工作,对以后各级统计工作无疑是一个良好开端和坚实基础。所以,每一个生产部门的基础统计人员,对于统计工作必需给予充足的认识。列宁说:“社会经济统计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在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中,凡需要用数字反应的事物本质和规律,全部离不开统计。因为统计是反应客体的真实统计。统计工作的性质也决定了统计工作的特点:自下而上,逐层上报,以基层的原始材料为基础。任何事物全部有一

2、定的规律可循,生产部门统计工作是宏观统计工作的微观表现,它不能背离统计工作的基础规律和程序。生产部门统计工作的程序,大致可分为以下多个步骤:1.调查搜集原始材料阶段;2.对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组和审核阶段;3.汇总统计资料阶段;4.填写报送统计报表阶段。其中有两个步骤在整个统计工作程序中是不容忽略的,它们是:1.调查搜集原始材料阶段;2.对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组和审核阶段。这是因为调查搜集原始材料是生产部门统计工作的首要步骤,原始资料的正确是否,对以后各阶段的统计工作的质量含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对取得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组,是为了正确无误的归集计算统计数据,从而系统的反应生产总体特征,这

3、一步骤在整个统计工作进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主要地位。本文仅就以上两个步骤在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及应该注意的方面谈谈个人的浅见。一、必需重视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原始资料的搜集和调查。统计工作贯穿于生产工作的一直,它用数字提供生产部门各方面的统计分析资料,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会计核实和业务核实,并以全方面正确的统计数据反应劳动者发明的价值量。所以说,生产部门的统计工作是当代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之一。而在这基础工作中,原始资料的搜集、调查工作又是首当其冲的,能够说是基础工作的基础。假如我们把生产部门统计工作视作待建的高楼,那么搜集、调查材料这一步骤则是高楼的奠基工程,工程奠基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

4、栋楼房的质量和寿命。为此,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对搞好这一步骤的工作无疑是至关主要的。1必需充足认识搜集、调查原始统计资料的主要性。搜集、调查原始统计资料,是依据管理部门设定的统计研究目标和要求,采取科学的方法方法,系统地、有计划地搜集相关生产活动和结果数据资料的起点。它在整个生产部门统计工作过程中占有主要地位。经过搜集、调查,不但能为统计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料和详实的情况,而且能够博取真实的数字。搜集、调查全方面完整的数据,能为统计整理和统计报表打下可靠基础。假如搜集、调查的资料不真实或不符合要求,即使进行再科学的加工整理及周密细致的分析研究,也不可能取得正确的数据资料,更不会从中获取真实的统计报

5、表,提供有质量确保的统计信息,更不能满足管理部门的统计需求。比如,某生产部门上报的一份完工工时统计月报,管理部门稽核时发觉工时完成额和计划工时数额不符。经查对分析,工时完成额中有部分工时属于返工待修工时,不属于生产完成工时。究其原因,问题出在统计人员搜集、调查统计资料时疏忽大意,误将返工待修工时计入完工工时报出,以致造成上报数据的失实。试想,假如管理部门未发觉问题,或更多的生产基层统计工作全部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势必带来整个企业生产统计工作中连续不停的失误。因此生产部门统计的搜集、调查工作,是确保统计信息质量、发挥统计认识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含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步骤,必需给予充足的重视。2

6、资料、数据的正确详实,是搜集、调查工作的根本要求。统计工作的基础就是占有大量的统计数字资料,只有真实、正确、可靠的统计数字,才能为高质量的统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通常来说,正确的统计数字,能够引申出正确的结论,能为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议。不正确的统计数字,则会产生失实的统计报表,假如数字严重不实,最终会造成管理者作出偏差的决议。这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十分沉痛的教训。1958年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致使统计数字虚报、瞒报,严重失实,而有些人利用这些虚假数字写出部分浮夸的分析汇报推波助澜,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填补的损失。所以统计数字必需要尊重真实。统计数

7、据无小事,这是统计工作搜索、调查阶段的最起码要求、也是最主要的要求。统计资料假如失去真实性,管理者就极难做出正确的判定。这么就给管理部门制订务实可行的政策带来了很多困难,不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甚至还会掩盖工作中的官僚本位主观、铺张浪费和违法乱纪的行为。3多种调查方法的结合利用,是搞好搜集、调查步骤的必须确保。生产部门统计所取得的关键是从量的方面反应事物发展的基础资料。所以,除了采取汇报法外,还必需重视其它调查搜集材料的方法的应用。这么才能提要挈领,为以后各阶段的工作提供正确的数据。因为生产部门统计数据资料直接来自于生产第一线,因为主客观原因的影响,经常会使调查搜索的数据资料出现偏差,假如仅凭基

