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生物七上复习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46648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件生物七上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复件生物七上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复件生物七上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复件生物七上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复件生物七上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件生物七上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件生物七上复习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生物学是研究-_和_的科学。2、生物的特征有哪些(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的依据)答:(1)_。(2)_。(3)_。;例如:人可以通过排_。_。和_。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通过_排出_。(4)_。例如,_被触碰到时,展开的叶片会_;_对刺激的反应_;(5)_;(6)除_外,_。3、_在一定条件下能_,但_;_能慢慢长大,_;_、_、_、_等_。因为_。4、珊瑚虫、_、水母、_、蘑菇、_、_、_等属于生物。5、_是_的一种基本方法;_是_常用的方法之一;_是_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首先要_和_,制定_,例:_是调查;_不同于一般观察,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_,_

2、和_,并及时_下来。资料的形式包括_、_、_以及_等。6、什么叫生物?答:_(生物具有上述六大特征)7、生物的分类。(1)据形态结构特点分:_ (2)按生活环境分 (3)按用途分:_ _ _ _ _ _ _ 水生生物 8、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_,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而且相互间发生复杂的关系。9、什么叫生物圈?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包括_底部、_的大部和_的表面。10、以海平面为标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11、生物生丰的基本条件有哪些?答: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

3、:(1)_(2)_;(3)_;(4)_;(5)_;(6)_12、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这样或哪样的影响。1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_: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 _: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探究过程一般包括:_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_14、制定计划、设计方案包括材料的选择、设计方法步骤、设计实验装置等。15、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P15)在做生物实验时,应爱惜生命,把生物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16、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它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17、生物因素之

4、间的关系:(1)_:如_与_之间,_与_之间;(2)竞争关系:如_与_之间,_与_之间;(3)合作关系:如_之间、_之间;(4)_关系:如_之间,_之间;(5)_关系:如_与_之间。18、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1)_;(2)_;(3)_境;(4)_作用,相互影响。1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温度对生物影响的结果。_来,这是因为,_20、动物之间常常因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竞争。21、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_在生存发展中不断地_,也_。22、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_,这种适应也是有_(P20)23、在炎

5、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这是骆驼对_的一种适应。24、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这是骆驼刺对_环境的一种适应。25、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_)环境的一种适应。26、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这是旗形树对_的一种适应。27、生物在_的同时,也_。例如蚯蚓能使土壤疏松,蚯蚓还能提高土壤的肥力,绿色植物能防风固沙,增加空气温度,调节气候等,温室效应是类的的活动引起的。28、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计多是全球性的,例如:_、_等等。29、什么叫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_30、什么叫生态系统?答:在一定地域内

6、,_所形成的_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 (_)生产者 _ (_)消费者生态系统 (_)分解者 _(_等)31、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个城市、一个水库、一个人工的水族箱、一个沼泽、一片菜园等等都可看作一个个生态系统,而一群野鸭、一群山羊、一个池塘里的所有水草等都不是生态系统。(P22)3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自己_制造有机物,植物_,还为_,所以_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P23)33、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在生态系统中,所有动物(包括人)都是消费者(P23)34、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_(P24)35、什么叫食物链?答:_(植物)

7、与_(动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36、什么叫食物网?答: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之间彼此交错连结形成了食物网。37、据图回答:(1)图中画了生态系统的哪些组成部分:_是植物,属于生产者;_是动物,属于消费者;(生物部分)_是动物,属于消费者;_是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图中E太阳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此外,非生物部分还有_、_、_等。(2)图中a表示_与_之间的_与吃的关系。此图中有_是_。(3)b、c、d表示:_。(4)f表示:_。38、在生态系统中,_就是沿着_和_的。39、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_的_和_是_的,这

8、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但这种调节能力是_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40、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_,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P46资料说明了这一点)41、_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种类有很多,如:(1)森林生态系统;(2)草原生态系统;(3)海洋生态系统;(4)淡水生态系统;(5)湿地生态系统;(6)农田生态系统;(7)城市生态系统等等。42、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美称,其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自动调节能力较强;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43、海洋生态系统的_主要是微小的浮游植物。44、农田生

9、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弱。45、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主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46、P30的资料说明:(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47、教材P31有关“DDT”使用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P32)(1)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2)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3)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48、教材P33“生物圈II号”的失败,事实告诉人们什么?(或给人们

10、的启示是什么?)答:“生物圈II号”失败的事实告诉了人们,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当珍惜它,爱护它。49、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练习题一、对号入座(每线题线2分,共12分)有一同学进行了下列“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活动。请你把他的这些活动分别归于科学探究过程的相应步骤中去。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A提出问题向全班同学汇报他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B作出假设温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它适于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 C制定计划按实验方案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D实施计划设计对照实验:将10只鼠妇依次放到解剖盘中央。 E得出结论统计在无冰块

11、的一侧的数目,统计10次。 F表达交流发现解剖无冰块的一侧鼠妇数目多,支持了假设。二、综合分解题(每空1分,共13分)1、某内陆小岛上,阳光灿烂,水足土肥,花草树木郁郁葱葱,草丛内鼠窜、蛇行、蛙鸣,加上各种昆虫的唧唧声,显得生机盎然;花木中,各种食虫鸟在花枝间嬉戏玩耍,堪称鸟语花香。猫头鹰是这里的不速之客,它不去吃真菌和其它菌类侵袭的朽木与动物尸体,却专门袭击小鸟和鼠、蛇,图1为岛上各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简图。(1)这个小岛生活系统中非生物的部分有 ,生产者是 ,分解者是 。(2)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在该生态系统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 ,与鼠有间接关系

12、的生物因素是 。(4)如果大量捕食猫头鹰,那么蛇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 。2、图2为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根本图回答问题:(1)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控制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是 。(2)该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3)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4)该生态系统能保持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三、请你发表看法(8分)人类能够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吗?为了验证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实验基地,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II号”。科学家在里面设置了和地球生物圈相同的条件,设法使这个生态系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他们计划在里面呆上两年。遗憾的是,一年多以后,“生物圈II号”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粮食严重减产,科学家在里面无法生丰,不得不提前撤出。针对上述资料,请发表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