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476890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觉得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觉得畏狐也。注:长:做首领。译文:老虎寻找多种野兽吃掉她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差遣我来做多种野兽的首领,目前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觉得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背面,观看多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觉得(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因此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懂得野兽是胆怯自己而逃跑的,觉得(它们)是胆怯狐狸。1.解释下

2、列加点的字。(1)子无敢食我也: ()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 ()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子以我为不信3.根据故事内容给题目写出相应的成语。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 曰:“( )宁信度( ),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种想买鞋子的郑国人,她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后,她忘掉带量好的尺码。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掉了带量好的尺码。”于是返回去取尺码。等到她返回来的时候

3、,集市已经散了,卖鞋的也走了,她最后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 她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 通 (2)反归取之 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似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 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3)至之市而忘操之( )(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肯相信自己的脚”?列子学射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

4、之因此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因此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因此然。”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守而勿失:记住她,不要忘掉。译文:列子学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懂得你射中(靶心)的因素吗?”列子说:“不懂得。”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练习了三年,又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问:“你懂得你射中(靶心)的因素吗?”列子说:“懂得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

5、理,不要容易地丢弃。不只有射箭是这样的,治国修身也是这样。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请于关尹子( ) (2)又以报关尹子(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这个故事阐明了什么道理?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译文:宋国有个农民,她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那个农民便放下她的犁耙,守在树桩子旁边,但愿能再得到只兔子。野兔没有再获得,而她自己也成了宋国人的笑柄。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兔走触株( ) ()因释其耒而守株( )()冀复得兔( ) (4)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

6、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似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 .此何遽不为福乎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自己就觉得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秦青没有劝阻她,在城外大道旁给她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祈求能回来(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敢再说回去的事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未穷青之技( ) (2)秦青弗止。 ( )()响遏行云。( ) ()薛谭乃射求反(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一毛不拔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译文:一猴子死了,被带到地府见到了冥王,求冥王让她转世为人。冥王说:“想要做人,就必须把你身上的毛拔干净。”说完就叫夜叉动手拔猴子身上的毛,只拔了一根,猴子就忍受不了拔毛之痛,冥王笑着说:“畜生,看你连把根毛都受不了了,要怎么做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1

8、)方拔一根( ) ()既欲做人( )(3)拔之( ) (4)不胜痛叫( )2.翻译画线句子。文中有一成语是 ,它的意思是: (答案)狐假虎威1.()不(2)跑(3)你(4)因此(1)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你觉得我的(话)不诚实。3狐假虎威4.这则寓言挖苦了那些假借别人的权威,招摇撞骗的人,也阐明做事如果不加以分析,往往被假象困惑。) 郑人买履1(1)坐-座(2)反-返 2D3.()尺码(2)履(3)到、往;尺码 4(1)(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由于她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列子学射1.(1)向(2)告诉2你懂

9、得你射中的缘故吗?.阐明了在学习上,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因此然的道理。 守株待兔1()跑 (2)放下 (3)但愿 () 自己2 A 、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讥笑。 4. 由于“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种偶尔现象。 薛谭学讴(1)尽 (2)不,没有(3)制止 ()道歉.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规定回来(继续学习),再也不敢说要回家。3.有,是她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八)一毛不拔1.(1)才,刚;(2)已经;(3)代词,代“猴毛”;()忍不住 看你一毛不拔,又怎么能做得人? 3一毛不拔;原意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出来,形容十分吝啬自私。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 司马光七岁,凛

10、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限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因此处吾子也。”遂搬家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因此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

11、以处吾子矣。”遂居焉。1.解释下列词语。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因此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曾子:孔子的弟子;女:通“汝”;顾:回来;彘:猪;特:只但是。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似的一组是( )A.曾子之妻之市听父母之教B.其子随之而泣今子欺之C.汝还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1)妻止之 止( )(2)遂烹彘也 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种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兔走触株 走 ( )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 ( )而身为宋国笑 身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