8、层报来的数字资料作为搜集、调查的依据,势必会有以偏概全,以假充真的情况出现。此时若不辅以其它搜集、调查方法对取得的数据资料加以佐证,那么统计资料的正确、真实、完整等基础要求,将无从确保。比如,生产部门统计人员在一次工时月报搜集资料调查工作中发觉,部分生产职员得悉当月工时的价值不高,影响当期个人的绩效工资。于是隐匿完成的工时,只报了完成工时的定额数,而未报超额完成工时部分。假如不是统计人员亲临现场用直接观察的方法进行调查核实,那么该月完工工时就得不到正确的反应,进而影响的是产品成本正确核实。不难想象,一项填报不实的统计数字,不但给以后的统计工作带来一连串谬误,而且统计输出的信息也会误导了决议方向

9、。所以,在调查中将多种方法结合利用,发挥多种调查方法的优势,就能够把统计总体数字资料和部分单位的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掌握和研究统计报表中发觉的问题。从而取得正确可靠的统计资料,这是做好这阶段工作的确保。总而言之统计资料的搜集调查工作是一项严厉的、细致的、艰苦的工作,它是整个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的第一个步骤,也是首要步骤、基础步骤,搞好这一步骤的统计工作,有可能使整个生产部门统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分组工作,在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心步骤。当搜索调查工作基础完成后,就应该着手将大量纷繁零碎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组工作。这一工作如同基础和万丈高楼之间的一个结合部,担

10、负着承上启下的重担。所以,这一阶段工作是不容忽略的。1原始资料的整理、分组是产生生产部门统计报表的必须前提。在生产部门统计工作中,把大量分散的反应生产个体单位的原始资料,转变为反应生产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改变过程,我们称之为统计资料的整理、分组阶段。这个阶段在整个生产部门统计过程中处于承先启后地位的中心步骤。它的主要性不但在于把个体单位的特征综合为总体特征,更主要的还在于对调查搜集的原始资料,根据统计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整理归集,使之成为生产管理者需要的决议信息依据。因为整理出的统计资料能否如实地反应生产部门情况,决定着该统计信息的实用价值。因此必需将大量丰富的统计

11、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使原始资料根据生产部门统计工作的目标,变为有价值的统计信息,使其能够全方位地反应生产情况,诸如:产品完工工时及在产品工时指标、完工产量及在产品产量指标等。可见:对原始资料数据的整理分组是整个生产部门统计工作的保障。假如仅仅取得了大量的基础统计资料,而不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组,那么即使这些资料十分丰富、全方面,也往往失去使用的价值,甚至还会歪曲生产活动的真相,得出相反的结论,误导生产统计信息使用人的判定。所以,原始资料的整理、分组阶段是产生生产部门统计报表的必须前提。2原始资料的分析,是生产部门统计报表的编制的关键及灵魂。生产部门统计搜集到

12、的原始资料,是分散的,不系统的个体单位资料,不会发明任何价值,只有加进人工的能动作用才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必需对大量的原始资料进行剖析,使其成为反应生产部门生产现象总体的立体综合性资料。我们知道,从生产现象总体的个体单位来说,首先存在着很多差异,其次又含有共同点。比如生产部门这个总体,生产是它的共同点;但就其生产的产品类型,组成产品的工续种类等标志来看,它又含有各自的特殊点,这种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就是统计资料整理、分组的客观依据。举个例子说:某生产部门7月,完成生产工时2666小时,这是生产现象总体的量,若想区分生产现象量的个体本质,还要依据要求从生产现象的属性和特征,对完工工

13、时总体量进行不一样标志的个体分组,并计算出各组的累计数及总体总计数。这个就是将现象总体进行个体解剖、分析的过程。如表所表示:由上表可见,经过用分组方法整理出来的数据资料,完工工时2666H是由各个不一样工种组成的,又分属于不一样的产品,这就揭示出各工种组的相互关系,和个产品种类完成进度的数量特征,为汇总和编制统计报表提供了统计数字依据。假如不对2666H进行整理分组,就难以看出,哪种产品、哪些工种所完成的工时数。这种未进行分组的数据,不能反应出生产现象的本质,2666H这一数据资料也就失去了使用价值。经过上例,我们能够看出,利用统计方法对原始材料的进行分析的主要性就在于:它使我们透过统计总体的表面现象,去区分统计个体单位的量和质的差异,使得统计原始资料在生产管理工作中真正发挥静动结合的报表灵动作用。以上我们谈了有关搞好生产部门统计工作的两个不容忽略的步骤,当然,并不是说另两个步骤就能够忽略。在生产部门的统计工作中,这四个步骤是相互依存的,缺乏了哪一个步骤,全部不能使生产部门的统计工作完满。但作为基础步骤的搜集调查阶段和担负承上启下之任的整理分组阶段,无疑是整个生产部门统计工作基础步骤和中心步骤。搞好这两个步骤的工作,就使生产部门的统计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下个步骤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明了必须条件。认识到这两个步骤的主要性,对搞好生产部门统计工作是不无裨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