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846986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 摘要:运用自编大学本科课堂教与学状况观察表,对某“211”高校 58 节本科课堂进行现场观察,发现: (1)课堂教学以“全讲授”和“讲授+一般性提问”为主,课堂启发性提问极少。不少公共课教学或“照本宣科” 或“30%以上的时间闲聊”。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教学状况无显著差异。(2)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性低,且 讨论氛围活跃的少;不到 25%的课堂学生学习“很投入”;理科专业课课堂总体氛围大多“沉静”。(3)课堂 上各类非学习性行为都有发生,主要有“看与本课堂无关的学习性书”、“讲小话”、“没带课本”、“睡觉”、“缺 课”。不同专业不同课型之间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非学

2、习行为无显著差异。最后简要提出了相应建议。关键词:大学课堂;教与学行为;现场观察一、问题提出课堂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学生学习的主场所,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连结点,是人才成长的起跑线 和社会发展的奠基石。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长期以来人们认为, 大学教师的重心在科研,大学生的学习在课下。与中小学课堂的关注与重视程度相比,大学课堂几乎被忽 视。了解大学课堂教与学的状况,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有学者分析,高 校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周新建等,2000)1;“大学课堂沉闷、缺少互动, 课堂逃课现象严重”(葛岳静等,2

3、002;谢惠存,2003)23。那么,当前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状况以及学 生的课堂学习状况究竟如何?笔者随机选取了某“211”高校进行了五十余堂课的现场观察,以期加强对大学 课堂教与学真实状况的了解,并为提高大学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和促进高校课堂的教学改革等提供启示。二、研究方法(一)工具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 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4。4 在参考已有课堂观察量表设计的基础上,并考虑各观察项目具有现 场观察的可行性以及较全面地涵概本科课堂教与学的状况,笔者通过研究组集体讨论以及预观察调整,自 编了大学本科课堂教与学状况观察表,

4、观察与分析的重点集中在以下三方面:(1)教学行为状况,包括 教学方式、讲授教学内容状况、课堂吸引学生程度等。(2)学习行为状况,主要从讨论的整体氛围、听课 投入总体状况(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做笔记、思考及问题回答等整体状况的定性评判)和课堂总 体氛围等维度考查。(3)非学习行为状况,如出勤率、迟到、睡觉、上课看与课堂无关的娱乐性书、上课 看与本课堂无关的学习性书、讲小话、玩手机、吃东西、没带课本、早退等。(二)对象随机选取某“211”高校3 个文科学院和3 个理科学院本科生作为观察对象。每堂课由靠前和靠后2位观 察者进行观察。非学习行为上(除迟到、早退两项目按实到人数与应到人数之比计算外

5、),采取由观察者依 据自身情况选择视域范围(一般1020 人)观察。根据高校本科教学的有关材料,把大学本科的课程划分 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对每院系的每一类课型随机观察两节。(三)程序对大学本科课堂进行隐蔽式参与观察,即观察者在不暴露自己身份的情况下,参与到课堂中,以获得 真实、可靠的信息。回收观察表并剔除不合格观察表,共得到116份观察表,即对58 节课进行有效观察的 结果。为保证观察的科学性,对每堂课的两份观察表的观察结果进行平均计算处理,合成一份数据。所有 数据输入SPSS10.0进行统计。三、结果与分析(一)教学行为比较表 1 显示了不同课程类型教师的教学方式、讲授内容状况、课堂吸引力程度

6、三方面情况。从表 1 可看 到:(1)教学方式上,55.6%的课堂“全讲授”,其中,公共课“全讲授”占大半,超过专业课同类比例12.7%; 同时“全讲授”与“讲授+一般性提问”两种情况的比例之和为 92.7%。公共课上“讲授+启发性提问”为零现象, 专业课上为 10%;课堂有讨论的平均约 2%。(2)就结合教学内容的讲解来看,公共课上“紧扣教学内容” 的为 29.6%,近半数(44.5%)的课堂30%以上的时间闲聊。相比之下,专业课绝大部分(82.5%)讲授“紧 扣教学内容”。(3)就教师教学的吸引力程度看,公共课和专业课上, “非常有吸引力”的课堂都是 3.4%, 约 32.3% 的课堂“较

