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重点七校班经供参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466405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重点七校班经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际经济学重点七校班经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际经济学重点七校班经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际经济学重点七校班经供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际经济学重点七校班经供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重点七校班经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重点七校班经供参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课后所有关键术语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引力模型: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的距离成反比。发展中国家:指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贸易协定: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调整他们互相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服务外包:曾经必须在一国内完成的服务现在可以在国外实现。第三世界:指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地位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发展中国家。第三章比较优势:一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

2、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组合。绝对优势:一国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同样单位的商品时,这个国家在生产该商品上拥有绝对优势。相对需求曲线: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同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相对供给曲线: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同市场的相对供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机会成本:得到某种东西所需要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相对工资: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同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贫民劳动论: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国家的利益。(对李嘉图模型的误解,以本国自己的劳动衡量,与外国低工

3、资率无关)派生需求:指因为某种需求的初始增加而引起的其他需求的增加。贸易所得: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研究一般均衡的理论和方法。局部均衡分析:分析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非贸易品:指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李嘉图模型: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单位劳动投入: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小时数。第四章充裕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多的生产要素。稀缺要素:一个国家供给相对少的生产要素。要素价格:

4、生产要素的价格,指每单位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给所有者带来的收入。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要素比例理论: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成本有高有低,生产成本的高低又因为各国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要素的富裕程度密切相关。要素价格均等化:各国生产要素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要素富裕度:一国所拥有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里昂惕夫悖论:资本充裕的美国的进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高于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要素密集度:生产某种产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预算约束:一国国家

5、能够进口的产品是有限的,受到其出口产品数量的限制。特定要素:锁定在产业中的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生产函数: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生产要素的组合与产品的最大产量之间技术关系的函数。边际报酬递减: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价值,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递增,当投入量继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带来的边际产量递减。第五章贸易条件: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产品的价格。出口偏向型增长: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

6、扩张偏向出口产品。进口偏向型增长: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进口产品。福利型经济恶化:一国整体福利水平恶化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出口偏向型增长在严格假设下可能出现的一种极端情形。内部价格:国内市场上的价格。外部价格: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等价值线:描述市场产出价值的曲线,同一条等价值线的产出价值相等且不变。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关税:对本国的进口商品进行征税。出口补贴:国家对出口商品给予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梅兹勒悖论:在极端条件下,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造成贸易条件的强烈改变,反而使进口品的国内价格下降。标准贸易模型:指通过对世界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的研

7、究来确定世界贸易均衡点,并将各种传统贸易模型视为其特例的一般化贸易模型。收入转移:一个国家的居民把其收入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无差异曲线: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所有消费品的不同组合所描述的曲线。第六章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内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行业的规模。不完全竞争:一个行业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主要厂商,厂商制定价格。完全垄断:整个市场只有一个厂商,没有任何竞争。边际收益(MR):厂商多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额外的收益。边际成本(MC):厂商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时所花费的成本。平均成本(AC):平均每单位产量的成本。劳动市场

8、共享:厂商的集中能为拥有高专业化技术的工人创造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倾销: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价格,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国际市场销售产品的行为。学习曲线:表明企业生产成本与企业人员学习过程相互关系的曲线。动态收益递增:动态外部规模经济,是由于行业的累计产量增加,通过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的作用导致行业中每个单独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形。外部规模经济: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而使单个企业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的经济现象。向下倾销的供给曲线:一条描述产出与价格反向变化的曲线,即行业产出越大,厂商愿意销售其产品的价格就越低。垄断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既有垄断,又存在竞争。

9、一个行业中存在多个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属于差别产品,企业的产品差别越大其垄断程度越高。不完全竞争:在市场结构中,除了完全竞争外的其他三类市场结构(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幼稚工业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论点。认为新兴工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国家提供贸易保护以免在国外强大的竞争下夭折。价格歧视:一家企业在销售同样的商品或服务时,对不同的顾客索取不同的价格的做法。行业间贸易: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行业间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完全垄断:与完成竞争相反的、完成排斥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卖方垄断企业的产品难以被替代,垄断企业控制价格和产量,市场存在着新企业进入障碍。内部经济规模:单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时

