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2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476115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2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2篇) 书目 第1篇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范文 第2篇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 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范文 甲:大家好,又和大家见面了。心理健康和我们联系精密,现在一起了解一下吧! 丙: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因此也使我们的身心存在了一些问题,今日我们就和大家来谈谈有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请听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乙:依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精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心情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相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甲:(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

2、秀者并不肯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假如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乙:(2)心情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开心、乐观、开朗、满足等主动心情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改变而产生合理的心情改变。所谓合理的心情改变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开心,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伤的心情。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限制自己的心情。 丙:(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爱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深厚的爱好,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

3、效率高。 甲:(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当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四周环境中找寻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相识起先表现出客观性。 乙:(5)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实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四周的人群格格不入。 丙:(6)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

4、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稀里糊涂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甲:请同学们在听了之后结合上面的标准进行自我测试,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努力改正,好的方面我们要坚持!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健康欢乐的心情! 乙:敬爱的同学们,我们诚心地祝福:“金色童年”红领巾广播站能成为你的良师益友,愿它能带走你全部的苦恼,为你带去无尽的快乐;愿它能给你留下美妙的回忆,伴随你度过金色的童年。为了使它办得更好,也真诚地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给我们提出珍贵的看法和建议,我们将表示诚心的感谢。红领巾广播站我们大家的挚友,让我们一起来关切它吧!接着说说我们必备的小学生守则。 一、 会唱国歌、队歌,升国旗

5、时肃立,敬队礼规范。 二、会用礼貌用语,敬重师长懂礼貌,友爱同学,不欺压弱小。 三、遵守学校纪律,按时到校,不无故缺席,有事请假。 四、酷爱科学,仔细学习,开动脑筋,主动找寻答案。 五、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仔细做好预复习。 六、诚恳英勇,不说谎话,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 七、坚持熬炼身体,讲究卫生,酷爱劳动,服装整齐。 八、遵守活动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给老弱病残让座。 九、节约用水,疼惜粮食,爱惜花木,爱护环境,热心公益活动。 十、合理运用零花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 丙:本期播音员感谢大家的收听,同学们,下次再见! 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 小学心理健康广播稿模板 小学生心理

6、健康广播稿 同学们,老师们: 心理健康教化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欢迎您的收听。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交往是必不行少的。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仅须要与亲戚、熟人、挚友来往,而且须要与形形色色的生疏人打交道。擅长交往的人往往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解决问题也较简单,而一个不愿与人交往或缺乏交往技能的人往往会感到孤独与孤独。因此,人际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之一。 一、什么是“交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教化” 所谓交往,就是人们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基本社会活动。交往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技能,是传递信息、共享感情的重要手段。 人际交往就是指人与人之间

7、的沟通与合作,相互往来、相互影响、相互沟通。人际交往具有多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的交往;二是学问交往,实现思想观念的沟通;三是心灵对话,人格碰撞的无声交往。应强调的是,我们所讲的人际交往是几个层面的相互渗透,更侧重于指全面的心灵对话与人性融会贯穿的过程,强调的是敬重特性,理解差异、求得沟通,并协调行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进行人际交往教化,奠定交往基础的绝佳时机。 人际交往教化就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在与他人的心灵对话、人格碰撞中体验美妙人生,塑造美妙人格,进行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与交往实践指导。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内容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从与家庭成员交往,扩

8、展到与家庭以外的其他个体进行交际,而年龄相仿,发展水平相近的同伴将成为他们重要的交往对象。 同伴关系是我们除父母及亲属以外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关系。同伴交往是小学生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小学生与成人的交往关系是不同等的,主要是照看者、教化者与被照看者、被教化者之间的关系。与之相比,同伴交往更加自由,更为同等,这一特别性质使得小学生能够体验和探究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从而发展其社会交际实力和社会推断力。 大量探讨表明,在学前时期,我们的同伴交往就已经起先了,特殊是嬉戏活动为我们供应了大量的交往机会。进入小学以后,同伴交往的频率和深度都进一步发展。跨入学校的同时,我们也进入了一个更为开阔的

9、交往世界。我们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我们接触的人和事物更加丰富多彩,在同一个班级里,有来自不同类型、不同家庭的小学生,我们一起从事的活动也更加多样,学习活动、集体活动、消遣活动、体育活动、劳动等等,使我们进行同伴交往的机会更多,交往形式也更困难,社会交互作用的形式和内容也日趋困难多样和深刻。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家庭以外的交往关系对我们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小学生的友情,友情是和亲近的同伴、同学等建立起来的特别密切关系,对小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供应了小学生相互学习社会技能、交往、合作和自我限制,以及体验心情和进行相识活动的机会,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小学生已经很重视与同

10、伴建立友情关系。当挚友在场时,我们会感到学习和活动更加欢乐。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挚友?对此问题的相识水平与小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相联系。对学前儿童来说,“住在隔壁”、“和我一起玩”的人可以成为挚友。幼儿与一些外部特征(如年龄、性别、种族等)和自己相像的同伴可以建立相对短时的友情。在此基础上,幼儿起先相识到同伴有与己不同的动机和情感,这时他们认为挚友就是对自己好、不损害自己的人。到8-10岁,小学生起先理解友情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双方相互敬重、友好、充溢情意。 我们对友情的相识是渐渐发展的。对“什么是挚友”、“别人如何向你表示他是你的挚友”这样的问题,低年级的同学认为挚友就是一起玩耍的伙伴;而中高年级的同学强调相互怜悯和相互帮助,认为忠诚是挚友的重要特征,挚友关系应当是比较稳定的。我们选择挚友的理由包括他们的主动人格特点(如英勇、和善或忠诚)及志趣是否相投。我们总是先相识同伴与自己的相像性,大约4岁以后的儿童都能特别精确地说出有关与同伴之间的相像性,而认为挚友与自己的相异之处则要在9岁以后才能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