7、有吸引力 ”,即有吸引力的课堂约过 30% 。“一般”水平之下占 64.3% ,其中,“不太有吸 引力”和“无吸引力”的接近30%。(4)经列联表X检验,教师各类教学行为状况与课型之间无连带关系, 即不同课型教师的教学行为无显著差异。表 2 显示,(1) “课堂讨论氛围”上,文科专业课课堂有 26.7%的课堂氛围“很活跃”,而理科专业课无讨 论,公共课中 85%以上的文理科课堂无讨论。结合表 3 看,仅 11.1%的英语课课堂讨论气氛活跃, 50%的 教育学课堂讨论氛围“一般”或“不活跃”。(2)就学生上课投入整体状况看,文科生在公共课或专业课的课 堂“很投入”比例都比理科生大。如专业课上,约

8、半数(46.7%)的课堂文科学生“很投入”,而仅1/4的课堂 理科生“很投入”。同时,综合文、理科的公共课与专业课,仅 24.5%的课堂学生学习“很投入”, 60.4%的课 堂学生听课投入处于“一般”状态,另有 15.1%的课堂学生完全“不投入”。就公共课而言(见表 3),教育学 上,学生“很投入”的课堂比例为零,而“不投入”状况达 66.7%。其它三门公共课也不到 30%的课堂学生“很 投入”。(3)就课堂总体氛围看,专业课上,半数( 46.7%)的文科整堂课“沉静”,绝大部分( 75%以上) 的理科整堂课“沉静”;课堂“较活跃”、“很活跃”的比例很小(两种情况之和不到 30%)。公共课“死

9、气沉沉” 状态普遍比专业课多。其中英语和计算机课以“沉静”为主,而两课和教育学课堂各情况几乎都有一定比例(见表3)。(4)经列联表x2检验,学生的学习行为状况与课型之间无连带关系,即不同课型学生的学习 行为无显著差异。同时,经检验发现其学习行为与不同专业学科之间也无连带关系,即不同专业学科学生 的学习行为无显著差异。三)非学习行为比较从表4可看到,(1)无论文理,课堂上各类非学习性行为都占有一定比例,无一类行为比例为零。(2) 从前三位看(按其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文科公共课上,依次是“讲小话”(29.8%)、“看与本课堂无 关的学习性书” ( 25.0% ) 、“没带课本” ( 20.6%

10、) ;文科专业课上,依次是“看与本课堂无关的学习性 书”( 21.3%)、“讲小话”( 12.2%)、“睡觉”(9.6%);理科公共课上,依次是“看与本课堂无关的 学习性书”(24.8%)、“讲小话”(21.6%)、“睡觉”(12.1%);理科专业课上,依次是讲小话(15.2%)、 看与本课堂无关的学习性书(10.1%)、没带课本(8.4%)。其平均比例的排序为,“看与本课堂无关的学 习性书”( 20.3%) 、“讲小话” ( 19.7%)、“没带课本”( 11.8%)、“睡觉”( 10.7%),后三者比例 之和为42.2%。相比之下,“早退”和“吃东西”现象最少。(3)经列联表x2检验,文科

11、x2=18.000,理 科x2=16.000, p值均大于0.05,表明无论文理科,不同课型中非学习行为无显著差异。不同学科比较也 表明文理科之间的非学习行为无显著差异(x2=16.000, p0.05)。四、讨论(一)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状况“教学”是由教师所引起、维持或促进的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5良好的课堂教学包含多个指标,本研究从教师教学方式、讲授教学内容、课堂吸引力等方面考察本科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状况。从教学方式上看,所调查高校的教师教学以“讲授”及“讲授+一般性提问”为主,两者比例之和达 92.7%。课堂有启发性提问的极少,如公共课上“讲授+启发性提问”为零现象,专业课仅 10%的课堂教