10、,由其自身内部引起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收益不断增加的经济现象。相互倾销:不同国家生产同种或类似产品的厂商都对出口产品制定一个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价格并进行双向贸易的现象。行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国家之间就同一行业的产品所进行的贸易。专业化供应商:在某一特定领域,向企业提供零部件产品或者相关服务的企业。知识外溢:因知识的产生、积累和传播而形成外部经济的现象。第八章从价税:按课税对象,以一定的价格实现的收入为计量单位征收的税,即按照进口货物的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进口配额:一国政府对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给予直接的限制。消费者剩余:对于一件商品消费者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与他的

11、实际支付之间的差额。国际化程度要求:要求一个国家的最终产品中必须要有一个明确规定的比例是本国生产的。消费扭曲损失:一国因征收关税造成消费下降而导致的损失。非关税壁垒: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有效保护率:整个关税制度(和有效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也就是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生产者剩余:一种产品的市场价格与每单位产量上的边际生产成本之间差额的总和,用来测度实际价格与生产者愿意接受价格之间的差额给生产者带来的福利水平。效率损失:一国征收关税后,扭曲了消费和生产激励动因而造成的损失。包括生产扭曲损失和消费

12、扭曲损失。生产扭曲损失:一国因征收关税造成国内生产者过多地生产某种产品而导致的损失。出口限制:自愿出口限制,是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地规定某个时期内某种商品或某些商品的出口数量。配额租金:在采用进口配额以限制产品进口的情况下,配额许可证的拥有者因能够在国内以高价出售该商品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出口补贴:国家为了降低出口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出口商品给予现金补贴或者财政上的优惠待遇。从量税: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出口供应曲线:描述外国生产者的出口商品供给量与世界价格逐一对应的关系的曲线。贸易条件改善所得:一国因征收关税,造成外

13、国商品出口价格升高,本国贸易条件改善而给本国带来的好处。进口需求曲线:描述本国消费者的进口商品需求量与世界价格逐一对应关系的曲线。特别重要术语比较优势:一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相对供给曲线:表示某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和市场相对供给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在国际贸易理论中,为了分析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必须超越局限于一种商品的局部供求分析和局部均衡,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市场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相对供给曲线就是联系两个或两个以上市场供求状况的有效方法,产品A的价格和产品B的价格比值称为产品A对产品B的相对价格,市场对

14、产品A的供给数量与市场对产品B的供给量之称为产品A对产品B的相对供给,联系相对价格和相对供给的曲线就是相对供给曲线,一般而言,相对供给是相对价格的增函数,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该产品的均衡相对价格。非贸易品:是指不能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非贸易品不能进入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不能运输或运输成本太高、或国际化专业分工不强、或各国出于战略需要而进行限制等,从而使国际流动存在种种困难。非贸易品主要是服务和建筑业,如医疗、教育和住房等。但也有许多例外,如银行和证券经纪人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常是国家性的。此外,如果一国对贸易管制过于严厉,毛贸易品也可以成为非贸易品,各国的非贸易品价格

15、差异很大,由于它不能流动,其价格是又国内的供求状况决定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指生产以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在经济分析中,一般用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来表示劳动生产率。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如下图(a)说明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于X的扩张,(b)则说明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Y的扩张。图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都从TT1移到TT2Y Y TT1 TT2 TT1 TT2 (a) (b)李嘉图模型:是指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中的贸易理论模型,李嘉图模型是一个单一要素的贸易模型,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是不同国家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唯一的不同之处,也是决定国际贸易的唯一因素,该模型的中心含义: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特定要素模型:这个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间进行配置。特定要素模型中存在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劳动可以在部门间流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