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47660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文峰学校 张文娟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 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1、播放高山流水(课前搜集有关写知音的诗句)2、课前做一个文字游戏,说ABCC的词语。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

2、的? 一、导入课文,初读课文:1、出示图:这叫“伯牙鼓琴图”,图上两人你知道吗?2、这两人身份悬殊,一个高贵,一个低贱,苍天把他们安排在一起,于是就有了一个千古传诵的故事,这就是25课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前学过文言文杨氏之子,也背诵过很多文言文,包括去年背过的知音。这知音就是课文伯牙绝弦,不过有很多不一样。回忆一下,以前我们怎么学文言文的?(A、读通课文。B、解释文意。C、感悟主题、表达方式。)3、请大家读读课文。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4、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出示有停顿记号的文章)指名读课文。再一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二、理解题意,初懂文意1、说说“伯牙绝

3、弦“的意思。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3、再读读课文,联系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不懂之处写上问号。(重点字:四个“善”、鼓、念、志、峨峨、洋洋、之、复)4、能用白话文连起来说说全文的意思吗?三、品读句子,感悟知音1、伯牙是春秋时期一名顶级的宫廷乐师,琴技高超,被人们称为“琴仙”,却“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原因是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伯牙是宫廷乐师,子期只不过是他在山野乡村偶遇的樵夫,他们的身份相去甚远,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成为知音?预设1、他们一个“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2、课文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他们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3、当伯牙鼓琴里志在高山时,子期的

4、眼前仿佛出现了峨峨兮若泰山,怎样的泰山?(高大、巍峨、雄伟),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4、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说的就是泰山啊!来,咱们站在泰山上,再来读这句话。5、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时,子期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洋洋兮若江河,怎样的江河?(宽广无垠、茫茫无边、奔腾不息、一泻千里),这样的江河子期能听出来,我们能读好吗?6、是呀,杜甫说: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这样的气势,我们能读出来。齐读。7、这样巍峨的高山,这样宽广的江河,伯乐能想之、鼓之,子期就能听之,并赞之,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8、善听的子期从伯牙的

5、音律中仅仅听出高山流水吗?还听出了什么?(乐曲所表达的感情,抒发了他像山一样的志向,像海一样的胸怀,琴声也懂,心声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9、伯牙与子期成了知音后,他们常常在一起,一个弹琴,一个听琴。伯牙的琴声里除了高山流水,还会有什么?生:出示练习1: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善哉, !”志在 ,钟子期曰 :“善哉, !” 10、你们也够得上伯牙的知音了。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懂,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11、琴史记载: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凡伯牙所念,所弹,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 12、配乐齐读(伯牙善必得之)。13、此时

6、,伯牙、子期的心情是怎样的?(欣喜若狂、快乐之极、激动不已)?他们各自会怎么想呢?要求用上书中的句子,尽量用文言文来写,可任选一个人物。练习2:伯牙激动不已,想:。子期快乐之极,想:(配乐写作)14、在遇到钟子期前,他这样的琴仙,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15、这时的伯牙内心肯定在呼唤、在渴望什么?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钟子期既能,又能。他发出了感叹知我者,子期也!16、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17、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知音,真是太少了,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生齐读课文前4句。四、回环全文,祭悼知音1

7、、琴声也懂,志向也懂,胸怀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高山和流水一样相伴相随,永不分离,他们相约来年再相见。一年以后的中秋,伯牙满怀欣喜,乘着一叶扁舟,来到去年相见的地方的时候,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子期不幸得病而死,伯牙2、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3、是啊,现在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他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生齐读:善哉,洋洋乎若江河。师: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他在断绝琴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师: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孤独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伯牙在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他

8、的琴碎了,他的心也碎了!当你理解到他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句话。生再读最后一句。4、练习3、据说伯牙在坟前哭诉一番,然后弹了最后一曲绝弦之音再摔琴的。那么,他会怎么哭子期?也就是他在坟前怎么对子期说的?写一写,可以用文言文,也可用白话文。伯牙在子期坟前悲痛欲绝:“”5、有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配乐,教师深情朗诵)6、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他、赞美他或是鼓励他吗?7、总结:琴破了,弦断了,“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七条琴弦谁知音?”然而这一悲壮的举动却留下了一曲千古绝唱高山流水,留下了一个“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佳话。其实,我们每个人难道

9、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五、课外拓展,升华主题。1、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乐,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2、课外你搜集了哪些有关“知音”的诗句?生说后,师出示,让学生读读,背背。板书: 知音 俞伯牙 钟子期 所念 必得之 破琴绝弦 死伯牙绝弦练习 姓名练习1: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善哉, !”志在 ,钟子期曰 :“善哉, !” 练习2:伯牙激动不已,想:子期快乐之极,想: 练习3伯牙在子期坟前悲痛欲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