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教学设计课程规划总结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475828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的教学设计课程规划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角的教学设计课程规划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角的教学设计课程规划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角的教学设计课程规划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角的教学设计课程规划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角的教学设计课程规划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教学设计课程规划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角的教学设计课程规划总结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的认识和度量,这是在学生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角的根抵上教学的。从教材的编排体系来看表达了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编排特点,二年级内容相对料直观,现在慢慢从直观逐步到抽象,在第一学段学生都是通过直观来了解角,从第二学段的本单元开始将从数学化的角度来认识角。所以本册教材内容安排逐渐从数学化的角度认识角、度量角。在二年级掌握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根底,教材先安排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再教学角的度量,然后教学角的分类和画角。接着安排了练习四,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内容。最后,结合这部份内容的学习,安排了活动怎样滚得远。本单元的学习为以后进一步认

2、识几何图形(三角形及其分类、长方形、正方形等)打下根抵。学生通过二年级的学习,已经积累了关于线与角生活,建立了这些几何图形的表象。在关于“角”的方面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对于角的概念也已经从详细材料表征(与实物分不开的)转向了图形表征(各种角的图形,与图形的平面区域是分不开的)而且积累了各图形特征的一些实践经历。本单元教学就是将学生积累的感性经历抽象成数学概念,并用数学化的语言给出概念,理解射线、直线和角,学会角的度量。1、使学生经历观察、画图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它们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味

3、两点间线段最短。2、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认识锐角、直角、钝角等到角及其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和按指定的度数画角,会用三角尺画相关的角。3、使学生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开展空间观念。4、能了解图形与生活实例的一些联系,并能运用角的知识解释或者描述相应的现象教学重点:认识角、量角的方法、角的分类教学难点:堂握射线、直线及角的特征、量角的方法、用量角器画角教学时必须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可以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入手,适时培养学生能力。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新内容。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与射线、直线和角有关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有

4、助于学生用形的知识描述现实世界,并由详细到抽象,匡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的特点。例如,认识射线时,通过场景图中各种彩灯射出的一束束光线可以看做射线,引出射线,匡助学生感受射线的特点。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列举了建造工人砌墙时固定两点确定直线,跑步比赛的终点两位同学拉绳做标记的实例,匡助学生加以体味。通过纸扇上的周角和平角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其他周角和平角,体味这两个特殊角在生活中的存在。学习量角后,让学生测量实际场景中图片上角的度数,体味了生活中有许多大小不同的角。通过“你知道吗”介绍量角度判断风筝上下的方法,素材现实有趣,有助于学生体味数学的价值。介绍丹顶鹤飞行时队形的角度,匡助学生更好地

5、认识自然世界。2、以原有认识为根抵,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构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线段并且直观认识了角,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知识根抵。在学习射线和直线时,线段是生长点。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体味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特点。应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画一画,并且在画的过程中展开想像,使学生体味从有限到无限的开展过程,逐步建立“无限长”的观念;二是组织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比较,加深对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认识。本单元的认识角,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角的两条边都是射线,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就是角的顶点。在认识角时,让学生画一个角,在画的过程中体味角的特点,提升对角的认识。“想想做做”第3题既让学生复习

6、了有关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知识,又进一步认识到它们都是由从一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3、经历丰富的操作活动,形成独特的体验。经历丰富的操作活动,形成个体独特的体验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教材屡次安排了画、量、折的活动,这些操作活动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发现数学事实的操作活动。如,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一点和两点画直线,在画中思量体味能画无数条和只能画一条;学习量角后,让学生量三角尺上每一个角的度数,计算三个角度数的和是1800;出示三个大小相同但边的长度不等的角,让学生测量后发现角的大小与所画出的边的长度无关;量边长相等的多边形的角,发

7、现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相同,或者三角形的三个角度数的和是1800,后面每一个图形角的度数的和是1800的倍数,等等。二是激发认知需求的操作活动。学习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时,教材先安排学生自由用三角尺量,表达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但同时又发现各人测量的结果并不一致,提醒测量时需要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这样的安排突出了知识的开展过程。学生在操作中亲身经历了认知冲突,容易产生量角时需要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心理需求。三是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操作活动。在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的教学中,教材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而是为学生创设了的适度探索空间,引导学生照样子量500的角,然后再交流是

