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汽车显示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7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478078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汽车显示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大连汽车显示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大连汽车显示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大连汽车显示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大连汽车显示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汽车显示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汽车显示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47页)(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连汽车显示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5一、 行业竞争格局5二、 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6三、 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9第二章 市场预测11一、 行业市场容量及发展趋势11二、 行业市场容量及发展趋势20第三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29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29二、 建设方案29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1第四章 法人治理结构32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32二、 董事35三、 高级管理人员40四、 监事42第五章 SWOT分析45一、 优势分析(S)45二、 劣势分析(W)46三、 机会分析(O)47四、 威胁分析(T)47第六章 人力

2、资源配置55一、 人力资源配置55劳动定员一览表55二、 员工技能培训55第七章 环保分析58一、 编制依据58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59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1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61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61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62七、 营运期环境影响63八、 环境管理分析64九、 结论及建议65第八章 招标方案66一、 项目招标依据66二、 项目招标范围66三、 招标要求66四、 招标组织方式67五、 招标信息发布68第九章 项目综合评价69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行业竞争格局座舱电子系统是整个汽车座舱的中枢神经,因此对于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远高于

3、消费电子,其软、硬件开发及验证也更为复杂,自主研发门槛较高。目前,汽车前装及后装市场的系统供应商呈现不同的竞争格局。前装市场要求供应商与整车研发相匹配,技术要求高,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较大,其中,外资车厂一般选择境外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而国内自主品牌车厂一般选择国内技术实力突出、研发体系完善、产品性能稳定的系统集成商。整体来讲,国内自主品牌车前装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为大型的系统集成商,包括德赛西威、延锋伟世通、航盛电子、华阳集团等,竞争格局相对稳定,行业参与者相对比较成熟。后装市场的需求主要来源于车主对保有车辆升级的需求,车型范围更广,要求供应商能够提供更多种类选择,并且兼容性更好、具备更多功能拓展

4、的产品。由于后装产品不需要通过整车厂严格的质量筛选,新产品推入市场的速度较快,前期研发投入相对较小,相对门槛较低,后装市场参与者较为分散,既有华阳集团、索菱股份、路畅科技等大型系统集成商,亦有更多中小型产品供应商。二、 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行业面临的机遇(1)国家政策扶持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链涉及钢铁、机械、电子、环保、交通、服务等多个行业,受到政府高度关注以及相应政策支持。作为汽车产业当前转型升级的核心环节,汽车电子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2018年1月,发改委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

5、现市场化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规划文件也陆续出台,进一步推动汽车、汽车电子以及产品技术的发展。(2)汽车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汽车产业作为一个成熟产业,已成为社会日常运行的必需品。全球汽车销量稳步增长,中国汽车销量在保持了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后,也逐步趋稳,整体汽车产销量及保有量保持高位。同时,中国汽车行业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首先,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带动的消费升级,高价车占比逐渐提高,而高价车在座舱电子上的投入普遍高于普通车;其次,我国自主品牌车占比已整体达到40%并趋于稳定;第三,新能源汽车天然需要完善的汽车电子

6、系统,虽然2019年受补贴退坡影响销量下滑,但长远来看其销量占比仍将有所提升。因此,中国汽车行业庞大的存量市场、稳定的增速及汽车产品结构升级调整为汽车电子产品带来了稳定需求。(3)电子产品技术进步及互联网的普及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广泛推广及应用,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偏好于集成更多功能的电子产品,而互联网的普及也使汽车电子产品增加了互联互通的内容。由于汽车电子相比消费电子对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当前汽车电子在对前沿技术的运用及数据采集和互联互通上的相对保守,未来升级空间仍然很大。汽车电子的不断升级和完善,使得传感、人机交互、信息互联等成为可能,为辅助驾驶等座舱电子系统提供了软硬件技术基础,使得汽车

7、可以像手机一样成为互联网的一个节点,并通过互联网提升驾驶体验。未来,汽车电子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可以进一步引领汽车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4)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带来稳定的改善需求随着长久以来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产能的扩张,汽车已经大范围地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以及城市圈及基础交通设施的持续建设,汽车人均保有量将持续增长,在满足了基础代步的需求后,未来,汽车将更专注于智能化的改造,以期进一步提升居民的驾驶体验。其中,座舱电子系统作为信息展示及交互的主要窗口,是改造升级的重点,将会成为未来汽车产品标准配置。(5)专业服务商逐步取得产业上下游的

8、认可我国主流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周期约为两到三年,在正式量产之前,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试产等研发环节占主要部分。就汽车中控和液晶仪表等座舱电子系统而言,专业服务商从概念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并提供服务,随着项目的推进全流程跟踪,协助完成软、硬件系统方案的落地。第三方服务商的存在使得系统集成商及硬件制造商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弥补了特定领域的技术缺陷、节省了对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经营风险。因而,上下游愿意引入第三方服务商配合项目整体的研发进程。汽车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趋势将会为服务商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行业面临的挑战(1)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我国整体经济工业化进程推进较晚,汽车产业发展落后