12、学 是“讲授+启发性提问”方式。课堂也少有讨论。本研究同步进行的问卷调查也反映,72.1%的学生对教学 方式的满意度处于“一般”水平以下,其中“不满”占 36.6%。访谈调查中,学生反映教师“教学方法刻 板,不关心学生、缺少与学生的沟通等。社会建构论(social constructionism )提出知识学习的对话 隐喻,认为知识是随着对话的继续而被不停地生产出来的东西。可见,交流处于学习过程的核心,加强课 堂提问,由此实现课堂上活跃的师生、生生互动,是大学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在讲授教学内容上,本研究反映,专业课绝大部分(82.5%)讲授“紧扣教学内容”。而公共课上“紧 扣教学内容”课堂不到

13、 30%;70%以上的公共课或者“照本宣科”,或者“30%以上的时间闲聊”。无疑, “照本宣科”会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课堂“30%以上的时间闲聊”是浪费学生的生命。课堂有无吸引力, 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的认同和听课的认真、投入程度,进而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效果。本调查发现, “非常有吸引力”的课堂,无论专业课或公共课,都不到 5%,多数情况处于“一般”状态。也难怪常听学 生感慨“没意思”、“没听头”。大学课堂上互动与沟通的缺失以及低水平教与学的状态还较突出,课堂 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仍是一个重点问题。(二)关于学生课堂学习状况大学生是否患有一种课堂“沉默症”6,从课堂讨论氛围中可看到学生是否

14、很好地参与了课堂;而课 堂上,学生对老师讲课的注意、课堂思考、主动提问、问题回答及做笔记等反应,显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 投入状况。课堂总体氛围是沉闷、活跃或嘈杂?这既依赖于师生双边交往程度和合作效果,又是学生课堂 学习状况的整体反映。综合以上考虑,笔者从学习行为(包括课堂讨论氛围、学生课堂学习投入状况、课 堂整体氛围)和非学习行为两大方面考察了本科生课堂学习现状。1. 就学习行为来看,文科专业课课堂讨论较之理科专业课多,但讨论氛围活跃的少(26.7%)。公共 课上,仅极少数的英语课课堂讨论氛围“活跃”,教育学课堂讨论氛围基本上是“一般”或“不活跃”。 可见,无论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无论文理科,学生

15、的课堂参与性意识低,或参与的愿望弱,对课堂讨论采 取沉坐、观望的态度。当老师提问时,大多数(64.8%)学生选择“独立思考,不主动回答”,学生的课堂 参与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从学生的课堂学习投入来看,专业课上,文科生比理科生课堂学习更投 入。但无论文理科,不到25%的课堂学生学习“很投入”,半数以上(60.4%)处于“一般”状态。公共课 也一样,尤其是教育学课,大部分课堂(66.7%)学生“不投入”。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教师教学缺乏吸 引力的原因,也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有关,但我们同步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反映半数以上的学生求知欲 强。在课堂整体氛围上,文理科专业课大多“沉静”,尤其是理科。

16、公共课中,两课和教育学课上各种情 况都有,同一类型课,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差异大,表明学生学习情况与不同教师的教学紧密相关。相比之 下,大多学生都很清楚英语和计算机的重要实际价值,因而不管老师上得怎样,他们的学习状态都比其它 两门课好,因而课堂“死气沉沉”或“嘈杂”现象少。2. 就非学习行为来看,平均每堂课上,迟到、睡觉、看与本堂课无关的娱乐性书、讲小话、玩手机、 吃东西、上课没带课本、早退、看与本堂课无关的学习性书等现象都有,没有哪一类违纪现象不存在。其 中,突出表现在“看与本课堂无关的学习性书”、“讲小话”、“没带课本”和“睡觉”这几种行为上。 “讲小话”、“没带课本”、“睡觉”三者比例之和达40%以上。访谈中80%左右的学生也坦言课堂上有过 看无关书籍、吃东西、聊天、睡觉等行为。可见,当前本科课堂学习中上课不认真的现象严重,大多数学 生也认为“学习纪律松弛”是首要的学习问题。五、对策与建议(一)教师课堂教学方面 其一,教师要在教学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