8、怎样量的,在交流中明确量角的普通方法。在用量角器量角之前,可先让学生找出00、200、900、1350、1800的刻度线,想像各刻度线延伸到量角器的中心,正好和00刻度线组成为了相应度数的角。用量角器量角的本质就是将量角器上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角重合。同样,在用量角器和三角尺画角的教学中,也是让学生自己画,探索画角的不同方法和操作步骤。用量角器画角的本质就是将量角器上的角画下来。在第23页没有规定用什么方法画600的角,根据学生对三角尺上角的度数认识,可以想到不同的方法。同时,通过交流,学会上还会体味到画300、450、600和900的角时,用三角尺比较方便。在第27页第10题安排了用一副三角尺能

9、拼成多少度角的练习,有两点作用:一是匡助学生稳固对量角器上各个角的度数的认识;二是让学生体味到用一副三角尺还能画出其他一些度数的角。四是体味相关概念之间关系的操作活动。在学习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时,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转动其中一条边,体味各个角的概念及其大小关系。这一活动,也有助于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体味,角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在平面内旋转所形成的图形。这里的教学应注意:(1)学生以前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都是直观认识,现在是从度数角度发展量化刻划;(2)角是一个平面图形,因此,在用活动角演示各个角后,要及时抽象,画出平面图形,才干提醒角的概念;(3)钝角大于900容易知

10、道,但小于1800需要强化;(4)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第一次教学,可以让学生指出平角和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突出它们也是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同时,教材还安排了折圆形纸和正方形纸的活动,匡助学生在折的过程中感受图形和角的变化。对于学生操作有难度的教学内容,教材十分注意呈现的层次性。比方正确度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是学习的难点之一,教材为此作了精心安排。第20页“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图说出量角的度数,初步体味量角器的摆放位置要适合角的位置;第5题让学生照图的样子摹仿量,进一步体味摆放量角器的方法;第6题通过辨析量角器摆放的正误,更清晰地认识操作的方法。第7题才彻底放手让学生量各种生活中的

11、角。固然,对于有艰难的学生仍然要耐心给以指导和匡助。4、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在学生学习量角和画角后,注意安排估计角的大小的问题,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并且估计之后再发展测量,可以提高学生估计角的大小的能力,开展空间观念。对角的大小的估计,可以分两步发展:第一步可以根据直角和平角大致判断;第二步根据300、450、600以及直角的大小发展估计。如果学生形成估计的意识,那么在量角时就可以先估再量,500的角就不会看成1300。5、拓宽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本单元教材安排学生研究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物体滚动得远的问题,这一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有几个特点:一是问题的现实性很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认

12、识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二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让学生经历反复实验,采集实用的数据,结合平均数处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得出初步结论的过程。三是整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的发展需要小组合作,实验的测量需要尽量准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应尽量准确,才干得到可靠的结论。从理论上讲,斜坡与地面呈450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学生在实验时应注意:要把物体放在斜坡的顶部,位置不能摆得有高有低;要让物体自然滚下去,不能用力推,也不能用手挡;要体味每次实验为什么求出三次滚动间隔的平均数。本单元内主要是角的认识和度量应以定性描述评价

13、为主。知识与技能方面:对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是否清晰;是否能正确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是否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否了解两点间的间隔的含义;是否能正确地量角和按指定度数画角;对角的分类是否清楚,能不能根据一个角的度数判断这个角是什么角。过程和方法方面:在学习活动中能否积极思量、主动探索方法;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想法,能不能主动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有没有在操作中形成对角和角的大小的正确表象;能否联系生活实际找到各类角的相应实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有没有与同学讨论、交流的愿望和行动,动手操作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自信心。本单元总共安排7课时。课时课题名称教学内容1认识角第16T7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第17页“想想做做”2角的度量第18T9页的角的度量,第19页的“想想做做”第1-3题3角的度量练习课第20-21页“想想做做”第4-9题4角的分类和画角第22-23页角的分类和画角,第23页“想想做做”第1-2题5角的分类和画角练习课第24页“想想做做”第3-7题6练习四第25-27页练习四及第27页“你知道吗?”7实践活动:怎样滚多远第28-29页怎样滚得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