9、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汽车市场,尤其是高端汽车市场受国际品牌车影响较大。虽然我国汽车行业的参与者通过自主研发、收购兼并等方式快速成长,但是仍有较大差距,核心技术仍由国际大型汽车行业参与者掌握。(2)资金压力较大由于汽车关系到人身及交通安全等问题,其对本身产品质量稳定性要求极高,整车产品的调研、研发、试产等流程漫长,供应商及服务商的体系认证成本较高,初期研发投入较大,对于中小规模企业及行业新进入者来说,认证、研发等带来资金压力导致经营风险过大。三、 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根据产品最终服务对象和销售场景的不同,下游终端市场可分为前装市场和后装市场。前装市场是指各环节供应商在汽车出厂以前,将产

10、品或服务销售给整车厂,由整车厂完成最终的组装后推出市场。在前装市场座舱电子的供应服务环节,整车厂通常会针对不同车型单独开发,并由系统集成商确定特定零部件供应商或服务商的产品,方案确定后服务于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前装市场的优势是产品供应具有排他性,由于各车型的具体配件,甚至同车型不同版本的部分配件均存在差异,一旦产业链各环节供应商的定制化产品被采用,会被纳入到汽车全生命周期批量供货。综合服务商作为产业链中一环,一般通过软件开发服务费以及硬件产品销售获取收益。一般情况下,为了保障硬件产品研发的匹配性及后期技术支持的服务符合整体设计需求,配套定制的硬件产品也由服务商统一采购、供应。后装市场是指汽车出

11、厂以后,产品通过汽车零部件销售商、4S店、维修网点进入市场,后装市场产品流通不必须经过整车厂,审核门槛较低,个性化需求是后装市场的最大特点。由于后装市场客户分散、需求各异、价格敏感性高,一般销售渠道完善、产品种类多样新颖、价格优惠的系统集成商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服务商一般结合自身产品技术积累、市场调研结果等,为后装系统集成商整体定制软、硬件系统,通过收取技术开发费、软件授权使用权利金及销售配套硬件的方式获取收益。第二章 市场预测一、 行业市场容量及发展趋势1、全球汽车市场发展概况汽车产业历经百年发展,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是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在内的众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国

12、民经济支柱产业。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协会(OICA)统计,除去2008年和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近十年来全球汽车产量整体平稳增长,直至2018年首次出现1.7%的小幅下滑。总产量从2006年的6,922万辆增长至2019年的9,179万辆,同期年复合增长率为2.19%。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汽车产销量增长态势平稳,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一些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汽车制造活动已逐步向亚洲、南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其中尤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发展最为迅猛,成为带动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发

13、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高,消费结构正处于升级阶段,可以预见未来汽车产业重心仍将向发展中国家倾斜。2、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中国汽车产销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量从2005年的571万辆增长至2017年的2,902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14.51%,同期全球汽车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3.14%。中国汽车销量从2005年的567万辆增长至2017年的2,88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14.53%,同期全球汽车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3.01%。2018年,中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2,781万辆和2,808万辆,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4.16%和2.

14、76%;2019年延续下滑趋势,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万辆和2,57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但行业通过主动调整和积极应对,下半年已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2020年1-5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汽车实现产销778.7万辆和795.7万辆,同比下降24.1%和22.6%,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4-5月汽车行业产销已恢复到正常水平并扭转下滑态势,4月单月产销同比增长2.3%和4.4%,5月单月同比增长18.2%和14.5%。2011年至2018年以前,我国汽车产量增速趋稳,整体增长速度高于全球汽车产量增速,2018年开始出现下滑,我国汽车市场开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

15、020年,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在全面做好“六稳”,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中,中国汽车产业仍将延续恢复向好、持续调整、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3、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发展概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数量1,084.67万辆,同比增长3.0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88%,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0.69个百分点。2016年至2017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量连续两年突破1,000万辆大关,且销量占汽车总销量占比不断扩大。2018年,由于汽车行业整体增速下滑、补贴政策提前透支等影响,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数量997.99万辆,同比下降7.9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09%,比上年同期下降1.79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来首次负增长。2019年汽车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落,2019年实现乘用车销量2,144.4万辆,同比下降9.6%,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840.7万辆,下降15.8%,降幅更为明显,2020年1-5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品牌乘用车实现销量226.4万辆,同比下降32.5%。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5月单月销量已逆转下滑,同比增长0.4%。采购环节,尤其是汽车电子零部件的采购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